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轮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重型燃气轮机的透平动叶顶部间隙会随着运行工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通常来说,燃气轮机热启动或升负荷阶段,透平动叶片和透平持环最容易发生碰磨,一般根据上述阶段的工况要求来设置的叶顶间隙值较大。而燃气轮机满负荷运行时,叶顶间隙越小,透平的效率越高。因此,基于热启动或升负荷工况设置的叶顶间隙值较大导致满负荷运动时透平出力低且效率低;而若直接减小叶顶间隙值,又不能保证机组在启动或升负荷阶段的安全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技术手段解决上述矛盾,一种是在满负荷阶段,通过向进气侧移动转子减小透平动叶顶部的间隙,该技术的缺点在于,压气机流道有锥度,在移动转子的过程中减小透平动叶顶部间隙的同时会增大压气机的动叶顶部间隙,压气机效率下降;另一种技术手段是通过控制透平持环的温度来控制其变形进而减小透平动叶顶部间隙,透平持环的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在透平气缸上制造中空的冷却通道,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包括透平气缸(4)、透平动叶片(7)和第一透平持环(1),所述透平气缸(4)、所述透平动叶片(7)和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同轴设置,所述透平气缸(4)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相连,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承载所述透平动叶片(7),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与所述透平动叶片(7)顶部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间隙的间隙调整装置,第一工况下,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在所述间隙调整装置作用下进行移动,第二工况下,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和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归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可推动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进行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可在所述间隙调整装置的作用下沿轴向进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多个动力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动力装置沿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沿周向固定在所述透平气缸(4)靠近轴心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推力液压缸(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液压缸(6)为双活塞杆等行程等速液压缸。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动力装置的数量为6~8个。10.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气缸(4)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在所述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可发生相对运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气缸(4)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在所述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可沿轴向发生相对运动。12.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气缸(4)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之间设有叶片冷却空气腔室。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冷却空气腔室中设有第一密封组件(3),所述第一密封组件(3)用于防止所述透平气缸(4)与所述第一透平持环(1)发生相对运动时发生的冷气泄露。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3)为密封环。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3)顶部为球面结构。16.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轮机叶顶间隙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涛,尉涵,李志伟,阴文豪,周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