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61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包括塑料中框,塑料中框一侧设置有盖板玻璃,塑料中框上设置有入光口,塑料中框另一侧设置有透明导光柱,透明导光柱的一端延伸入入光口,透明导光柱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在PCB板上的光线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是注塑件,结构可根据整机各种造型要求做各种调整。且具有结构安装使用简单可靠,且成本低,易实现批量化生产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场竞争力。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仪表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功能多样化,大屏、液晶等元素越来越普遍。汽车越来越接近手机,故汽车电子与曾经的手机一样,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液晶的显示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光电指标根据外界环境自动适应成了液晶显示一个技术难题。
[0003]目前汽车行业主要的传感器运用经验基本借鉴移动电子行业(如手机),传感器一般都是尽可能贴附在CG盖板后方。但此种结构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要求传感器和盖板玻璃距离很近,否则由于光线传感器离盖板太远,入射的光线进过较长距离的空气传播后消耗非常大,影响传感器计算的精确性,导致最终整机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0004]另外一种方案是单独设计一块小的PCB板,传感器则贴装在小板上,而小板则用FFC连接到主线路板上,此种方案可以实现传感器的较精确进光,但由于增加了小板和柔性FFC,整个方案成本增加许多,在目前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中,没有竞争力。
[0005]基于此,申请人作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包括塑料中框,塑料中框一侧设置有盖板玻璃,塑料中框上设置有入光口,塑料中框另一侧设置有透明导光柱,透明导光柱的一端延伸入入光口,透明导光柱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在PCB板上的光线传感器。
[000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线传感器为可见光传感器,盖板玻璃背部设置有20%

70%可见光透过率的黑色丝印层,盖板玻璃上设置有入光区。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线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盖板玻璃背部设置有20%

70%可见光透过率的IR油墨层,盖板玻璃上设置有入光区。
[0010]进一步设置为:塑料中框的背部设置有U形固定框和夹持板,透明导光柱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设置在U形固定框内,固定块上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夹持在U形固定框和夹持板之间。
[0011]进一步设置为:U形固定框两端部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抵触夹持板上。
[0012]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块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块,限位凸块抵触在U形固定框内壁上。
[0013]进一步设置为:夹持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夹持块上设置有卡在固定孔的上卡钩。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注塑件,结构可根据整机各种造型要求做各种调整。且具有结构安装使用简单可靠,且成本低,易实现批量化生产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导光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6]图2为导光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7]图中:1、盖板玻璃;11、入光区;2、塑料中框;21、入光口;22、U形固定框;23、夹持板;231、固定孔;24、限位板;3、透明导光柱;31、固定块;32、夹持块;321、卡钩;33、限位凸块;4、光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一: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包括塑料中框2,塑料中框2前侧设置有盖板玻璃1。
[0020]塑料中框2上设置有一个入光口21,塑料中框2上相对盖板玻璃1的另一侧设置有透明导光柱3,透明导光柱3的一端延伸入入光口21,其前端与塑料中框2前侧持平。其中,透明导光柱3的材料优选为更高透过率的PC材料(92%)和PMMA材料(俗称亚克力,90%min),从而能够令该导光结构工作更加稳定和准确。
[0021]其中,塑料中框2的背部设置有U形固定框22和夹持板23,U形固定框22两端部均设置有限位板24。透明导光柱3上设置有固定块31,固定块31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块33,限位凸块33抵触在U形固定框22内壁上。固定块31设置在U形固定框22内,固定块31上设置有夹持块32,夹持块32被夹持在夹持板23和限位板24之间。
[0022]夹持板23上设置有固定孔231,夹持块32上设置有卡在固定孔231的上卡钩321,通过卡钩321对透明导光柱3进行固定。
[0023]透明导光柱3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在PCB板上的光线传感器4。该光线传感器4为可见光传感器,盖板玻璃1背部设置有可见光透光率在20%

70%的黑色丝印层,盖板玻璃1上设置有对应入光口21的透明的入光区11。
[0024]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光线传感器4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盖板玻璃1上印刷有20%

70%可见光透过率的IR油墨层,盖板玻璃1上设置有入光区11。
[00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中框,塑料中框一侧设置有盖板玻璃,塑料中框上设置有入光口,塑料中框另一侧设置有透明导光柱,透明导光柱的一端延伸入入光口,透明导光柱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固定在PCB板上的光线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为可见光传感器,盖板玻璃背部设置有20%

70%可见光透过率的黑色丝印层,盖板玻璃上设置有入光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部传感器用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盖板玻璃背部设置有20%

70%可见光透过率的IR油墨层,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庆毛林峰蒋建青钟宇铖王涛应松孙武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汽车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