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62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包括夹层结构的第一薄膜基材层、混合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所述混合层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还包括与所述导热层相互衔接的导电层,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表面均镀覆有金属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夹层结构,在第一薄膜基材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中间增添混合层,混合层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和与导热层相互衔接的导电层,该结构极大地提高新型薄膜的强度,使其在锂离子电池配件的生产过程中,避免断裂,从而节省了资源,节省了锂离子电池的造价成本,而导热层也提高了新型薄膜的导热性,从而防止因为薄膜内部电阻较大引起的锂离子电池发热现象,也可以避免发生燃烧的险情。情。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电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导电薄膜。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充电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能源形势,该种可移动能源的发展也加速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如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但是在大量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配件,导电薄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薄膜的强度不够导致薄膜断裂,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造价成本。
[0003]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导电薄膜在锂离子电池应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电阻较大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热,甚至发生易燃的险情。
[0004]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薄膜强度不高、容易损坏,以及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中,导热性能不足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电薄膜。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包括夹层结构的第一薄膜基材层、混合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还包括与所述导热层相互衔接的导电层。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表面均镀覆有金属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铜中的一种。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包括PP、PE或PET。
[00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和所述导电层之间设有补锂层。
[0012]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导热硅胶、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中的一种。
[001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纤维、导电炭黑中的一种。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和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均为200~ 500nm。
[00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采用夹层结构,在第一薄膜基材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中间增添混合层,且混合层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和与导热层相互衔接的导电层,该结构极大地提
高新型薄膜的强度,使其在锂离子电池配件的生产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而避免断裂,从而节省了资源,节省了锂离子电池的造价成本;另一方面,导热层提高了新型薄膜的导热性,从而防止因为薄膜内部电阻较大引起的锂离子电池发热现象,也可以避免发生燃烧的险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在图中,1、第一薄膜基材层;2、第二薄膜基材层;3、混合层;31、导热层;32、导电层;4、金属层;5、补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包括夹层结构的第一薄膜基材层1、混合层3和第二薄膜基材层2,即采用第一薄膜基材层1和第二薄膜基材层2中间设有混合层的结构,其中混合层3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31,还包括与导热层31相互衔接的导电层32。
[0025]本技术采用夹层结构,在第一薄膜基材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中间增添混合层,且混合层包括导热层和导电层,提高了新型薄膜的强度和导热性能。
[0026]导热层31的流线型分布,指的是导热层表面非平整面,而是波浪面的结构,因此导热层 31与导电层32压合时,相互衔接融合,粘结更紧密,可以极大地提高新型薄膜的强度,使其在锂离子电池配件的生产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而避免断裂,从而节省了资源,节省了锂离子电池的造价成本。
[0027]导热层的导热物质极大地提高了新型薄膜的导热性,从而防止因为薄膜内部电阻较大引起的锂离子电池发热现象,也可以避免发生燃烧的险情;导电层32内的导电物质极大地提高了新型薄膜的导电性。
[0028]第一薄膜基材层1和第二薄膜基材层2的表面均镀覆有金属层4,优选的,金属层4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铜中的一种。
[0029]在本技术中,第一薄膜基材层1和第二薄膜基材层2包括PP、PE或PET。
[0030]本技术中的导热层31和导电层32的厚度均为200~500nm。
[003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导热层的厚度为200nm,导电层的厚度为200nm。
[003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导热层的厚度为200nm,导电层的厚度为500nm。
[003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导热层的厚度为500nm,导电层的厚度为200nm。
[0034]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导热层的厚度为500nm,导电层的厚度为500nm。
[003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导热层的厚度为350nm,导电层的厚度为350nm。
[0036]实施例二
[00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其结构同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导热层31可以具体包括:导热硅胶、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中的任意一项。导电层 32具体可以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纤维、导电炭黑中的任意一项。
[0038]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层31和导电层32之间设有补锂层5,补锂层5中的锂金属为锂离子电池作为锂源,补充锂离子电池因首次充电等消耗的锂离子。
[0039]对比实验
[0040]实验一
[0041]本技术提供一个拉伸强度的测试,以说明本技术的新型导电薄膜结构的拉伸强度,且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实验薄膜样品均作如下裁切处理:将制成的薄膜裁切成长度为25cm,宽度为2cm的测试品。
[0042]对比例:采用2um的PP膜为薄膜基材层,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该基底的表面上层积厚度为1um的金属铜,与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不具备混合层。
[0043]实验操作方法:采用拉力试验仪将上述薄膜样品的一端固定在拉力试验仪的上端,将样品的另一端固定在拉力试验仪的下端,然后以100mm/min的速度测试拉伸强度,每个样品作两次测试,单位为kgf/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包括夹层结构的第一薄膜基材层、混合层和第二薄膜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包括呈流线型分布的导热层,还包括与所述导热层相互衔接的导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的表面均镀覆有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铝和金属铜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基材层包括P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