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54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9
一种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包括有外管、内管、活塞座、活塞管以及手动阀组,手压操作手动阀组的开关部位,使手动阀组的芯杆带动阀杆,且阀杆由封闭流道的状态切换为开启流道的状态,以致主气室与副气室相连通,提供使用者手动调整手动阀组后,可以让气压避震器调整为舒适对应路况变化进行骑乘。应路况变化进行骑乘。应路况变化进行骑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气压避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避震器,特别是指应用于自行车的气压避震器。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先前提出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TW107137611,套管6的触发端62抵顶平衡阀7的启闭杆73,使得第一气室301与第二气室302借由通孔51呈相连通状态达到两个气室的气压平衡,如该案图3、图4所示。
[0003]前避震器动作说明如下:当外管2受外力朝向内管3方向移动并以外管2带动活塞杆4时如本案图16所示,活塞杆4会带动活塞座5于内管3内向上移动,同时平衡阀7脱离触发端62的抵顶而闭锁通孔51,使得第一气室301与第二气室302无法连通,以致活塞座5施压于第一气室301的气体,形成第一气室301压力大于第二气室302压力。当外力移除后,因第一气室301压力大于第二气室302压力,以第一气室301压力推动活塞座5朝向外管2底端方向移动,使得活塞座5带动活塞杆4同时由活塞杆4带动外管2朝下方移动,过程中平衡阀7持续闭锁通孔51如本案图17所示,直到活塞座5移动到触发端62抵顶平衡阀7的启闭杆73,使得平衡阀7的位移而不再闭锁通孔51,再度让通孔51连通第一气室301与第二气室302达到两气室平衡,即可让外管2相对内管3轴向滑移而复位,如该案图3所示。
[0004]上述气压避震器虽然有不同于使用弹簧的避震器,在使用上仍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其可供手动调整,让气压避震器调整为舒适对应路况变化进行骑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活塞座、一活塞管以及一手动阀组:该外管上端活动套设该内管下端,该活塞座位于该内管内部,该内管内部由该活塞座朝向该内管上端方向之间为一主气室,而该内管内部由该活塞座朝向该内管下端方向之间为一副气室;进一步包括有一流道设置于该活塞座与该活塞管;该活塞管下端组设于该外管,而该活塞管上端穿设过该内管下端并穿设固定于该活塞座,以致该外管相对沿该内管轴向位移时,该活塞座沿该内管轴向活动;该手动阀组设置于该活塞管,且该手动阀组包括有一芯杆及一阀杆,该芯杆的下端为一开关部位部分位于该外管下端外侧并手压该开关部位而该芯杆带动该阀杆,使该阀杆由封闭该流道的状态切换为开启该流道的状态,以致该主气室与该副气室相连通。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供手动调整,让气压避震器调整为舒适对应路况变化进行骑乘。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活塞座、活塞管、手动阀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所示
ⅢⅢ
线段剖面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承受外力动作示意图。
[0014]图5为图3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6为按压手动阀组前剖面示意图。
[0016]图7为卸下封盖后按压手动阀组剖面示意图。
[0017]图8为图7按压手动阀组后气体流动下,活塞座带动活塞管而间接带动外管朝向内管向上位移示意图。
[0018]图9为图8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10为按压手动阀组后装上封盖剖面示意图。
[0020]图11为图10承受外力动作示意图。
[0021]图12为图3、图4承受作用力曲线图。
[0022]图13为图10、图11承受作用力曲线图。
[0023]图14、图15为出厂前进行充气示意图。
[0024]图16为现有气压避震器承受外力动作示意图。
[0025]图17为图16外力移除后动作示意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
[0027]外管2
[0028]内管3
[0029]第一气室301
[0030]第二气室302
[0031]活塞杆4
[0032]活塞座5
[0033]通孔51
[0034]套管6
[0035]触发端62
[0036]平衡阀7
[0037]启闭杆73
[0038]自行车前叉100
[0039]外管200
[0040]内管300
[0041]主气室301
[0042]副气室302
[0043]充气阀303
[0044]活塞座400
[0045]头段401
[0046]身段402
[0047]座孔403
[0048]身孔404
[0049]活塞管500
[0050]侧向孔501
[0051]下管部分502
[0052]中管部分503
[0053]上管部分504
[0054]垫圈505
[0055]手动阀组600
[0056]芯杆601
[0057]阀杆602
[0058]开关部位603
[0059]底套管604
[0060]头端605
[0061]身端606
[0062]颈缩部607
[0063]封盖608
[0064]流道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65]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揭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自行车前叉100为例,并位于附图中右侧下叉位置。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包括一外管200、一内管300、一活塞座400、一活塞管500以及一手动阀组600。
[0066]该外管200上端活动套设内管300下端,该活塞座400位于该内管300内部,该内管300内部由该活塞座400朝向该内管300上端方向之间为一主气室301,而该内管300内部由该活塞座400朝向该内管300下端方向之间为一副气室302;进一步包括有一流道700设置于该活塞座400与该活塞管500,该流道700连通于该主气室301与该副气室302。
[0067]该活塞管500下端组设于该外管200,而活塞管500上端穿设过该内管300下端并穿设固定于该活塞座400,以致该外管200相对沿该内管300轴向位移时,该活塞座400沿该内管300轴向活动。
[0068]该手动阀组600设置于该活塞管500,且该手动阀组600包括有一芯杆601及一阀杆602,该芯杆601的下端为一开关部位603部分位于该外管200下端外侧,且手压该开关部位603而由该芯杆601带动该阀杆602,使该阀杆602由封闭该流道700的状态切换为开启该流道700的状态,以致该主气室301与副气室302相连通,如图6至图9所示。
[0069]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手压操作开关部位603时只需按压一次后,不需要持续按压开关部位603,即可让上述自行车气压避震器由原本单气室(主气室301)动作效果改为双气室(主气室301与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管、一内管、一活塞座、一活塞管以及一手动阀组:该外管上端活动套设该内管下端,该活塞座位于该内管内部,该内管内部由该活塞座朝向该内管上端方向之间为一主气室,而该内管内部由该活塞座朝向该内管下端方向之间为一副气室;进一步包括有一流道设置于该活塞座与该活塞管;该活塞管下端组设于该外管,而该活塞管上端穿设过该内管下端并穿设固定于该活塞座,以致该外管相对沿该内管轴向位移时,该活塞座沿该内管轴向活动;该手动阀组设置于该活塞管,且该手动阀组包括有一芯杆及一阀杆,该芯杆的下端为一开关部位部分位于该外管下端外侧并手压该开关部位而该芯杆带动该阀杆,使该阀杆由封闭该流道的状态切换为开启该流道的状态,以致该主气室与该副气室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阀组进一步包括有一底套管;该底套管下端穿设过该外管底端外侧,而该底套管另一端则塞组入该活塞管内;该阀杆下端活动穿设于该活塞管上端内部,且由该主气室的气体常态压迫该阀杆使该流道常态为封闭状态;该芯杆的开关部位穿设该底套管形成外露状态,以致按压该开关部位使得该芯杆上端带动该阀杆的底端,而同时让该阀杆位移由封闭该流道的状态切换为开启该流道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气压避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有一头端以及一身端且彼此呈一体相互结合,该身端活动穿设于该活塞管且与该活塞管内径保有间隙,而该头端位于该主气室并受该主气室的压力常态封阻该活塞管,使得该主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达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