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抗凝血膜材结构及包含该抗凝血膜材结构的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是一类应用于临床的植入性材料,具有治疗、替换或增进组织功能等作用。临床上与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时容易激发凝血机制并形成血栓。血液接触器械表面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会黏附在器械表面,形成血栓。血栓容易随血液进入人体并阻塞血管,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致死。血液接触植或介入器械及体外血液循环设备在临床应用中一直面临着术后感染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器械寿命,更为严重的是并发症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与血液长时间接触的医疗器械表面的抗凝血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目前,临床应对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是通过系统给药方式进行抗生素和抗凝药物辅助治疗,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抗凝药物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例如抗生素耐药性和血小板减少症等,甚至还会导致出血。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表面改性方法存在工艺复杂,需要反复的表面预处理,涉及到有毒化学试剂等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股纤维束编织成型的薄膜基底和包含含氟聚合物的抗凝涂层,所述抗凝涂层覆盖在所述薄膜基底的表面,所述抗凝涂层具有若干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孔洞的孔径为0.5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径为2.0μm~5.0μm的孔洞占总孔洞数量的8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股所述纤维束由若干纤维丝组成,相邻的所述纤维丝之间形成下陷空间,所述抗凝涂层在所述下陷空间上架出桥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股纤维束编织成型的薄膜基底和包含含氟聚合物的抗凝涂层,所述抗凝涂层覆盖在所述薄膜基底的表面,所述抗凝涂层具有若干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孔洞的孔径为0.5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孔径为2.0μm~5.0μm的孔洞占总孔洞数量的8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股所述纤维束由若干纤维丝组成,相邻的所述纤维丝之间形成下陷空间,所述抗凝涂层在所述下陷空间上架出桥接结构,所述若干孔洞的至少部分分布在所述桥接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90%以上的所述孔洞分布在所述桥接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血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浩,成晓,胡燕,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佐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