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88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涉及中式面点蒸制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驱动机构和至少一组钩板;钩板安装在驱动机构上,且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往复运动;钩板上安装有用于勾取架车底部框架且单向转动的钩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搂钩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在一个工序段内,不会对工序段之间的隔断门的密封造成影响,通过不同工艺段之间的搂钩装置的配合,可以顺利将架车输送至整个熟化工序段,可以确保架车输送的稳定性,且在工序段内使用时,可以提高架车穿过工序段件的隔断的速度,避免隔断打开时间过程对其他工序段的温湿度等控制参数造成影响。湿度等控制参数造成影响。湿度等控制参数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式面点蒸制设备
,尤其涉及中式面点蒸制中架车的驱动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中式面点生产中,面点的醒发和蒸制工序不连续,导致醒发完成后面点坯暴露的时间过程,而且,在面点坯出醒发箱时容易产生温冲效应,降低面点的品质。此外,以往的面点生产中,有较多工序需要手工完成,不但用人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较差,而且,生产卫生条件难以保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造成了产量和工效较低的问题。
[0003]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1月11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02104194U,名称为“醒蒸自动生产线”的技术专利,该技术专利包括封闭链式输送机,所述封闭链式输送机包括两端开口的封闭运输通道和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位于封闭运输通道的两端开口处,封闭运输通道由隔断件顺序分为醒发段、蒸熟段和冷却段,冷却段设置排风通道。进一步的,所述醒发段设置加热加湿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蒸熟段包括设置在蒸熟段封闭运输通道内的蒸汽管路喷口。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段由隔断件分为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第一冷却段中部设置排风通道,第二冷却段出口处设置排风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生产线还包括排盘取和出盘区,它们分别位于所述封闭运输通道的两端开口处。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醒蒸自动生产线,可以克服醒发和蒸制工序不连续,人工操作工序多,食品卫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br/>[0005]1、上述现有技术采用一输送机构贯穿整个生产线,即输送机构带动面点盛放托盘或架车依次进入醒发段、蒸熟段和冷却段。由于采用一台输送机构贯穿整个生产线,则导致了面点在醒发段、蒸熟段和冷却段停留的时间相同,会导致面点过度醒发、冷却或蒸制,又或者导致面点醒发不足、蒸制不足或冷却不足;现有的是以其中一道工序的时间为基准,调整其他两个工序的时间,例如以蒸制工序的时间为基础,则调节醒发段和/或冷却段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得面点在醒发段和冷却段停留的时间与蒸制段相同;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导致产量和工效低的问题。
[0006]2、现有技术采用一输送机构贯穿整个生产线,封闭运输通道由隔断件顺序分为醒发段、蒸熟段和冷却段,输送机构需要从封闭运输通道内穿过,会导致隔断件无法将醒发段、蒸熟段和冷却段密封隔离出来,会出现蒸熟段的蒸汽向冷却段或醒发段泄漏,无法确保蒸熟段的密封性,也无法确保醒发段的温湿度,也无法确保冷却段的通风度和温湿度,会影响面点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一条输送机构贯穿整
个生产线导致的工艺时间不好控制,各工艺段密封不严,会对其他工艺段造成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搂钩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至少一组钩板;钩板安装在驱动机构上,且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往复运动;钩板上安装有用于勾取架车底部框架且单向转动的钩爪。本技术的搂钩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在一个工序段内,不会对工序段之间的隔断门的密封造成影响,通过不同工艺段之间的搂钩装置的配合,可以顺利将架车输送至整个熟化工序段,可以确保架车输送的稳定性,且在工序段内使用时,可以提高架车穿过工序段件的隔断的速度,避免隔断打开时间过程对其他工序段的温湿度等控制参数造成影响。
[0008]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至少一组钩板,钩板安装在驱动机构上,且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往复运动;钩板上安装有用于勾取架车底部框架且单向转动的钩爪;所述钩板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组钩爪,每组钩爪包含有两个钩爪,两个钩爪位于钩板两侧。
[0010]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两组钩板或两组以上钩板,钩板均匀间隔布置在驱动机构上;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设定长度距离后复位。
[0011]钩板的中部与驱动机构连接。
[0012]两组钩爪之间的距离与架车底部框架长度适配;每组中两个钩爪之间的距离与架车底部框架宽度适配。
[0013]钩爪为棘轮结构。
[0014]所述钩板上设置有开槽,钩爪铰接在所述开槽中,开槽后端的槽壁阻挡钩爪向后转动;钩爪向前转动,以避开架车底部框架,避开架车底部框架后,钩爪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0016]1、在本技术中,搂钩装置上的钩板与架车底部框架配合,确保架车的稳定移动,在某一时刻,同一搂钩装置或相邻搂钩装置上相邻的钩板,前一钩板的前端钩爪勾住架车底部后端框架,后一钩板的后端钩爪勾住架车底部前端框架,共同移动同一架车;以确保架车的移动的稳定性。或者,相邻搂钩装置上相邻的钩板,前一钩板的后端钩爪勾住架车底部后端框架将架车移动至后一搂钩装置的勾取范围后,后一搂钩装置的钩板的后端钩爪,勾住架车底部前端框架,带动架车移动(本文所称前一钩板、后一钩板中的“前”和“后”是指工序的前后,本文所称的前端和后端,是指架车移动方向的前后)。本技术中,钩爪是单向转动的,即当钩板向前移动时,钩爪不发生转动可以勾取架车框架,带动架车移动;当钩板向后移动时,与后方架车会发生干涉,此时钩爪与架车底部框架接触,在架车底部框架的限制下,钩爪发生转动,以避让开后方架车,并在越过架车框架后钩爪复位以勾住架车底部框架(本文所称单向转动的钩爪,是指初始状态的单向转动,不包括转动后复位的转动方向)。或者可以采用棘轮结构。
[0017]2、本技术中,搂钩装置中的钩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定长距离后复位,作往复运动;该定长距离越短越好,该定长距离越短,则搂钩装置上的钩板往复运动的频率就会越快,勾动架车移动的间隔就会越来越短,可以提高架车驱动效率。
[0018]3、本技术中,钩板上钩爪的布局限定,可以有效确保架车移动过程的稳定,避免架车转向而影响后续输送。钩板中部与驱动机构连接,使得钩板可以伸出于驱动机构之
外,即钩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处位于驱动机构的极限位置时,钩板前端或钩板后端均处于伸出驱动机构极限位置的状态,这种结构部件,一方面可以缩短驱动机构的长度,另一方面也可使得钩板伸入到自动门位置处,而不影响自动门的密闭(钩板位于自动门时,驱动机构不位于自动门处,从而不影响自动门的密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搂钩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搂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搂钩装置中钩爪的一种实施结构图;
[0022]附图标记:1、驱动机构,2、钩板,3、钩爪,4、开槽,5、槽壁,6、复位弹簧,7、架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和至少一组钩板(2),钩板(2)安装在驱动机构(1)上,且在驱动机构(1)的带动下往复运动;钩板(2)上安装有用于勾取架车底部框架且单向转动的钩爪(3);所述钩板(2)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组钩爪(3),每组钩爪(3)包含有两个钩爪(3),两个钩爪(3)位于钩板(2)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1)上设置有两组钩板(2)或两组以上钩板(2),钩板(2)均匀间隔布置在驱动机构(1)上;在驱动机构(1)的带动下移动设定长度距离后复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式面点熟化系统用搂钩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波崔光辉何京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松川远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