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12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制导引继电器(11),其高度小于宽度,其宽度小于长度,包括:占满继电器(11)的长或宽的带有枢轴衔铁(21)的驱动部件,在铁芯方向延伸的传动臂(25),其中包含线圈(17),带有用磁性软铁制的长条形铁芯(23),在其自由端与驱动梳板(27)共同起作用;多组触点对(13),各由接触簧片(29)和固定的或簧片形的静止触点(31)构成,接触簧片(29)在铁芯(23)方向延伸,用驱动端(49)与驱动梳板(27)强制导引啮合。继电器在直接靠近衔铁(21)处设有常闭接点,在每个衔铁位置该接触簧片(29)的走向至少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枢轴衔铁(21)和常闭接点(14)之间的隔板(63)的走向,至少在常闭接点触头和驱动梳板(27)之间在其离线圈最远处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驱动的强制导引继电器
技术介绍
强制导引继电器大多以装置的形式被熟知。随着向微型化方向的不断发展,继电器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实现尽可能小的尺寸的挑战。例如在一个17.5mm的设备控制用的保险开关的标准外壳中进行安装,继电器的高度最多只能为12mm。而且,同样会要求能够在继电器和插入继电器的印刷线路板之间安置SMD元件。微型化要求减小继电器内部的公差范围。此外,这会导致继电器内部电流通过部分之间的距离减少,因此,这些部分之间的空气和漏电路径须通过中间构件来加长,并导致接触簧片的尺寸和触头的烧熔强度减小,接触簧片调节的难度增大。不仅开关线路的公差要减小,而且接触簧片和驱动部件之间的作用力比例将不会留有大的公差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如何实现尺寸非常小的继电器。这个任务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得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任务是实现一个继电器系列,该系列的继电器设有3、4、6或者8对触点,其触点可以承载至少6安培、优选8安培、最好为10安培的电流,其高度最多超出接线柱12mm,最大宽度为35mm、长度为56mm,这些都满足欧洲对于强制导引继电器的标准EN50205。该系列的继电器由很多元件尤其是触点对构成。再一个目标是继电器要能够尽可能简单地调节。本专利技术的强制导引继电器有一个确定的外壳,其高度比宽度小,宽度比长度小。继电器包括一个占据继电器的长度或宽度的带枢轴衔铁的电磁驱动部件,设有在铁芯方向延伸的传动臂。传动臂和驱动梳板共同动作于自由端。该继电器还包括更多的触点对,每组触点对都由一个接触簧片和一个固定或弹簧形状的静止触点构成。接触簧片在铁芯方向延伸并且同驱动端一起与驱动梳板强制啮合。该继电器中,紧靠衔铁设置的触点对是常闭接点,其接触簧片在至少与枢轴衔铁的传动臂接近平行的每一衔铁位置动作。在枢轴衔铁的传动臂的由线圈作用而伸出的启动位置,设在枢轴衔铁和常闭接点之间的隔板动作,至少在常闭接点的触头和近似平行于传动臂的驱动梳板之间的范围内。驱动部件相应地包含一个线圈,该线圈带有由磁性软铁构成的长铁芯和环绕插入的铁芯的绕组。该绕组具有差不多占满外壳高度的直径。接触簧片相应地有一个底脚和一个自由驱动端,还有介于该底脚和驱动端之间的触头。它们各自在外壳中沿着垂直于铁芯方向的外壳侧边被固定。它们在铁芯的方向延伸,并且处于驱动端与驱动梳板强制导引啮合的状况。触点对和驱动部件的接触引脚垂直于一个由长度和宽度定义的外壳表面地从该外壳突出。一个这样的强制导引继电器装置包括一个继电器长度占满的驱动部件和6组触点对,以及驱动部件和触点所必需的接触引脚。该6组触点对各由一个接触簧片和一个固定的静止触点构成。接触簧片在与底脚相互保持距离的位置沿着外壳的宽度固定在外壳中。三个设于一排的触点对的接触簧片的驱动端,与三个设于第二排的触点对的接触簧片的驱动端相对准。其他结构形式的装置中包括一个占满继电器宽度的电磁驱动部件、3或4组触点对以及触点对和驱动部件所必需的接触引脚。在这些结构例中,触点对只是按序排成一列。这种继电器不仅有非常小的尺寸,而且作为欧洲标准EN 50205,而且能够达到6至10安培的负载能力,甚至每对触点8安培的负载能力。继电器的高度优选最大为12mm,最好是最大为11mm。以下附图详述的结构例的继电器尺寸是10.5mm。其线圈的直径是8mm到10mm,优选8.5mm到9.5mm。结构例中的线圈直径约为9mm。双排继电器的长度相应地为最大56mm,优选最大54.5mm。线圈的长度最少为40mm、最大为46mm,优选最少为42mm、最大为44mm。在双排的结构例中,外壳长度为53.8mm,线圈长度为42.7mm。在仅有一排触点对的继电器中,线圈实际上仅有一半长度。线圈和铁芯方向的外观尺寸和线圈的长度比有双排触点对的继电器要小约24.2mm。为了让继电器的高度尽可能小,线圈要制造得尽可能长。已经表明,当触点的最大通过电流为6到10安培(结构例中为8安培)时,一个上述结构尺寸的线圈显示具有约0.5到0.8瓦特(结构例中为0.75瓦特)的较小功率输入。这些功率可完成6个接触簧片(4个常开接点和2个常闭接点)的动作。在小型的继电器中,缩减的尺寸对于相应减少的触点对数而言同样够用,这时功率输入仅减小少许。为了让驱动部件显示其参数特性,铁芯将会由具有约为40A/M的低矫顽磁场强度的高品质材料做成。绕组所占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外壳和铁芯罩由一种液晶聚合物构成,至少在驱动部件的范围,具有最大0.7mm的壁厚。特别是对于继电器的尺寸而言,外壳内部的重要内壁具有最大0.5mm的壁厚。在触点范围内的继电器底部的厚度为0.7mm。铁芯罩的壁厚为0.4mm。6触点继电器的宽度或3触点继电器的长度优选最大35mm,最好为最大34mm。还有,接触簧片的底脚或在底脚旁形成的接触簧片的接触引脚,在外壳的宽度方向上以最小的间隔距离排列。该间距在7.3mm和7.7mm之间,最好在7.4mm和7.6mm之间,在结构例中是7.5mm。这一距离可确保在印刷线路板上的连接处,也就是接触引脚焊接或插入处,还能保持上述的5.5mm的间距。4触点继电器比3触点继电器长出一个这样的间隔。触点对的引脚最好配置成矩形网格。接触簧片底脚处的引脚被设在外壳的边缘。在6触点继电器中,固定的静止触点的引脚与沿着外壳的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而布置。外壳长度方向上最后一个网格彼此间相距至少12mm、至多18mm。最好还做到,固定的静止触点的引脚之间的距离几乎等于静止触点的引脚与触点的接触簧片之间的距离。单排继电器中固定的静止触点的引脚到接触簧片的引脚之间的距离和双排继电器是一样的。该距离约为10mm,或者是从外壳的边缘起约19mm。在最靠近驱动部件处设置1组或2组触点对常闭接点是合适的。它们在被驱动时开路。另外的2到4组触点对是常开接点,在被驱动时成为闭合。常闭接点的固定的静止触点相对于1个与外壳正交的方向稍被弯折调整,为了和它共同作用的拉紧的常闭接点的接触簧片的触头处于几乎平行的位置。这种布置具有如下优点由于与驱动部件邻接设置,因此将固定的静止触点弯折,这样,固定的静止触点可以使驱动部件与第一个触点对之间的距离减小,因为枢轴衔铁的传动臂需要的空间和空间和常闭接点之间的间壁具有相同的斜度,就像常闭接点的静止触点一样。减小的越大,固定的静止触点对接触簧片脚越近。减小的越大,固定的静止触点退回接触簧片脚的距离越近。间壁可以按照希望的方向经过从驱动梳板的末端到静止触点的触头上。这些都导致了垂直于铁芯方向外壳尺寸的缩短(双排继电器的宽度,单排继电器的长度)为了引脚的距离尽可能小,紧邻着驱动常闭接点对的驱动部件的两个接触簧片和邻近的常开接点触点对的接触簧片从底脚向触头逐渐靠拢。在内部,通过底部和盖之间的间壁和驱动梳板上的另一隔板,邻近的触点对之间空气通路和漏电路径的必要长度被延长。双排继电器的驱动部件和紧接着的接触簧片被适当地对称排列。衔铁侧的接触簧片经过至少接近平行于枢轴衔铁的传动臂或者从底脚向触头逐渐分开。这样可以有助于缩短外壳的宽度。至少符合当一个介于枢轴衔铁和触点之间的间壁接近平行于最大翻转的枢轴衔铁的传动臂。当枢轴衔铁装上磁铁时,传动臂可最大地被翻转。按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制导引继电器(11),其高度小于其宽度,其宽度小于其长度,    包括:    .占满所述继电器(11)的长度或宽度的驱动部件,其中包含    -线圈(17),带有用磁性软铁制成的长条形铁芯(23),且围绕铁芯(23)缠有绕组;以及    -枢轴衔铁(21),    所述绕组具有大体上为所述外壳(35)的高度占满的直径,    所述枢轴衔铁(21)具有在铁芯方向延伸的传动臂(25),在其自由端与驱动梳板(27)共同起作用;    .多组触点对(13),各由接触簧片(29)和固定的或簧片形的静止触点(31)构成,    所述接触簧片(29)    -设有底脚(33)和自由驱动端(49),以及位于底脚(33)和自由驱动端(49)之间的触头(47),    -各自用底脚(33)在相互间隔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铁芯的方向的外壳(35)的侧边固定在外壳内,    -在铁芯(23)的方向延伸,    -用驱动端(49)与驱动梳板(27)强制导引啮合;    .所述触点对(13)和所述驱动部件(15)的接触引脚(41),所述接触引脚垂直于由宽度和长度限定的外壳表面从所述外壳(35)突出,    在所述继电器中,    .在直接靠近所述衔铁(21)处设有一常闭接点,    在每个衔铁位置该接触簧片(29)的走向至少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    枢轴衔铁(21)和常闭接点(14)之间的隔板(63)的走向,至少在常闭接点的触头和驱动梳板(27)之间的区域在其离线圈最远的位置,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

【技术特征摘要】
CH 2006-3-20 00426/061.一种强制导引继电器(11),其高度小于其宽度,其宽度小于其长度,包括·占满所述继电器(11)的长度或宽度的驱动部件,其中包含-线圈(17),带有用磁性软铁制成的长条形铁芯(23),且围绕铁芯(23)缠有绕组;以及-枢轴衔铁(21),所述绕组具有大体上为所述外壳(35)的高度占满的直径,所述枢轴衔铁(21)具有在铁芯方向延伸的传动臂(25),在其自由端与驱动梳板(27)共同起作用;·多组触点对(13),各由接触簧片(29)和固定的或簧片形的静止触点(31)构成,所述接触簧片(29)-设有底脚(33)和自由驱动端(49),以及位于底脚(33)和自由驱动端(49)之间的触头(47),-各自用底脚(33)在相互间隔的位置沿垂直于所述铁芯的方向的外壳(35)的侧边固定在外壳内,-在铁芯(23)的方向延伸,-用驱动端(49)与驱动梳板(27)强制导引啮合;·所述触点对(13)和所述驱动部件(15)的接触引脚(41),所述接触引脚垂直于由宽度和长度限定的外壳表面从所述外壳(35)突出,在所述继电器中,·在直接靠近所述衔铁(21)处设有一常闭接点,在每个衔铁位置该接触簧片(29)的走向至少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枢轴衔铁(21)和常闭接点(14)之间的隔板(63)的走向,至少在常闭接点的触头和驱动梳板(27)之间的区域在其离线圈最远的位置,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引脚(41)设置成与所述继电器的长度和宽度正交的网格状,接触簧片(29)的引脚(41)布置成与继电器的边缘间隔小距离,静止触点(31)的引脚(41)布置成与该边缘间隔大距离,相邻的触点对(13、14)的引脚(41)在垂直于铁芯的方向各自隔开7.3至7.7mm、优选7.4至7.6mm、最好为7.5mm的相等距离。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邻接于驱动部件的常闭接点(14)的固定的静止触点(31)被弯到其远离线圈(17)的位置,与正交于外壳(35)的取向偏离,近似平行于枢轴衔铁(21)的传动臂(25)。4.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所需的垂直于铁芯(23)的方向的、在沿着线圈(17)走向的继电器的外侧边与邻接驱动部件(15)的常闭接点(14)的接触簧片(29)之间的尺寸是最大17.8mm、优选最大17.3mm、最好为最大17.0mm。5.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高度为最大12mm、优选最大11mm,所述线圈(17)的直径为8至10mm、优选8.5至9.5mm。6.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常闭接点(14)的接触簧片(29)和与之邻接的所述常开接点(13)的接触簧片(29)之间的驱动梳板(27)上,形成有将接触簧片之间的空气通路和漏电路径延长的翼片(28)。7.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5)和铁芯罩由一种液晶聚合物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福施
申请(专利权)人:埃利斯塔替续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