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77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保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水从挡风玻璃承载件进入前围箱。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包括:挡风玻璃承载件,从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方承载所述挡风玻璃,其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黏接部及至少一堰部,所述黏接部黏接于所述挡风玻璃,所述至少一堰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堰部位于所述黏接部的前方。于所述黏接部的前方。于所述黏接部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风玻璃保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挡风玻璃保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的车辆中,为了避免水(如雨水)从挡风玻璃承载件处流至前围箱内,可以在挡风玻璃承载件的前端设置水收集槽,以防止流至挡风玻璃承载件的前端的水直接落入前围箱内。但是,在水的量较多的情况下,水收集槽内的水仍可能溢出而流入前围箱内。因此,有必要对挡风玻璃承载件的设计进行调整。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20

19632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保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水从挡风玻璃承载件进入前围箱。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包括:挡风玻璃承载件,从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方承载所述挡风玻璃,其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黏接部及至少一堰部,所述黏接部黏接于所述挡风玻璃,所述至少一堰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堰部位于所述黏接部的前方。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保持结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设有前围上盖板安装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件与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槽部,所述至少一堰部包括彼此分离的两堰部,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两堰部之间或形成于所述两堰部的前方,所述槽部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隙。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所述槽部的前端及所述两堰部的前端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槽部,所述槽部邻接所述至少一堰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排水导引部,所述排水导引部形成于所述槽部的前方,所述排水导引部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而使所述排水导引部的外端比所述排水导引部的其他部分更接近所述车辆的前端。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黏接部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水的流路。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在所述黏接部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具有阶梯状区段。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堰部横跨所述阶梯状区段。
[00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前围侧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往所述外侧倾斜而连接于所述前围侧板的上表面。
[0017]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挡风玻璃保持结构中,挡风玻璃承载件在其黏接部的前方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堰部。因此,从挡风玻璃的边缘往下流的水可通过堰部的导引而往车辆的外侧排出。从而,可有效防止水从挡风玻璃承载件流至前围箱内。
[001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车体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23]图5示出图1的车辆上的水的流动路径;
[0024]图6示出水图3的车辆上的水的流动路径;
[0025]图7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26]图8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27]图9示出图3的槽部的宽度改变;
[0028]图10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29]图11示出图7的密封件与黏接部之间形成水的流路;
[0030]图12是图1的车体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50:车辆;
[0033]52:挡风玻璃;
[0034]52a:前围上盖板安装件;
[0035]54:前围箱;
[0036]54a:前围箱上盖板;
[0037]54b:前围箱下盖板;
[0038]54c:前围箱侧板;
[0039]56:挡风玻璃支撑件;
[0040]100:挡风玻璃保持结构;
[0041]110:挡风玻璃承载件;
[0042]110a:末端;
[0043]110b:水的流路;
[0044]1101:阶梯状区段;
[0045]112:黏接部;
[0046]114:堰部;
[0047]116、116

:槽部;
[0048]118:排水导引部;
[0049]118a:外端;
[0050]120:密封件;
[0051]FP:流动路径;
[0052]FRD:前后方向;
[0053]WD: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体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其对应于图1的A

A线。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挡风玻璃保持结构100包括挡风玻璃承载件110,挡风玻璃承载件110 从车辆50的挡风玻璃52(示出于图2,例如是车辆50的前挡风玻璃)的下方承载挡风玻璃52,且挡风玻璃支撑件56在挡风玻璃承载件110下方支撑挡风玻璃承载件110及挡风玻璃52。车辆50的前围箱54包括前围箱上盖板54a(示出于图2)、前围箱下盖板54b(示出于图2)及前围箱侧板54c(示出于图1),挡风玻璃承载件110的末端110a伸入前围箱54内部。
[0055]图3是图1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其对应于图3的B

B线。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挡风玻璃承载件110具有黏接部112(示出于图4)及至少一堰部(示出为彼此分离的两堰部 114)。黏接部112黏接于挡风玻璃52,各堰部114沿车辆50的前后方向FRD 延伸,且各堰部114在前后方向FRD上位于黏接部112的前方。
[0056]图5示出图1的车辆上的水的流动路径。图6示出水图3的车辆上的水的流动路径。通过在挡风玻璃承载件110形成上述堰部114,如图5及图6 的流动路径FP所示的从挡风玻璃52的边缘往下流的水,可通过堰部114的导引而如流动路径FP所示往车辆50的宽度方向WD上的外侧排出。从而,可有效防止水从挡风玻璃承载件110流至前围箱54(标示于图4)内。
[0057]图7是图3的车辆的部分构件剖视示意图,其对应于图3的C

C线或C
’‑
C

线。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52的下端设有前围上盖板安装件 52a,前围上盖板安装件52a用以安装前围上盖板5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玻璃承载件,从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方承载所述挡风玻璃,其中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黏接部及至少一堰部,所述黏接部黏接于所述挡风玻璃,所述至少一堰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堰部位于所述黏接部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其中所述挡风玻璃的下端设有前围上盖板安装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前围上盖板安装件与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玻璃承载件具有槽部,所述至少一堰部包括彼此分离的两堰部,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两堰部之间或形成于所述两堰部的前方,所述槽部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玻璃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所述槽部的前端及所述两堰部的前端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玻璃保持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洋人姉川将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