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及其缝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416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缝膜方法。该缝膜方法包括:将覆膜包覆在支架上;将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支架至少四次及穿设覆膜至少一次以形成缝合线圈,并将缝合线的定端与动端打第一线结;拉动缝合线的动端,使其顺着第一线结移动,以调节缝合线圈的长度后锁紧缝合线圈。该缝膜方法采用活结(即第一线结)与死结(即第二线结)相结合的方法来将覆膜包覆于支架上,有利于控制覆膜在支架上的缝合松紧度,且也可避免可打死结后无法调节缝合线圈长度的缺陷;且将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支架至少四次及穿设覆膜至少一次可以避免医疗器械由于受力过大发生变形而导致缝合线圈调节不准确。生变形而导致缝合线圈调节不准确。生变形而导致缝合线圈调节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器械及其缝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缝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有诱发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预防心房颤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左心耳进行封堵可以有效地预防因房颤而造成的卒中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内塞式左心耳封堵器,其中该类封堵器的合金支架可依靠合金的自膨性呈伞状撑开并固定在左心耳口部,而封堵器的阻流覆膜由于覆盖并完全包裹在合金支架外侧,待金属支架撑开后,覆膜能够完全封堵左心耳口部,从而起到隔绝左心耳内血栓的作用。
[0003]临床使用中,左心耳封堵器通常通过输送系统被输送至左心耳口部。封堵器在输送系统中收缩为圆柱形,释放后支架张开,变为塞子形,故封堵器从输送系统中释放的过程会发生很大的形变量。此过程中,阻流覆膜会随着支架的变形同步发生运动,因此需要恰当的方法固定覆膜、支架,避免封堵器释放后覆膜偏移,造成封堵不完全或残余漏。目前,缝合线因质软、灵活的特点,适合于有大形变量的器械中阻流覆膜与支架的固定。因为缝合线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器械的缝膜方法,所述医疗器械包括支架和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缝膜方法包括:将所述覆膜置于所述支架上;将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所述支架至少四次以及穿设所述覆膜至少一次以形成缝合线圈,并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与动端打第一线结;拉动所述缝合线的动端,使其顺着所述第一线结移动,以调节所述缝合线圈的大小后锁定所述缝合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与动端打第一线结,包括:在所述缝合线的定端上形成第一打结圈,并将所述缝合线的动端由所述第一打结圈穿出,之后拉紧所述第一打结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膜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与动端打第二线结,以锁紧所述缝合线圈,包括:在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上形成第二打结圈,并将所述缝合线的动端或定端由所述第二打结圈穿出,之后拉紧所述第二打结圈。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支架杆,相邻所述支架杆围合形成多个网口,所述支架杆上开设孔隙,所述缝合线通过所述孔隙和/或所述网口进行穿设;所述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所述孔隙至少三次,所述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所述覆膜及所述网口至少一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圈为“8”字形的双环形缝合线圈,其中一个环形缝合线圈经所述缝合线穿设所述覆膜、所述网口与所述孔隙形成,另一个环形缝合线圈经所述缝合线穿设所述孔隙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所述支架至少四次及穿设所述覆膜至少一次以形成缝合线圈,包括:在所述支架的第一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一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二侧之后穿向所述覆膜;待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穿过所述覆膜并经所述网口进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一侧之后,在所述第一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一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在所述支架的第二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二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第二孔隙沿远离所述覆膜的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支架的第一、第二侧分别指所述医疗器械的外、内侧或内、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缝合线的中部穿设所述支架至少四次及穿设所述覆膜至少一次,包括:在所述支架的第一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一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在所述支架的第二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二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一侧之后穿向所述覆膜;
待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穿过所述覆膜并经所述网口进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二侧之后,在所述第二孔隙处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或动端由所述支架的第二侧穿入至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第二孔隙沿靠近所述覆膜的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支架的第一、第二侧分别指所述医疗器械的外、内侧或内、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缝合线的定端与动端打第一线结之前,所述缝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缝合线的中部打第三线结,以避免所述缝合线断裂之后从所述支架上脱落,其中所述第三线结与所述第二线结位于所述支架的不同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夏刘天宇周婷姚瑶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佐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