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14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包括第一导体棒、第二导体棒及绝缘承力件,所述第一导体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和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导体棒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承力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绝缘承力件抵设于所述第一承力部和所述第二承力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等优点。高检测效率等优点。高检测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磁粉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某型号的螺帽装配需求量极大,每批零件往往几百件,航空零配件的质量要求高,每个零件均需进行磁粉检测,以对周向和纵向部位是否有缺陷进行检测,因周向磁化采用的穿棒法直径太小(通常仅有几个毫米),一次只能检测个位数的零件(在设备夹极的夹持力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检测通电过程中铜棒长径比越大其变形量就越大,也即铜棒长度越长、直径越小则变形量越大,所以实际工作中直径小的铜棒长度会比较短,导致能穿过的零件数量就非常少),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的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包括第一导体棒、第二导体棒及绝缘承力件,所述第一导体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和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导体棒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承力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绝缘承力件抵设于所述第一承力部和所述第二承力部之间。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棒和第二导体棒均为L形结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采用螺纹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体棒的长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棒和第二导体棒均为铜棒,所述绝缘承力件为木条。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由于主体导电棒(包括第一导体棒和第二导体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和第二承力部,且零件的内孔偏小,因此零件直接通过第一承力部和第二承力部穿至主体导电棒的难度较大,主体导电棒采用可拆卸结构,拆卸后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可以用来快速穿过大量不同大小的待通电小内孔零件,然后将主体导电棒进行对接,主体导电棒的长度可以达到设备通电夹极的极限,利用绝缘承力件抵设于第一承力部和第二承力部之间,承载设备夹极的夹持力,主体导电棒仅需要发挥导电作用即可,不会发生变形,启动夹紧按钮,设置好电流,即可实现一次通电磁化多个小内孔类零件,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导体棒;11、第一承力部;12、第一对接部;2、第二导体棒;21、第二承力部;22、第二对接部;3、绝缘承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至图2示出了本技术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包括第一导体棒1、第二导体棒2及绝缘承力件3,第一导体棒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11和第一对接部12,第二导体棒2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承力部21和第二对接部22,第一对接部12与第二对接部22可拆卸连接,绝缘承力件3抵设于第一承力部11和第二承力部21之间。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2与第二对接部22采用螺纹连接,具体的例如可在第一对接部12上设置外螺纹,第二对接部22设置相匹配的螺纹孔,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卡接、套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0016]该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由于主体导电棒(包括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21和第二承力部21,且零件的内孔较小,因此零件直接通过第一承力部21和第二承力部21穿至主体导电棒的难度较大,主体导电棒采用可拆卸结构,拆卸后,第一对接部12、第二对接部22可以用来快速穿过大量不同大小的待通电磁化小内孔零件,然后将主体导电棒进行对接,主体导电棒的长度可以达到设备通电夹极的极限(本实施例中主体导电棒的直径为6mm,穿过零件部分的长度为540mm),利用绝缘承力件3抵设于第一承力部11和第二承力部21之间,承载设备夹极的夹持力(从主体导电棒的两端指向主体导电棒的中部),主体导电棒仅需要发挥导电作用即可,不会发生变形,启动夹紧按钮,设置好电流,即可实现一次通电磁化多个小内孔类零件,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7]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均为L形结构。其中,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的长边可用来穿过待通电磁化的小内孔零件及对接,短边则作为第一承力部11、第二承力部21,结构简单、合理。
[001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棒1的长度大于第二导体棒2的长度,优选的第一导体棒1的长度尽可能地长,方便将待通电磁化的零件全部穿在第一导体棒1上。
[001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均为铜棒,绝缘承力件3为木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材料作为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采用其他绝缘材料作为绝缘承力件3。
[0020]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体棒(1)、第二导体棒(2)及绝缘承力件(3),所述第一导体棒(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承力部(11)和第一对接部(12),所述第二导体棒(2)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承力部(21)和第二对接部(22),所述第一对接部(12)与所述第二对接部(22)可拆卸连接,所述绝缘承力件(3)抵设于所述第一承力部(11)和所述第二承力部(2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类零件周向缺陷快速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棒(1)和第二导体棒(2)均为L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谢继强叶金祥唐澄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