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4130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一级冷凝系统、二级冷凝系统,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设置第一风机,出风口设置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连接有回风通道;该回收系统通过设置二级制冷系统,利用二级制冷系统的第二蒸发器吸收风道输出的空气的余热,然后返回输送至第二冷凝器,使第二冷凝器将余热输送至第一风机,然后通过一级制冷系统的第一冷凝器,对回风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再输送第一风机,使配合第二冷凝器的余热和第一冷凝器的加热,使第一风机向风道进风口输送高温空气,实现余热回收,并重新利用至风道中,整体结构实用可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能,尤其是涉及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热能
中,涉及需要热能交换处理等,其中,在许多风道中,输入高温空气后,在输出时,还有少部分余热,通常这些余热会直接排入大气中,如此会造成浪费,若该余热可回收利用,再可减少风道输入时因制造高温空气而产生的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公开号为cn203758315u,公开了一种工业炉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由风道(1)、高温隔热材料(2)、换热盘管(3)、热感应探头(4)、电磁阀(5)、水箱(6)、水泵(7)和电气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3)固定在风道内,水泵(7)固定在水箱(6)出水口与换热盘管(3)进水口之间,电磁阀(5)固定在换热盘管(3)出水口与水箱(6)进水口之间。本技术余热回收系统,简化了系统结构,节省了空间,节约了工业炉使用单位余热利用的成本,同时换热后得到的热水不仅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通过其他换热方式,把热能进行转移。该回收系统将余热转换为热水输出,无法实现将余热重新利用至风道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一级冷凝系统、二级冷凝系统,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设置第一风机,出风口设置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之间连接有回风通道,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于回风通道内,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于第一风机内,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于第二风机内。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回收风道的余热,该回收系统通过设置二级制冷系统,利用二级制冷系统的第二蒸发器吸收风道输出的空气的余热,然后返回输送至第二冷凝器,使第二冷凝器将余热输送至第一风机,然后通过一级制冷系统的第一冷凝器,对回风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再输送第一风机,使配合第二冷凝器的余热和第一冷凝器的加热,使第一风机向风道进风口输送高温空气,实现余热回收,并重新利用至风道中,整体结构实用可靠,节能环保。

4、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阀、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泵,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连接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第一压缩泵,所述第一压缩泵连接第一冷凝器。

5、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阀、第二压缩泵,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连接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连接第二压缩泵,所述第二压缩泵连接第二冷凝器。

6、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将风道的前半段一分为二实现形成两进风通道。

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换热壳体、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换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与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水箱与第一换热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器。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向第一蒸发器输送热量,从而使第一冷凝器向回风通道输送热量。

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壳体、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换热壳体设置于第一风机内,所述第二冷凝器一部分设置于第二换热壳体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风机内,所述第二换热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水箱与第二换热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向第一冷凝器与第一风机输送热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内均设置有抽水泵与开关阀。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控制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输出热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设置第一风机(2),出风口设置第二风机(3),所述第一风机(2)与第二风机(3)之间连接有回风通道(9),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41),所述第一冷凝器(41)设置于回风通道(9)内,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51)、第二蒸发器(53),所述第二冷凝器(51)设置于第一风机(2)内,所述第二蒸发器(53)设置于第二风机(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阀(42)、第一蒸发器(43)、第一压缩泵(44),所述第一冷凝器(41)连接第一节流阀(42),所述第一节流阀(42)连接第一蒸发器(43),所述第一蒸发器(43)连接第一压缩泵(44),所述第一压缩泵(44)连接第一冷凝器(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阀(52)、第二压缩泵(54),所述第二冷凝器(51)连接第二节流阀(52),所述第二节流阀(52)连接第二蒸发器(53),所述第二蒸发器(53)连接第二压缩泵(54),所述第二压缩泵(54)连接第二冷凝器(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内设置有分隔板(11),所述分隔板(11)用于将风道(1)的前半段一分为二实现形成两进风通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壳体(6)、第一水箱(62),所述第一换热壳体(6)内设置有第一换热管(61)与第一蒸发器(43),所述第一水箱(62)与第一换热管(61)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63)与第一出水管(64),所述第一水箱(62)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器(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壳体(7)、第二水箱(72),所述第二换热壳体(7)设置于第一风机(2)内,所述第二冷凝器(51)一部分设置于第二换热壳体(7)内,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风机(2)内,所述第二换热壳体(7)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71),所述第二水箱(72)与第二换热管(71)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管(73)与第二出水管(74),所述第二水箱(7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63)与第二进水管(73)内均设置有抽水泵(81)与开关阀(8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的进风口设置第一风机(2),出风口设置第二风机(3),所述第一风机(2)与第二风机(3)之间连接有回风通道(9),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41),所述第一冷凝器(41)设置于回风通道(9)内,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51)、第二蒸发器(53),所述第二冷凝器(51)设置于第一风机(2)内,所述第二蒸发器(53)设置于第二风机(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阀(42)、第一蒸发器(43)、第一压缩泵(44),所述第一冷凝器(41)连接第一节流阀(42),所述第一节流阀(42)连接第一蒸发器(43),所述第一蒸发器(43)连接第一压缩泵(44),所述第一压缩泵(44)连接第一冷凝器(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风道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阀(52)、第二压缩泵(54),所述第二冷凝器(51)连接第二节流阀(52),所述第二节流阀(52)连接第二蒸发器(53),所述第二蒸发器(53)连接第二压缩泵(54),所述第二压缩泵(54)连接第二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平邹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澳亿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