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1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包括灌装驱动缸、进水管和溢流管,溢流管套设于进水管的外侧,进水管中形成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上端向侧边连接进水口,下端向侧边连接出水口,进水管的下端设置一堵头,溢流管与进水管之间形成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上端向侧边连接溢流口,下端形成灌装口,溢流管与进水管通过一弹簧进行抵触,令灌装口抵向堵头进行封堵,溢流管的外侧设置有抵盖,进水管的上部连接灌装驱动缸,灌装驱动缸设置于外部机架上,当灌装驱动缸伸出时驱动进水管和溢流管下降,并在抵盖抵触外部水桶时令弹簧压缩,溢流管相对进水管位移开放灌装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水源直接漏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有技术中水源直接漏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有技术中水源直接漏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品包装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灌装机即是对桶装水进行灌装的机器,其对水桶进行输送,之后有序的完成灌水、放盖、压盖、输出。现有技术中的灌装机构会设置进水管路和溢流管路,通过对灌装时溢出的水进行引导排出而避免水流过快满出时的资源浪费,但是进水管路进行直接的出水,在机构启停和升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水漏出,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其通过结构的设计令灌装口进行封闭,在到位灌装时进行开放出水,减少水源浪费的可能。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包括灌装驱动缸、进水管和溢流管,溢流管套设于进水管的外侧,进水管中形成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上端向侧边连接进水口,下端向侧边连接出水口,进水管的下端设置一堵头,溢流管与进水管之间形成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上端向侧边连接溢流口,下端形成灌装口,溢流管与进水管通过一弹簧进行抵触,令灌装口抵向堵头进行封堵,溢流管的外侧设置有抵盖,进水管的上部连接灌装驱动缸,灌装驱动缸设置于外部机架上,当灌装驱动缸伸出时驱动进水管和溢流管下降,并在抵盖抵触外部水桶时令弹簧压缩,溢流管相对进水管位移开放灌装口。
[0005]作为一种改进,进水管上在与溢流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副溢水口。
[0006]作为一种改进,溢流管的上端内壁与进水管的外壁滑移连接,溢流管的下端内壁上套设有一辅助环,辅助环沿周向向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突起,突起靠近进水管的内壁。
[0007]作为一种改进,出水口在进水通道的下端侧边沿周向设置为均匀的多个。
[0008]作为一种改进,抵盖上具有一朝下的容纳水桶口部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口部周边设置有倒角,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垫。
[0009]作为一种改进,进水口和溢流口的管口均设置有波浪外纹。
[0010]作为一种改进,弹簧套设于进水管外部,弹簧的上端抵触于进水管外部设置的平台处,弹簧的下端抵触于溢流管的上端,平台和溢流管的上端均设置有台阶,台阶的外径与弹簧的内径进行适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结构的设计令灌装口可以在未到达准确灌装位置时被封闭,在机构伸出和收回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水源的漏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水源直接漏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当水流量过大时,水通过进水通道和溢流通道所形成的溢流通路进行对外的流动收集,可进行水源的循环利用,如此设计在保证灌装口出水流量足够大的同时,因水压增加而产生的溢流水源可以进行有效的排走,避免灌装时喷溅情况的发生,也避免了水源从水桶口溢出浪费。溢流通路也可以在灌装口被封闭时进行水源的循环,在灌装工序打开灌装口时水源的快速流出灌装,提高灌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灌装机的灌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灌装机的灌装机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灌装机的灌装机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灌装机构安装于灌装机上时的向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7]如图1、2、3、4所示,为本技术灌装机的灌装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灌装驱动缸1、进水管2和溢流管3,溢流管3套设于进水管2的外侧,进水管2中形成进水通道21,进水通道21的上端向侧边连接进水口,下端向侧边连接出水口23,进水管2的下端设置一堵头4,溢流管3与进水管2之间形成溢流通道31,溢流通道31的上端向侧边连接溢流口32,下端形成灌装口5,溢流管3与进水管2通过一弹簧6进行抵触,令灌装口5抵向堵头4进行封堵,溢流管3的外侧设置有抵盖7,进水管2的上部连接灌装驱动缸1,灌装驱动缸1设置于机架上,当灌装驱动缸1伸出时驱动进水管2和溢流管3下降,并在抵盖7抵触水桶时令弹簧6压缩,溢流管3相对进水管2位移开放灌装口5。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在水桶到达灌装机构对应的下方后,启动灌装驱动缸1,驱动进水管2和溢流管3向下伸出,当抵盖7抵触水桶时,此时前端的堵头4和灌装口5已经伸入水桶中;溢流管3和抵盖7的下降受阻,随着灌装驱动缸1的继续伸出,进水管2及头部的堵头4会进一步下降,从而令进水管2和溢流管3相对位移,灌装口5开放,此时饮用水能够通过灌装口5灌入水桶中,进而完成灌装。在灌装完成后,灌装驱动缸1收回,在之前被压缩的弹簧6依靠弹性回复力令溢流管3和堵头4重新闭合从而封堵灌装口5。以上结构良好的实现了灌装的工序,结构的设计令灌装口5可以在未到达准确位置时被封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水源漏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以上的准确位置即是抵盖7抵触水桶,而堵头4和灌装口5已经伸入水桶中的状态位置,灌装驱动缸1继续的伸出令灌装口5开放;从而令水源最大限度的进入水桶,减少水资源被浪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进水管2和溢流管3内部形成了水流的溢流通路,该溢流通路是水从进水口接入,顺着进水通道21流经出水口23,当灌装口5开启时水从灌装口5流出,当水流量过大时,水经过溢流通道31流向溢流口32,溢流口32外接管路承接水,可进行水源的循环利用。如此设计在保证灌装口5出水流量足够大的同时,因水压增加而产生的溢流水源可以进行有效的排走,避免灌装时喷溅情况的发生,也避免了水源从水桶口溢出浪费。该溢流通路也可以在灌装口5被封闭时进行水源的循环,在灌装工序打开灌装口5时水源的快速流出灌装,提高灌装效率。
[0019]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水管2上在与溢流口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副溢水口24。
[0020]如图2所示,设置副溢水口24令水源由进水管2处向溢流口32所处的溢流通道31位置引导,使水源的一部分从副溢水口24进入到溢流的水循环中,起到减少出水口23处水压力的作用,缓解当灌装口5打开时,出水口23处水压过大的情况,令水可以从副溢水口24和出水口23两处进入到溢流通道31中,令水流稳定,避免水的喷溅。
[0021]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溢流管3的上端内壁与进水管2的外壁滑移连接,
溢流管3的下端内壁上套设有一辅助环33,辅助环33沿周向向内延伸设置有若干突起34,突起34靠近进水管2的内壁。
[0022]如图2、3所示,溢流管3与进水管2的滑移连接通过上端内壁处进行配合,该处设置O形圈进行密封;溢流管3与进水管2的下部不进行结构配合,在增设辅助环33后,依靠靠近进水管2内壁放入突起34,若出现溢流管3结构上的窜动,依靠突起34与进水管2相抵进行一定的限位,保证同轴设置的溢流管3与进水管2不会因变形和损坏,突起34之间的间隙不影响水流的顺畅经过,避免该处水压的增加。
[0023]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水口23在进水通道21的下端侧边沿周向设置为均匀的多个。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驱动缸(1)、进水管(2)和溢流管(3),所述溢流管(3)套设于进水管(2)的外侧,所述进水管(2)中形成进水通道(21),所述进水通道(21)的上端向侧边连接进水口(22),下端向侧边连接出水口(23),所述进水管(2)的下端设置一堵头(4),所述溢流管(3)与进水管(2)之间形成溢流通道(31),所述溢流通道(31)的上端向侧边连接溢流口(32),下端形成灌装口(5),所述溢流管(3)与进水管(2)通过一弹簧(6)进行抵触,令灌装口(5)抵向堵头(4)进行封堵,所述溢流管(3)的外侧设置有抵盖(7),所述进水管(2)的上部连接灌装驱动缸(1),所述灌装驱动缸(1)设置于外部机架上,当灌装驱动缸(1)伸出时驱动进水管(2)和溢流管(3)下降,并在抵盖(7)抵触外部水桶时令弹簧(6)压缩,溢流管(3)相对进水管(2)位移开放灌装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上在与溢流口(3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副溢水口(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装机的灌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勇厉修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