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71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地强化净化水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工堤坝对水位形成落差,提高区域微生物对水质的分解净化水平,蛇形水道使得水流在湿地面积扩大,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构建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立体生态修复,提升了湿地自身的净化力改善河流湿地的水生态功能。改善河流湿地的水生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湿地的变化过程伴随着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在河流系统中,作用于河床边界的主要外动力是水沙流。水沙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河床湿地,其中水沙流中泥沙颗粒的运动起着媒介作用,除了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河床湿地的变化一方面与边界泥沙的冲刷和河道中泥沙的落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为活动及各种排泄物的施人有关。
[0003]由于人为干扰破环,河流自净功能较差甚至丧失,入湖河道治理国内外常采用清淤、河道水生植物和河岸植被恢复等各种措施,但是,这些在河道上的原位治理措施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对水质的改善程度及其有限。亟需提出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人工曝气区的设立
[0008]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形成人工曝气区,提高湿地水的曝气量;
[0009]步骤2,建立蛇形水流线路
[0010]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使得经过曝气区的水流能较长的存留在湿地中,通过湿地的自净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
[0011]步骤3,网格状水道
[0012]在主水道的基础上,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网格状水道出自主水道,最终又汇流至主水道,以提高水流在湿地内的水域面积;
[0013]步骤4,增设生态草沟
[0014]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减缓水流对水道的冲击,提高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0015]步骤5,生物多样性建设
[0016]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
[0017]步骤6,河岸生态带
[0018]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种植固沙、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地强化净化水质。
[0019]进一步地,人工堤坝为环形堤坝,环形堤坝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曝气区。
[0020]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堤坝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人工堤坝沿水流方向设置。
[0021]进一步地,在人工堤坝的前方设置用于拦截固态垃圾的拦截网。
[0022]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网为生态石笼,所述生态石笼由火山石、卵石或块石头堆砌而成。
[0023]进一步地,在主水道和网格状水道中均增设有所述生态草沟。
[0024]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堤坝,采用卵石或块石堆叠而成。
[0025]进一步地,所述湿地植物包括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再力花和花叶声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伊乐藻、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进一步地,所述底栖软体动物为环棱螺、沼螺、涵螺、河蚌和河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堤坝对水位形成落差,提高曝气效果,提高区域微生物对水质的分解净化水平,蛇形水道使得水流在湿地面积扩大,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湿地功能;通过生态石笼拦截净化入河固态污染物,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实现了湿地立体生态修复,提升了湿地自身的净化力改善河流湿地的水生态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1,人工曝气区的设立
[0034]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一个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形成人工曝气区,提高湿地水的曝气量;人工堤坝采用卵石或块石堆叠而成,人工堤坝为环形堤坝,环形堤坝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曝气区。
[0035]在人工堤坝的前方设置用于拦截固态垃圾的拦截网,拦截网为生态石笼,生态石笼由火山石、卵石或块石头堆砌而成。
[0036]步骤2,建立蛇形水流线路
[0037]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使得经过曝气区的水流能较长的存留在湿地中,通过湿地的自净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
[0038]步骤3,网格状水道
[0039]在主水道的基础上,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网格状水道出自主水道,最终又汇流至主水道,以提高水流在湿地内的水域面积;
[0040]步骤4,增设生态草沟
[0041]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在主水道和网格状水道中均增设有生态草沟,减缓水流对水道的冲击,提高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0042]步骤5,生物多样性建设
[0043]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底栖软体动物为环棱螺、沼螺、涵螺、河蚌和河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4]步骤6,河岸生态带
[0045]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种植固沙、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湿地植物包括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再力花和花叶声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6]实施例2
[0047]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8]步骤1,人工曝气区的设立
[0049]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多个人工堤坝,人工堤坝沿水流方向设置,形成水位落差,形成人工曝气区,提高湿地水的曝气量;人工堤坝采用卵石或块石堆叠而成,人工堤坝为环形堤坝,环形堤坝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曝气区。
[0050]在人工堤坝的前方设置用于拦截固态垃圾的拦截网,拦截网为生态石笼,生态石笼由火山石、卵石或块石头堆砌而成。
[0051]步骤2,建立蛇形水流线路
[0052]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使得经过曝气区的水流能较长的存留在湿地中,通过湿地的自净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
[0053]步骤3,网格状水道
[0054]在主水道的基础上,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网格状水道出自主水道,最终又汇流至主水道,以提高水流在湿地内的水域面积;
[0055]步骤4,增设生态草沟
[0056]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在主水道和网格状水道中均增设有生态草沟,减缓水流对水道的冲击,提高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0057]步骤5,生物多样性建设
[0058]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人工曝气区的设立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形成人工曝气区,提高湿地水的曝气量;步骤2,建立蛇形水流线路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使得经过曝气区的水流能较长的存留在湿地中,通过湿地的自净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步骤3,网格状水道在主水道的基础上,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网格状水道出自主水道,最终又汇流至主水道,以提高水流在湿地内的水域面积;步骤4,增设生态草沟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减缓水流对水道的冲击,提高对水质的净化能力;步骤5,生物多样性建设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步骤6,河岸生态带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种植固沙、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地强化净化水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堤坝为环形堤坝,环形堤坝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曝气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堤坝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一页说明书四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