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67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包括板体、第1、2、3出风通孔、回风通孔、隔板,板体用隔板,隔为出风以及回风两部分,出风部分,从上往下,顺序布置第1、2、3出风通孔,沿第1、2、3出风通孔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出风通孔;在板体回风部分,设置回风通孔,且围绕回风通孔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回风通孔,通过组合设置,第1、2、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孔径大小,及位置排解,均匀调节,流出第1、2、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以及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回流空气流速;应用该技术方案,采用组合设置,出风通孔、回风通孔之间排列位置,实现均调节空气流速、流量目的。流量目的。流量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钣金件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烘干机,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将空气中的水分去除,并将去除水分的干空气吸收需要被干燥的物品的水分,从而完成对物品的干燥处理,由于其所具有的高效节能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0003]但是,在风机送风的流动过程中,在一个流通截面上,往往存在中部位置风量最大,风速最高,而上下两侧位置的风量,风速则较小现象,这就使得流过换热器的空气不均匀,从而对空气的处理效率造成较大影响,最终存在利用处理后的干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的物品的干燥效率,大打折扣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在空气流动通道中,设置一种均流调节板,通过均流调节板上,根据不同部位空气流动不均匀这一现象,通过开设不同孔径的通孔,并经过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排列组合设置,利用调节流动阻力方式,减少空气流动的不均匀性,从而实现空气均匀流动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包括板体、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回风通孔、隔板,所述隔板,按照空气流动方向,将所述板体隔为出风以及回风两部分,所述出风部分,从上往下,顺序布置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沿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出风通孔;在所述板体回风部分,设置回风通孔,且围绕所述回风通孔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回风通孔,通过组合设置,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孔径大小,以及位置排列,均匀调节,流出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以及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回流的空气流速。
[0006]进一步地,还设置均流调节装置,所述均流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螺帽、第1轴套,第2轴套、固定轴、调节板,设置在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出风侧边缘处;所述调节板,固定在所述调节板边缘的第1轴套,与穿过所述第1轴套的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可活动密封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所述第2轴套,固定在所述板体上,所述固定轴套入第2轴套上,实现所述调节板与板体之间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固定轴转动角度,所述调节板可绕所述第2轴套转动到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固定螺帽,拧紧固定;通过组合调节,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调节板的开启角度大小,进一步控制流出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以及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的空气回流流速,及流态。
[0007]设置均流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不同均流调节装置的调节板张开的角度,以及不同
的组合,能达到进一步均匀不同流动区域的空气流量、流速,实现不同流动区域之间空气均匀流动的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绕第2轴套转动角度,为0~180度。
[0009]上述转动角度的设置,能达到增大调节范围,从而更加适应不同烘干物品的烘干工艺要求的效果。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板体上侧,出风部位置,分别设置第1出风区、第2出风区、第3出风区,所述第1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最上部位置,所述第2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中部位置,所述第3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下部位置;所述第1出风区上,设置第1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1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边缘2~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1出风通孔之间边缘距离,为所述第1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所述第2出风区上,设置第2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2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侧边缘10~1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2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2出风通孔孔直径大小;所述第3出风区上,设置第3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3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边缘2~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3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3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
[0011]上述设置,能根据不同流动区域,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的不均匀性,针对性的对不同数量的通孔,以及不同通孔的排列布置,实现不同区域,对空气流动阻力的调节,从而最终达到均匀调节空气流速的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1出风通孔,孔直径为5~8mm;所述第2出风通孔,孔直径为2~5mm;所述第3出风通孔,孔直径为6~10mm。
[0013]上述通风孔不同孔径设置,能实现根据烘干不同种类物品的需要,精确调节空气流动阻力,从而达到均匀分配不同区域空气流量的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出风通孔,为椭圆形,椭圆孔直径为对应的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孔直径1/3~1/2,且围绕对应的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四周,均匀布置。
[0015]上述辅助出风通孔设置,能辅助调节空气流动阻力,从而达到进一步精确提高均匀分配空气流量的效果。
[0016]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1出风区上,上下排列的相邻所述第1出风通孔,均匀布置,相邻所述第1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1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位于所述第2出风区上的,上下排列的相邻所述第2出风通孔,均匀布置,相邻所述第2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2出风通孔孔直径的2倍;位于所述第3出风区上的,上下排列的相邻所述第3出风通孔,均匀布置,相邻所述第3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3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相邻所述第1出风通孔和第2出风通孔,所述第2出风通孔和第3出风通孔之间中心距离,为等比,或者等差排列设置。
[0017]上述出风通孔的上下排列设置,能根据不同流动区域,上下方向的空气流动的不均匀性,针对性的对不同数量的通孔,以及不同通孔的排列布置,实现不同区域,对空气流动阻力的调节,从而达到均匀调节空气流速的效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回风通孔,孔直径为3~5mm;所述回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边缘2
~5mm,沿所述钣体,均匀布置,水平方向布置的相邻所述回风通孔之间边缘距离,为所述回风通孔孔直径的1/2;上下方向布置的相邻所述回风通孔之间边缘距离,为所述回风通孔孔直径的1.5~2倍距离。
[0019]上述回风通孔的布置,能达到均匀回风的效果。
[002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回风通孔,为椭圆形,孔直径为所述回风通孔的孔直径1/3,围绕所述回风通孔四周,均匀布置。
[0021]辅助回风通孔的设置,能达到辅助提高均匀回风的效果。
[0022]另外,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烘干机,包括本技术方案的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箱体、蒸发器、冷凝器、风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节流装置,所述箱体分为上下两层,所述蒸发器设置在上层进风口处,所述风机设置在蒸发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包括板体、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回风通孔、隔板,所述隔板,按照空气流动方向,将所述板体隔为出风以及回风两部分,所述出风部分,从上往下,顺序布置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沿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出风通孔;在所述板体回风部分,设置回风通孔,且围绕所述回风通孔中心位置附近,均匀布置辅助回风通孔,其特征在于,通过组合设置,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孔径大小,以及位置排列,均匀调节,流出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以及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回流的空气流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均流调节装置,所述均流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螺帽、第1轴套,第2轴套、固定轴、调节板,设置在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出风侧边缘处;所述调节板,固定在所述调节板边缘的第1轴套,与穿过所述第1轴套的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可活动密封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所述第2轴套,固定在所述板体上,所述固定轴套入第2轴套上,实现所述调节板与板体之间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所述固定轴转动角度,所述调节板绕第2轴套转动到所需角度后,通过所述固定螺帽,拧紧固定;通过组合调节,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的调节板的开启角度大小,进一步控制流出所述第1出风通孔、第2出风通孔、、第3出风通孔、辅助出风通孔,以及回风通孔、辅助回风通孔之间的空气回流流速,及流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绕第2轴套转动角度,为0~180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体上侧,出风部位置,分别设置第1出风区、第2出风区、第3出风区,所述第1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最上部位置,所述第2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中部位置,所述第3出风区设置在出风部的下部位置;所述第1出风区上,设置第1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1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边缘2~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1出风通孔之间边缘距离,为所述第1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所述第2出风区上,设置第2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2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侧边缘10~1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2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2出风通孔孔直径大小;所述第3出风区上,设置第3出风通孔,以及配套的辅助出风通孔,所述第3出风通孔,距离所述板体,边缘2~5mm,沿所述钣体,水平直线上均匀布置,水平布置的相邻所述第3出风通孔边缘距离,为所述第3出风通孔孔直径的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烘干机用均流调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出风通孔,孔直径为5~8mm;所述第2出风通孔,孔直径为2~5mm;所述第3出风通孔,孔直径为6~1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澳亿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