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0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包括同轴嵌套连接的烧嘴中心管(开工烧嘴通道)、第一烧嘴外管、第二烧嘴外管、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第一烧嘴外管喷头、第二烧嘴外管喷头以及冷却夹套,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嵌套在所述烧嘴中心管外部形成第一外环通道;所述第二烧嘴外管嵌套在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外部形成第二外环通道;所述第二外环通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本申请能够对气化炉壁竖向温度场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气化炉在不同负荷下,炉壁不超温,并且渣口不堵渣,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气化炉烧嘴的对煤质要求苛刻、氢气产量低以及使用寿命较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较差的问题。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


[0001]本申请涉及煤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中,煤气化技术占有核心地位,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因具有煤种适应性广、气化效率高以及环保性能优越等优点从而被普遍应用。现阶段干煤粉气化技术,大部分气化炉挂渣及停留时间依据烧嘴喷射角度和气化炉高径比等理念设计的顶置喷烧气化炉,尤其是使用高灰、高硫以及高灰熔点煤作为原料的气化炉,为了追求较高的碳转化率,气化炉高径比越大,负荷增减对气化炉拱顶超温和下渣口堵渣凸出越明显,负荷越高,炉壁越易受高温介质冲刷、烧蚀,越不易挂渣,存在烧损气化水冷壁风险负荷越低,渣口越易堵塞,同时侧置多个烧嘴气化炉,也存在同样问题,为确保排渣顺利,提高气化炉炉温运行,气化炉有效气相对低,气化炉拱顶易超温,同时气化炉拉渣易堵塞下游通道,为了防止气化炉拱顶超温,较低炉温运行时,渣口易堵塞。
[0003]现有干煤粉气化技术因入炉煤粉中含水量低,产生的合成气中氢气含量较低,无法满足下游高氢气含量合成需求装置(如合成氨装置),部分气化技术选择在气化烧嘴中加入高品质蒸汽,能耗较大,但合成气中氢气含量有所提高,不能达到下游装置需求,如采用现有干煤粉气化技术需加大变换装置变换能力,能耗大大增加。
[0004]现有水煤浆气化技术产合成气中氢气含量相对传统干煤粉气化技术高,但水煤浆气化工艺对煤质要求苛刻,内水高于8%以上煤质及煤质变质程度高的煤,成浆性都很差,气化效率低,同时现有水煤浆气化工艺碳转化率低,烧嘴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以解决现有烧嘴的对煤质要求苛刻、氢气产量低以及使用寿命较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包括:
[0007]同轴嵌套连接的烧嘴中心管、第一烧嘴外管、第二烧嘴外管、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第一烧嘴外管喷头、第二烧嘴外管喷头以及冷却夹套;
[0008]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嵌套在所述烧嘴中心管外部形成第一外环通道;
[0009]所述第二烧嘴外管嵌套在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外部形成第二外环通道;
[0010]所述冷却夹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烧嘴外管外侧;
[0011]所述第二外环通道中均匀分布设置若干根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第一烧嘴外管喷头以及第二烧嘴外管喷头分别为一个截头的锥管,内缩角度在0

40
°
之间;
[0012]所述第二外环通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为旋转切向布局;
[0013]所述第二外环通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为旋转切向布局;
[0014]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环形隔板。
[0015]所述第一外环通道设有旋流器,且在旋流器前0

2000mm处,所述第一外环通道通道设置为绕流通道,所述旋流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外环通道的内径相同;
[0016]所述旋流器包括若干旋流叶片。
[0017]燃气/保护气及点火氧气通过所述烧嘴中心管进入气化炉;
[0018]主氧气通过所述第一外环通道进入气化炉;
[0019]煤粉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气化炉;
[0020]废液或保护气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气化炉,所述废液为含大分子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水等。
[0021]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径范围为φ30

60。
[0022]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径范围为φ20

40。
[0023]每根所述第一管路均设置有分别独立的控制阀,每根所述第二管路均设置有分别独立的控制阀,且每根管路可分别控制废液、保护气,也可同时控制废液和保护气。
[0024]所述第二管路末端为旋转切向布局。
[0025]所述第二烧嘴外管喷头的内倾角小于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喷头。
[002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包括同轴嵌套连接的烧嘴中心管、第一烧嘴外管、第二烧嘴外管、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第一烧嘴外管喷头、第二烧嘴外管喷头以及冷却夹套,所述第二烧嘴外管嵌套在所述第一烧嘴外管外部形成第二外环通道;所述第二外环通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设置有环形隔板,所述第一外环通道设有旋流器,且在旋流器前0

2000mm处,将氧气通道设置为绕流通道。本申请能够对气化炉壁竖向温度场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根据气化炉内的参数对各管路流量进行精准控制,保证气化炉在不同负荷下,炉壁不超温,并且渣口不堵渣,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气化炉烧嘴的对煤质要求苛刻、氢气产量低以及使用寿命较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0030]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包括:
[0031]同轴嵌套连接的烧嘴中心管1、第一烧嘴外管2、第二烧嘴外管3、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4、第一烧嘴外管喷头5、第二烧嘴外管喷头6以及冷却夹套7;
[0032]所述第一烧嘴外管2嵌套在所述烧嘴中心管1外部形成第一外环通道8;
[0033]所述第二烧嘴外管3嵌套在所述第一烧嘴外管2外部形成第二外环通道9;
[0034]所述冷却夹套7设置在所述第二烧嘴外管3外侧;
[0035]所述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4、第一烧嘴外管喷头5以及第二烧嘴外管喷头6分别为一个截头的锥管;
[0036]所述第二外环通道9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一管路10,所述第一管路10为旋转切向布局;更为具体的是,所述第一管路10末端设置为旋转切向布局,能够有效保证煤粉从环形通道均匀旋出,与氧气进行均匀混合,提升产气率。
[0037]所述第二外环通道9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二管路11,所述第二管路11为旋转切向布局;更为具体的是,所述第二管路11末端设置为旋转切向布局,能够有效保证废液从环形通道均匀旋出,与煤粉和氧气燃烧生产的合成气进行均匀混合、二次反应,提升产氢效率,同时确保气化炉炉壁温度。
[0038]所述第一管路10和第二管路11之间设置有环形隔板12。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嵌套连接的烧嘴中心管(1)、第一烧嘴外管(2)、第二烧嘴外管(3)、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4)、第一烧嘴外管喷头(5)、第二烧嘴外管喷头(6)以及冷却夹套(7);所述第一烧嘴外管(2)嵌套在所述烧嘴中心管(1)外部形成第一外环通道(8);所述第二烧嘴外管(3)嵌套在所述第一烧嘴外管(2)外部形成第二外环通道(9);所述冷却夹套(7)设置在所述第二烧嘴外管(3)外侧;所述第二外环通道(9)中均匀分布设置若干根第一管路出口汇集喷头(4)、第一烧嘴外管喷头(5)以及第二烧嘴外管喷头(6)分别为截头的锥管,内缩角度在0

40
°
之间;所述第二外环通道(9)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一管路(10),所述第一管路(10)为旋转切向布局;所述第二外环通道(9)中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根第二管路(11),所述第二管路(11)为旋转切向布局;所述第一管路(10)和第二管路(11)之间设置有环形隔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低成浆性煤质产高氢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环通道(8)设有旋流器(13),且在旋流器前0

2000mm处,所述第一外环通道(8)通道设置为绕流通道,所述旋流器(13)的外径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钊张镓铄张亚宁匡建平庄忠华夏志文袁继禹杜常宗白云波马丹丹陈毅烈郭伟白海刘旭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