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95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管口,多个所述管口的外壁均设有延长机构,所述第二横杆通过连接轴与管口转动相连,所述扭力弹簧的内壁与连接轴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管口的外壁,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横杆的外壁。该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使得通过伸缩节可伸缩的特性,使得螺纹套可带动杆体进行转动,杆体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夹爪分别移入块体对应的凹槽内壁,进而可对全热交换器进行快速的装拆,较为便捷,使得管体进行左右移动时,可带动筒体在柱体的外壁进行同步左右移动,通过筒体和柱体的间隙配合,提高管体左右移动延长的稳定性。移动延长的稳定性。移动延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全热交换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是:产品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
[0003]虽然现有的全热交换器可以实现对气流的控制,但存在现有的全热交换器进行使用是,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育外界管道进行对接时,可能会存在因疏忽,外界管道长度不够,无法与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进行对接,较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存在现有的全热交换器进行使用是,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育外界管道进行对接时,可能会存在因疏忽,外界管道长度不够,无法与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进行对接,较为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管口,多个所述管口的外壁均设有延长机构;
[0006]所述延长机构包括伸缩节、管体、第一横杆、卡槽、卡块、第二横杆和扭力弹簧;
[0007]多个所述伸缩节分别与多个管口的外壁一端相连通,多个所述伸缩节的外壁一端均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卡槽,一端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固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通过连接轴与管口转动相连,所述扭力弹簧的内壁与连接轴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接于管口的外壁,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横杆的外壁。通过伸缩节可伸缩的特性,使得伸缩节可带动管体与管口进行间距调节,并通过卡块与多个卡槽的卡接和筒体与柱体的间隙配合,提高管体的延长稳定性,使得延长管体与外界管道的连接范围,便于因疏忽,外界管道长度不够,无法与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进行对接,较为不便。
[0008]优选的,所述管体的顶部固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柱体,所述柱体固接于管口的顶部。管体进行左右移动时,可带动筒体在柱体的外壁进行同步左右移动,通过筒体和柱体的间隙配合,提高管体左右移动延长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顶部设有固定机构;
[0010]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块体、凹槽、夹爪和横板;
[0011]所述块体固接于全热交换器的顶部,所述块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加工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均卡接有夹爪,两个所述夹爪通过连接轴转动有横板。转动手柄,使得手柄可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螺杆可带动螺纹套进行向下运动,使得螺纹套可带动杆体进行转动,杆体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夹爪分别移入块体对应的凹槽内壁,进而可对全热交换器进行快速的装拆,较为便捷。
[0012]优选的,所述横板的顶部四角均螺纹相连有螺栓。
[0013]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
[001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手柄、螺纹套和杆体;
[0015]所述螺杆通过轴承与横板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螺杆的外壁固接有手柄,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杆体,两个所述杆体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两个夹爪的外壁转动相连。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7]该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通过伸缩节、管口、管体、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等之间的配合,使得通过伸缩节可伸缩的特性,使得伸缩节可带动管体与管口进行间距调节,并通过卡块与多个卡槽的卡接和筒体与柱体的间隙配合,提高管体的延长稳定性,使得延长管体与外界管道的连接范围,便于因疏忽,外界管道长度不够,无法与全热交换器的管体进行对接,较为不便。
[0018]通过螺杆、手柄、螺纹套、杆体、夹爪和块体等之间的配合,使得转动手柄,使得手柄可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螺杆可带动螺纹套进行向下运动,使得螺纹套可带动杆体进行转动,杆体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夹爪分别移入块体对应的凹槽内壁,进而可对全热交换器进行快速的装拆,较为便捷。
[0019]通过筒体和柱体等之间的配合,使得管体进行左右移动时,可带动筒体在柱体的外壁进行同步左右移动,通过筒体和柱体的间隙配合,提高管体左右移动延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全热交换器、螺栓和筒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管体、第二横杆和扭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螺杆、手柄和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全热交换器,2、管口,3、柱体,4、筒体,5、螺栓,6、延长机构,601、伸缩节,602、管体,603、第一横杆,604、卡槽,605、卡块,606、第二横杆,607、扭力弹簧,7、固定机构,701、块体,702、凹槽,703、夹爪,704、横板,8、调节机构,801、螺杆,802、手柄,803、螺纹套,804、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1,全热交换器1的型号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选择,全热交换器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管口2,多个管口2的外壁均设有延长机构6,延长机构6包括伸缩节601、管体602、第一横杆603、卡槽604、卡块605、第二横杆606和扭力弹簧607,多个伸缩节601分别与多个管口2的外壁一端相连通,多个伸缩节601的外壁一端均连通有管体602,管体602可通过伸缩节601的伸缩,进行延长,管体602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横杆603,第一横杆603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卡槽604,一端卡槽604的内壁卡接有卡块605,通过卡块605与卡槽604的卡接,可对管体602的移动进行限位,卡块605的底部固接有第二横杆606,第二横杆606通过连接轴与管口2转动相连,扭力弹簧607的内壁与连接轴的外壁间隙配合,扭力弹簧607给予第二横杆606带动卡块605与卡槽604卡接的力,扭力弹簧607的一端固接于管口2的外壁,扭力弹簧607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横杆606的外壁,管体602的顶部固接有筒体4,筒体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柱体3,使得柱体3可在筒体4的内壁进行左右移动,柱体3固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1),所述全热交换器(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管口(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管口(2)的外壁均设有延长机构(6);所述延长机构(6)包括伸缩节(601)、管体(602)、第一横杆(603)、卡槽(604)、卡块(605)、第二横杆(606)和扭力弹簧(607);多个所述伸缩节(601)分别与多个管口(2)的外壁一端相连通,多个所述伸缩节(601)的外壁一端均连通有管体(602),所述管体(602)的底部固接有第一横杆(603),所述第一横杆(603)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卡槽(604),一端所述卡槽(604)的内壁卡接有卡块(605),所述卡块(605)的底部固接有第二横杆(606),所述第二横杆(606)通过连接轴与管口(2)转动相连,所述扭力弹簧(607)的内壁与连接轴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扭力弹簧(607)的一端固接于管口(2)的外壁,所述扭力弹簧(607)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横杆(606)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内循环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602)的顶部固接有筒体(4),所述筒体(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柱体(3),所述柱体(3)固接于管口(2)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欧莱瑞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