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4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车身系统上,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底盘系统带动平板车移动;车身系统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形成夹层架构,夹层结构周围还设置有转角边缘连接件、长边缘连接件和短边缘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平板车整体上采用扁平化设计,结构强度高,满足测试车辆从其上面碾压通过。平板车上车身板安装有连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假车模型等测试目标物的固定,同时在测试发生碰撞时,也可以实现测试目标物与平板车快速分离,避免对测试车辆造成损坏。车辆造成损坏。车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测试装备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

技术介绍

[0002]场地实车测试装备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方法中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还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国外公司ABD、4a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测试装备产品,但是其技术相对封闭;国内的测试装备供应商多处于样品研发阶段,而且测试经验不足,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缺乏一体化测试评价解决方案,因此亟需研发下一代一体化智能网联车实车测试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用于承载大型测试目标物,例如3D软体车衣。平板车通过与测试车辆远程通讯和协调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测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车身系统上,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底盘系统带动平板车移动;
[0006]车身系统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上车身板、车身骨架和下车身板形成夹层架构,夹层结构周围还设置有转角边缘连接件、长边缘连接件和短边缘连接件。
[0007]进一步的,底盘系统包括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皮带、驱动半轴、传动皮带、驱动车轮、动力电池,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半轴、传动皮带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驱动车轮旋转,实现平板车驱动或制动。
[0008]进一步的,底盘系统包括转向模块,转向模块包括转向电机、齿轮齿条机构、转向车轮,通过控制转向电机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转向车轮旋转,实现平板车转向。
[0009]进一步的,底盘系统包括悬架模块,悬架模块包括空气悬架组成,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实现平板车离地间隙控制。
[0010]进一步的,电控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无线通信设备、GPS模块、惯导模块18;
[0011]主控制器用于采集GPS模块、惯导模块、驱动电机、转向电机的状态信息,通过算法决策,发布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平板车驱动、制动、转向、运行轨迹。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状态估计、安全监控。
[0013]进一步的,上车身板和下车身板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加工制造。
[0014]进一步的,上车身板的材质为复合非金属材料,用于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
不屏蔽通讯信号的传输;
[0015]下车身板的材质为金属合金,用于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具备与地面的耐磨性能。
[0016]进一步的,车身骨架通过多组筋板互相嵌套装配而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材质为金属合金。
[0017]进一步的,转角边缘连接件、长边缘连接件、短边缘连接件固定在车身骨架周边,采用斜坡设计,采用的材质为金属合金。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平板车整体上采用扁平化设计,结构强度高,满足测试车辆从其上面碾压通过。平板车上车身板安装有连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假车模型等测试目标物的固定,同时在测试发生碰撞时,也可以实现测试目标物与平板车快速分离,避免对测试车辆造成损坏;
[0020](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平板车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合二为一,即采用同一系统结构,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大小、扭矩正负,分别实现平板车驱动功能和制动功能,省去了单独的制动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平板车悬架系统采用空气悬架,可以根据承载的重量有效调节车身高度,同时在测试车辆碾压通过时,迅速释放悬架内空气,使车轮收缩至车身内部,车身下车板与地面接触,增加承载面积,保护车轮与车体结构安全;
[002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平板车上车身板采用复合非金属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复合非金属材料既可以满足平板车结构方面高强度要求,又实现了车身轻量化,同时解决了金属车身对通讯信号屏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转向电机;2

转向车轮;3

电源管理电路;4

外接电源插头;5

主控制器;6

电机控制器;7

无线通讯设备;8

驱动电机;9

驱动皮带;10

驱动半轴;11

传动皮带;12

驱动车轮;13

GPS模块;14

信号采集模块;15

继电器;16

电源设备;17

动力电池;18

惯导模块;19

DC

DC转换器;B1

转角边缘连接件;B2

上车身板;B3

长边缘连接件;B4

车身骨架;B5

下车身板;B6

短边缘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00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装置由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组成,主要包括转向电机1,转向车轮2,电源管理电路3,外接电源插头4;主控制器5;电机控制器6;无线通信设备7;驱动电机8;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驱动车轮12;GPS模块13;信号采集模块14;继电器15;电源设备16;动力电池17;惯导模块18;DC

DC转换器19。
[0030]所述底盘系统包括动力模块、转向模块、悬架模块。动力模块由2台驱动电机8、2套驱动皮带9、2套驱动半轴10、2套传动皮带11、2套驱动车轮12、1套动力电池17组成。通过控制驱动电机8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驱动车轮12旋转,实现平板车驱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电控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车身系统上,电控系统通过控制底盘系统带动平板车移动;车身系统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车身板(B2)、车身骨架(B4)和下车身板(B5),上车身板(B2)、车身骨架(B4)和下车身板(B5)形成夹层架构,夹层结构周围还设置有转角边缘连接件(B1)、长边缘连接件(B3)和短边缘连接件(B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包括驱动电机(8)、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驱动车轮(12)、动力电池(17),通过控制驱动电机(8)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驱动皮带(9)、驱动半轴(10)、传动皮带(11)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驱动车轮(12)旋转,用于实现平板车驱动或制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转向模块,转向模块包括转向电机(1)、齿轮齿条机构、转向车轮(2),通过控制转向电机(1)输出转速的大小和输出扭矩的正负,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进行转速变换和扭矩传递,控制转向车轮(2)旋转,用于实现平板车转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联汽车场地测试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底盘系统包括悬架模块,悬架模块包括空气悬架组成,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森郭蓬曹展戎辉李洪亮闫晓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