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206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属于冶金行业烧结减排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烧结机台车上方设置若干个上集气罩,每个上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上阀门组(13),相邻两个上集气罩之间的上集气主管道(17)上分别设有上管道阀门组(15);烧结机台车底部设置若干个下集气罩,每个下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下阀门组(14),相邻两个下集气罩之间的下集气主管道(18)上分别设有下管道阀门组(16);风机B(7)和脱硫装置(8)之间的烟气管道为大烟道,大烟道通过管道与上集气主管道(17)靠近烧结机机尾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大大降低烧结CO排放量,保证烧结效果,不影响烧结产量。不影响烧结产量。不影响烧结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属于冶金行业烧结减排


技术介绍

[0002]烧结过程烟气污染物具有产量大、成分复杂、综合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烧结过程CO的产生量,主要有烧结烟气循环法、烧结料面蒸汽喷吹法、物料混合优选法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烧结CO排放效果不好,不能保证烧结质量及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能够大大降低烧结CO排放量,保证烧结效果,不影响烧结产量,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包含烧结机、上集气罩、下集气罩、风机A、环冷、除尘器、风机B、脱硫装置、风机C、烟囱、上阀门组、下阀门组、上管道阀门组、下管道阀门组、上集气主管道和下集气主管道,烧结机台车上方设置若干个上集气罩,若干个上集气罩通过上集气主管道相连接,每个上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上阀门组,相邻两个上集气罩之间的上集气主管道上分别设有上管道阀门组;烧结机台车底部设置若干个下集气罩,若干个下集气罩通过下集气主管道相连接,每个下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下阀门组,相邻两个下集气罩之间的下集气主管道上分别设有下管道阀门组;下集气主管道靠近烧结机机头的一端依次通过环冷、除尘器、风机B、脱硫装置、风机C和烟囱相连接,下集气主管道靠近烧结机机尾的一端通过风机A与上集气主管道靠近烧结机机头的一端相连接;风机B和脱硫装置之间的烟气管道为大烟道,大烟道通过管道与上集气主管道靠近烧结机机尾的一端相连接。
[0006]所述若干个上集气罩两侧的上集气主管道上分别连接氧气管道。
[0007]采用本技术,在烧结机烧结过程中:将烧结机布料总长度设为A,均分为10个部分,自烧结机机头至机尾依次为1A/10、2A/10、3A/10、4A/10、5A/10、6A/10、7A/10、8A/10、9A/10、10A/10;其中:烧结机第1A/10

6A/10段的烟气,通过下集气罩收集后,依次通过环冷、除尘器、风机B、脱硫装置和风机C,由烟囱排出;烧结机第7A/10

10A/10段的烟气,通过下集气罩收集后,依次通过风机A、上管道阀门组和上阀门组,并由上集气罩喷吹至烧结第2A/10

4A/10段,称为第一路径烟气循环;风机B和脱硫装置之间大烟道中的烟气,依次通过上管道阀门组和上阀门组,并由上集气罩循环至烧结机第8A/10

9A/10段,称为第二路径烟气循环。烧结机在第一路径烟气循环第二路径烟气循环的同时,通过蒸汽对烧结料面进行蒸汽喷吹。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技术创新了烟气循环方式,主要由两种路径烟气循环有机结合而成,同时配有料面蒸汽喷吹技术,可有效实现烧结烟气CO排放量的降低;
[0010](2)各个阀门组的设置可有效实现指定段的烟气循环,循环指向性强,更加有利于烧结烟气最终CO排放量的降低;
[0011](3)烟气循环过程所需氧气的补充管道,能够实现氧气的适时补充,使氧气浓度在19%

20%之间,保证烧结效果,不影响烧结产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一路径烟气循环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烟气排放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第二路径烟气循环示意图;
[0016]图中: 烧结机1、上集气罩2、下集气罩3、风机A4、环冷5、除尘器6、风机B7、脱硫装置8、风机C9、烟囱10、氧气管道A11、氧气管道B12、上阀门组13、下阀门组14、上管道阀门组15、下管道阀门组16、上集气主管道17、下集气主管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照附图1

4,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包含烧结机、上集气罩、下集气罩、风机A4、环冷5、除尘器6、风机B7、脱硫装置8、风机C9、烟囱10、上阀门组13、下阀门组14、上管道阀门组15、下管道阀门组16、上集气主管道17和下集气主管道18,烧结机台车上方设置若干个上集气罩,若干个上集气罩通过上集气主管道17相连接,每个上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上阀门组13,相邻两个上集气罩之间的上集气主管道17上分别设有上管道阀门组15;烧结机台车底部设置若干个下集气罩,若干个下集气罩通过下集气主管道18相连接,每个下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下阀门组14,相邻两个下集气罩之间的下集气主管道18上分别设有下管道阀门组16;下集气主管道18靠近烧结机机头的一端依次通过环冷5、除尘器6、风机B7、脱硫装置8、风机C9和烟囱10相连接,下集气主管道18靠近烧结机机尾的一端通过风机A4与上集气主管道17靠近烧结机机头的一端相连接;风机B7和脱硫装置8之间的烟气管道为大烟道,大烟道通过管道与上集气主管道17靠近烧结机机尾的一端相连接。
[0019]若干个上集气罩两侧的上集气主管道17上分别连接氧气管道。
[0020]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烧结机1台车上方设置上集气罩2,台车底部设置下集气罩3,在上、下集气罩组各个集气罩上分别设置单独的上阀门组13和下阀门组14,同时在上、下集气罩组各个集气罩所经主集气管道上逐段设置阀门,分别为上管道阀门组15和下管道阀门组16。其中,上阀门组13、下阀门组14、上管道阀门组15和下管道阀门组16可以根据实际烟气循环位置的要求独立开闭,实现指定段的烟气循环。在上集气罩组各个集气罩主管道上设立氧气管道,适时补充氧气,使氧含量稳定在19%

20%。
[0021]将烧结机布料总长度设为A,均分为10个部分,自烧结机机头至机尾依次标记为1A/10、2A/10、3A/10、4A/10、5A/10、6A/10、7A/10、8A/10、9A/10、10A/10,共计10个部分。
[0022](1)第一路径烟气循环:烧结第7A/10

10A/10段的烟气返回烧结第2A/10

4A/10段
的使用过程。即烧结机第7A/10

10A/10段烟气通过下集气罩3收集后,经过风机A4,按照图2箭头方向通过上管道阀门组15、上阀门组13后由上集气罩2喷吹至烧结第2A/10

4A/10段,从而实现了第一循环路径指定段烟气(第7A/10

10A/10段)循环至指定段(第2A/10

4A/10段)的烟气循环过程。
[0023](2)为了实现指定段(第7A/10

10A/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烧结CO排放量的烟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烧结机、上集气罩、下集气罩、风机A(4)、环冷(5)、除尘器(6)、风机B(7)、脱硫装置(8)、风机C(9)、烟囱(10)、上阀门组(13)、下阀门组(14)、上管道阀门组(15)、下管道阀门组(16)、上集气主管道(17)和下集气主管道(18),烧结机台车上方设置若干个上集气罩,若干个上集气罩通过上集气主管道(17)相连接,每个上集气罩上均设有一个上阀门组(13),相邻两个上集气罩之间的上集气主管道(17)上分别设有上管道阀门组(15);烧结机台车底部设置若干个下集气罩,若干个下集气罩通过下集气主管道(18)相连接,每个下集气罩上均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一芳张洪建刘国良袁梦李嘉璇侯捷铭刘绿川纪巍何金贤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