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26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31
本直流供配电系统具备:多个配电线(L1、L2),分别与多个负载(A1、A2)对应地设置;第1变换器(3),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10)的交流电压变换为多个直流电压(VA、VB)而分别供给到多个配电线;第2变换器(7),将来自发电和蓄电源(11)的直流电力变换为多个直流电力(P1、P2)而分别供给到多个配电线;以及电力控制部(9A),根据与第2变换器的效率关联的信息,以使第1变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多个直流电力。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多个直流电力。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多个直流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流供配电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直流供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

05723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器,检测具有多个状态的负载的消耗电流,根据检测到的消耗电流来检测负载的状态,将该状态下的最优的电源电压供给到负载。
[0003]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

16303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直流供电装置,具备多个DC/DC变换器,该多个DC/DC变换器将从直流电源装置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多个直流电力,并将这些直流电力分别供给到多个负载。在有对电力消耗量的削峰(peak cut)进行指示的节电要求的情况下,停止向消耗电力小的负载供给直流电力,对消耗电力大的负载优先地供给直流电力。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05723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1630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负载的消耗电流来决定负载的电源电压,但并未考虑在生成电源电压的DC/DC变换器中发生的损失。因此,作为系统整体的效率有可能会下降。
[0008]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对消耗电力大的负载优先地供给直流电力,但并未考虑作为系统整体的效率。
[0009]因此,本公开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效率高的直流供配电系统。
[0010]本公开的直流供配电系统具备多个配电线、第1变换器、第2变换器、第1检测部以及第1控制部。多个配电线分别与多个负载对应地设置。第1变换器将从第1电源供给的电压分别变换为与多个负载对应的多个直流电压,将多个直流电压分别供给到多个配电线。第2变换器将从第2电源供给的电力分别变换为与多个负载对应的多个直流电力,将多个直流电力分别供给到多个配电线。第1检测部根据与第2变换器的效率关联的信息,以使第1变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多个直流电力。
[0011]在该直流供配电系统中,以使第1变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多个直流电力,因此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依照实施方式1的直流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0013]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变换器4以及动作信息检测部5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0014]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变换器7以及动作信息检测部8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0015]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力控制部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0016]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变换器4的效率的图。
[0017]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力分配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18]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电力分配限制处理的流程图。
[0019]图8是示出依照实施方式2的直流供配电系统所包含的电力分配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0]图9是示出依照实施方式3的直流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0021]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力控制部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0022]图11是示出图9所示的变换器7的效率的图。
[0023]图12是示出图10所示的电力分配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4]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3的比较例1的框图。
[0025]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3的另一比较例2的框图。
[0026]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3的又一比较例3的框图。
[0027]图16是示出对比较例1~3的变换器的级数进行比较的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A1、A2、B1、B2、C1:负载;L1~L3:配电线(distribution line);1、2:负载状态检测部;3:电压控制部;3a、9a:处理电路;4、7、75:变换器;5、8:动作信息检测部;6:电力检测部;9、9A:电力控制部;10:商用交流电源;11:发电和蓄电源(power generation and storage source);15、60、71~73:AC/DC变换器;16、27:电容器;17、26、53、61、76:DC/DC变换器;20~22、30~32:电压检测器;23~25、33~35:电流检测器;28:斩波器电路;40:减法器;41:PI控制部;42、42A:电力分配控制部;43:存储部;44:参考电流发生部;50:交流受电设备;51、77:DC/AC变换器;52、54、55: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方式1.
[0031]图1是示出依照实施方式1的直流供配电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该直流供配电系统具备多个(在这个例子中为2个)配电线L1、L2、负载状态检测部1、2、电压控制部3、变换器4、7、动作信息检测部5、8、电力检测部6以及电力控制部9。
[0032]一般而言,将负载分类为空调、电梯等一般动力系统负载、工厂的传送带或冲压机等工厂动力系统负载、照明负载、以及OA设备等一般负载。在这些负载中,一天的电力使用特性、每个动作状态的最优动作电压互不相同。因此,相比于对这些负载供给相同的电压,在针对各负载的每一个供给特有的电压时更容易实现效率提高。
[0033]至少在包括一般动力负载及工厂动力负载的动力负载与其它负载(照明负载及一般负载)中动作特性大不相同,因此在将对动力负载供给的电压和对其它负载供给的电压设为不同的值时更容易实现效率提高。
[003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负载分为A群组(例如动力负载)和B群组(例如其它负载),分别设置对属于A群组的多个(在这个例子中为2个)负载A1、A2供给直流电压VA的配电线L1以及对属于B群组的多个(在这个例子中为2个)负载B1、B2供给直流电压VB的配电线L2。A群组的负载A1、A2连接于配电线L1,B群组的负载B1、B2连接于配电线L2。
[0035]此外,为了供给直流电压而需要正极侧的电线和负极侧的电线,但为了简化附图
以及说明,在图1中为了供给1个直流电压而仅示出1条配电线。
[0036]另外,相比于将直流电压VA、VB分别固定为恒定电压,在根据负载的状态(负载系数、消耗电流、消耗电力等)而使直流电压VA、VB分别变化时负载的效率变高,消耗电力(或者消耗电流)减少。因此,负载状态检测部1与配电线L1结合,检测A群组的负载A1、A2的状态(例如负载系数),将表示其检测值的信号φ1提供给电压控制部3。另外,负载状态检测部2与配电线L2结合,检测B群组的负载B1、B2的状态(例如负载系数),将表示其检测值的信号φ2提供给电压控制部3。
[0037]电压控制部3根据来自负载状态检测部1的信号φ1,以使A群组的负载A1、A2的消耗电力(或者消耗电流)减少的方式控制参考电压VAR,将参考电压VAR设定为最优值。另外,电压控制部3根据来自负载状态检测部2的信号φ2,以使B群组的负载B1、B2的消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直流供配电系统,具备:多个配电线,分别与多个负载对应地设置;第1变换器,将从第1电源供给的电压分别变换为与所述多个负载对应的多个直流电压,将所述多个直流电压分别供给到所述多个配电线;第2变换器,将从第2电源供给的电力分别变换为与所述多个负载对应的多个直流电力,将所述多个直流电力分别供给到所述多个配电线;以及第1控制部,根据与所述第2变换器的效率关联的信息,以使所述第1变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所述多个直流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配电系统,其中,所述第1控制部根据与所述第2变换器的效率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第1变换器的效率有关的信息,以使所述第1变换器以及所述第2变换器的效率上升的方式控制所述多个直流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供配电系统,其中,所述直流供配电系统还具备:第1检测部,检测与所述第2变换器的效率关联的信息;以及第2检测部,检测与所述第1变换器的效率关联的信息,所述第1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检测部以及所述第2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多个直流电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配电系统,其中,所述直流供配电系统还具备电力检测部,该电力检测部检测从所述第1电源供给的电力,所述第1控制部以使由所述电力检测部检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桧垣优介泉喜久夫地道拓志宅野嗣大片冈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