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71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包括一上开口的箱体,在其开口上封盖有一上盖;箱体的内腔底部通过隔板分割成左侧的多个补料瓶放置腔和右侧的多个软管收纳腔,补料瓶放置腔和软管收纳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一软管收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卡固补料软管的软管卡固部和用于卡固补料针头的针头卡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封装及转运高压灭菌后的补料瓶及配件(补料软管及补料针头),防止补料瓶、配件及各接头部位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降低污染风险系数,避免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重大的资源浪费。重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发酵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无论是生物发酵还是细胞体外培养,凡是涉及到大的生物工程发酵罐工艺的,均需涉及到补料环节。补料多采用补料瓶来盛装补料液体,且整个补料过程要保持无菌,因此就需要对补料瓶(有时其内会装有补料液)及配件(连接软管及补料针头等)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才能使用;但经高压灭菌处理后的补料瓶及配件从高压房转移至无菌操作间的过程中会经过自然环境,增大了污染风险。
[0003]现有常规的布包包装袋密封性较差,且经常会出现补料瓶倾倒现象,导致需要从新进行高压灭菌,费时费力,大大延长了补液操作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配件中补料软管末端的补料针头为锐器,采用包装袋盛装时无法对其进行固定,导致针帽易脱落,实验人员在拿取时刺伤风险较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补料软管往往又较长,直接堆放于包装袋内易出现盘绕打结的现象,且补料软管的接口端以及补料瓶的接口端在包装袋内长时间的处于暴露状态,也增大了其污染的风险系数,甚至会导致整批补料液的报废,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包括一上开口的箱体,在其开口上封盖有一上盖;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通过隔板分割成左侧的多个补料瓶放置腔和右侧的多个软管收纳腔,所述补料瓶放置腔和所述软管收纳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软管收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卡固补料软管的软管卡固部和用于卡固补料针头的针头卡固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铰接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上,与铰接侧相对的上盖开合侧设置有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壁上的扣环,和设置于所述上盖开合侧边沿处与所述扣环适配卡接的锁扣。
[0008]进一步的,每一所述补料瓶放置腔的内底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减震垫。
[0009]进一步的,每一所述补料瓶放置腔的槽口内侧均围设有柔性防撞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高度为所述补料瓶高度的两倍。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卡固部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于所述软管收纳腔前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开口环,以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于所述软管收纳腔后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开口环,所述第一开口环和所述第二开口环错位布设,使所述补料软管呈螺旋状盘绕固定于软管收纳腔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卡固部包括竖向固定于所述软管收纳腔右侧壁上的保护套
筒,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适配卡固所述补料针头的卡槽。
[0013]本技术优点在于通过上开口的箱体和封盖于其开口上的上盖,能够有效的封装及转运高压灭菌后的补料瓶及配件(补料软管及补料针头),防止补料瓶、配件及各接头部位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降低污染风险系数,避免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另外,设置于箱体内的隔板将箱体内腔底部分隔成多个补料瓶放置腔和软管收纳腔,从而分别放置补料瓶和配件,并能确保一补料瓶对应一组配件,实现了补料瓶和配件的清晰、规整放置,便于补料瓶和配件的分类及拿取使用;而设置于软管收纳腔内的软管卡固部和针头卡固部则能对补料软管和补料针头形成有效的卡固,不但避免了补料软管盘绕打结,而且能够使补料软管呈螺旋状盘绕固定,保证补料软管畅通,便于在不全部取出补料软管的情况下也能轻松的连接到吸液泵上进行使用,同时还能保证补料针头取、放时的安全性,避免刺伤实验人员,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包括一上开口的箱体1,在箱体1的开口上封盖有一上盖2,上盖2可铰接于箱体1的开口上,与铰接侧相对的上盖2开合侧设置有锁固组件,具体的,该锁固组件包括设置于箱体1外壁上的扣环3,以及设置于上盖2开合侧边沿处与扣环3能够适配卡接的锁扣4。
[0018]箱体1的内腔底部通过隔板5分割成左侧的多个补料瓶放置腔6和右侧的多个软管收纳腔7,补料瓶放置腔6和软管收纳腔7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便于清晰、规整的分组放置补料瓶8、补料软管9和补料针头10,即每一补料瓶8对应一组补料软管9和补料针头10,方便各补料瓶8、补料软管9和补料针头10的区分,进而便于后续的使用。
[0019]另外,由于补料软管9往往为长度较长的柔性管,而补料针头10又容易在取拿时刺伤操作人员,因此,每一软管收纳腔7内均设置有用于卡固补料软管9的软管卡固部和用于卡固补料针头10的针头卡固部。具体的,每组软管卡固部均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于软管收纳腔7前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开口环11,以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于软管收纳腔7后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开口环12,并且第一开口环11和第二开口环12错位布设,从而使补料软管9能够呈螺旋状盘绕固定于软管收纳腔7内,保证补料软管9畅通。而针头卡固部包括竖向固定于软管收纳腔7右侧壁上的保护套筒13,保护套筒13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适配卡固补料针头10的卡槽14,保护套筒13的内腔面积应保证在向内卡装补料针头10时,
能够使操作人员的手指握持补料针头10,并随补料针头10一同伸入保护套筒13内腔中,便于操作;另外,保护套筒13的长度应大于补料针头10的长度,确保能够对卡放于保护套筒13内的补料针头10形成有效的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在取拿时被刺伤,降低安全隐患。
[0020]进一步的,为对补料瓶8形成有效的防护,箱体1的高度则为补料瓶8高度的两倍。另外,为提高放置于补料瓶放置腔6内的补料瓶8的安全性,避免转运途中的颠簸及磕碰,还可在每一补料瓶放置腔6的内底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减震垫,并在每一补料瓶放置腔6的槽口内侧均围设有柔性防撞条。
[0021]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随补料瓶8、补料软管9和补料针头10一同进行灭菌消毒,然后将补料瓶8、补料软管9和补料针头10对应的放置于补料瓶放置腔6和软管收纳腔7内,同时还可将补料软管9直接连接于补料瓶8上,扣合上盖2对箱体1进行密封(上述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完成);之后便能轻松将本装置拿出无菌环境,并转运至实验室,待补料前一刻再打开上盖2进行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开口的箱体,在其开口上封盖有一上盖;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通过隔板分割成左侧的多个补料瓶放置腔和右侧的多个软管收纳腔,所述补料瓶放置腔和所述软管收纳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软管收纳腔内均设置有用于卡固补料软管的软管卡固部和用于卡固补料针头的针头卡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铰接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上,与铰接侧相对的上盖开合侧设置有锁固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壁上的扣环,和设置于所述上盖开合侧边沿处与所述扣环适配卡接的锁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补料瓶专用防护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补料瓶放置腔的内底面上均设置有柔性减震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赵巧辉李桂林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伊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