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54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包括机架、输秧组件、安装在机架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和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的动力装置;各条抛秧输送带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抛秧输送带抛出;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与机架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设备
,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稻的栽植方式主要有插秧和抛秧两种方式。其中抛秧种植方式因为其种植的水稻相对插秧种植的水稻的具有返青快、分蘖早、稳产、高产的优势,从而得到推广和应用。市场上已经有出现了用于抛秧栽培作业的抛秧机,其有序宽幅抛秧装置可以实现有序抛秧,可调整相邻行秧苗的间距,但其行距分布较均匀,不能实现宽窄行抛掷功能,无法达到秧苗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宽窄行抛掷能更好的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也更利于后期田间管理,不容易引发病虫害,从而实现粮食增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秧苗进行宽窄行抛掷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包括机架和输秧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的动力装置;
[0005]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的输出端抛出;
[0006]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0007]将位于机架同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
[0008]将位于机架同侧的抛秧输送带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抛秧输送带包括:主动轮、抛秧带、从动轮;所述抛秧带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轴,位于所述机架同侧的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的所述主动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而拖动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
[0011]进一步地,由第一转轴连接的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相同的半径,由同一第一转轴连接的不同组抛秧输送带的主动轮设置不同的半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机架位置可调。
[0013]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通过从动轮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抛秧输送带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对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抛秧输送带起支撑作用。
[0015]进一步地,位于机架同侧的各条抛秧输送带伸出机架的长度各不相同。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沿各条抛秧输送带运行方向延伸,以防秧苗从抛秧输送带侧边掉落的隔秧板。
[0017]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部件和与动力部件连接的传动部件;所述动力部件包括驱动装置、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传动部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传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001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件采用角齿箱,所述角齿箱内有两个相同的角变速锥齿轮,两个所述角变速锥齿轮啮合,改变传动方向,传动比为1:1。
[0020]一种抛秧机,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0021]抛秧机的机架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002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结构包括机架、输秧组件、抛秧输送带、动力装置等;在机架直线运行的前提下,可保证每个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在一直条线上,实现秧苗在达到抛掷连续、散落分布有序的同时,还呈现宽行和窄行相间排列的效果。通过对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对不同组抛秧输送带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使位于机架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而且,还能通过改变从动轮安装板位置调节抛秧输送带抛掷的起始位置,来调节窄行的间距,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0023]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田间管理,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根据农业技术部门试验,同样的地块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比较,宽窄行种植比等行距种植可增产20%以上。宽窄行可增加密度30%以上。
[0024]宽窄行种植边际增产效益明显;水稻的光能利用率提高;稻田有害生物影响降低;稻株综合抗逆性增强。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剖面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轴承总成的结构图;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角齿箱的结构图;
[0030]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带有图1所示抛秧机宽窄行装置的抛秧机整体结构图;
[0031]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5的A处放大图;
[0032]1.机架、2.抛秧输送带、21.支撑轮、22.从动轮、23.抛秧带、24.从动轮安装板、3.第一转轴、31.主动轮、4.第二转轴、41.轴承座、5.角齿箱、51.角变速锥齿轮、6.隔秧板、7.驱动装置、8.秧苗输送装置、9.取秧装置、10.主机架、11.抛秧机宽窄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专利技术中的宽窄行抛秧是指水稻抛秧机的行间距实行一宽一窄的种植方式,这种
种植方式利用作物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通过调整抛秧的行间距,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减轻病害,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0034]抛秧机在执行抛秧作业时,抛秧机的输秧系统将承载秧苗的秧盘输送至取秧系统,由取秧系统将秧苗取出,由输秧组件输送至抛秧系统,再由抛秧系统完成抛秧过程。
[003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和输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2和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的动力装置:
[0036]所述动力装置不仅限于电机,只要能驱动,能为装置提供动力即可,比如液压马达、底盘PTO等。
[0037]各条抛秧输送带2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抛秧输送带2的输出端抛出;
[0038]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1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0039]将位于机架1同侧的抛秧输送带2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1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2抛出的秧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包括机架(1)和输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同侧的至少三条抛秧输送带(2)、驱动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的动力装置;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经过对应输秧组件的输出端下侧,以承接从对应输秧组件输出端落下的秧苗,并将秧苗从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的输出端抛出;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运行方向与所述机架(1)行走方向所在直线间的夹角均大于0
°
;将位于机架(1)同侧的抛秧输送带(2)分为至少两组,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相同的运行速度,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以使位于机架(1)同侧的各组抛秧输送带(2)抛出的秧苗之间的行间距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秧输送带(2)包括:主动轮(31)、抛秧带(23)、从动轮(22);所述抛秧带(23)连接主动轮(31)与从动轮(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3),位于所述机架(1)同侧的各条所述抛秧输送带(2)的所述主动轮(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轴(3)转动而拖动各条抛秧输送带(2)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转轴(3)连接的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主动轮(31)设置相同的半径,由同一第一转轴(3)连接的不同组抛秧输送带(2)的主动轮(31)设置不同的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秧机宽窄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2)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机架(1)位置可调。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鹏彭洪巽马立欣张心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