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排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58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7
一种平面排线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导轨、一第一导螺杆、一移动架、二移动块、一第二导螺杆、一第一驱动件、一第二驱动件及一导线架,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平行架设于圆筒钩编机而垂直织带的垂落方向,该移动架架设于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上,该二移动块可移动地相对设置于移动架,该第二导螺杆可旋转地架设于移动架并穿枢二移动块,该第一驱动件设于第一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该第二驱动件设于第二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二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该第二导螺杆的转速低于第一导螺杆的转速,促使该二移动块更可缓慢地在移动架往复移动,用以利用架设于该二移动块的导线架导引织带以平面状地垂落于箱体内。落于箱体内。落于箱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排线机构


[0001]本技术与圆筒钩编机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平面排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圆筒钩编机可同时钩编输出复数圆条形织带(或绳),其收线的方式,一般不是利用附设的一卷筒收线机构的复数卷筒卷收织带,即是直接将织带垂落于地面的箱体内,欲采用何种收线的方式,其评估角度不一,例如可评估织带是否强韧、荷重强度高等,强韧的织带可利用卷筒收线机构卷收(因卷筒收线机构卷收织带时会对织带产生拉力),而荷重强度较低的织带可直接垂落于箱体内收纳。
[0003]目前口罩的挂耳带,若为弹性圆条状织带型式,通常是利用圆筒钩编机制作而成,其荷重强度较低,一般是直接使织带垂落于地面箱体(如纸箱)内收纳,当箱体塞满织带后再予以封箱、运输,供口罩制造业者取用织带以制作口罩。
[0004]由于织带垂落于箱体内的方式是不规则、凌乱的,因此,口罩制造业者抽出织带时易发生纠缠、打结的情形,解决此等状况必然会造成制程中断,影响制程的顺畅、降低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排线机构,其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织带的排列方式整齐,便于后端业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提升后端业者的制程效率,甚具实用价值。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平面排线机构,可导引一圆筒钩编机输出、垂落的织带呈平面状地排列于一箱体内,包含有一第一导轨与一第一导螺杆,平行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而垂直织带的垂落方向;一移动架,架设于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上;二移动块,可移动地相对设置于该移动架;一第二导螺杆,可旋转地架设于该移动架并穿枢二移动块,垂直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一第一驱动件,设于该第一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移动架沿着第一导轨往复移动;一第二驱动件,设于该第二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二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二移动块可在移动架上往复移动;一导线架,架设于该二移动块,包含若干导线件,织带经由该导线件导引、垂落于箱体内。
[0008]较佳地,更包含有一架体,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架设于架体上。
[0009]较佳地,该架体上更架设有一第一导杆,该移动架包含一第一座块、一第二座块与连接于第一座块与第二座块之间的一第二导杆,该第一座块一侧设有一导轮,该导轮在第一导轨上滚动,该第一导螺杆穿枢第二座块,该第一导杆穿经第二座块并平行第一导螺杆,该第二导杆穿经二移动块。
[0010]较佳地,该架体对应第一导杆两端的位置设有二第一极限开关,电性连接该第一
驱动件,该第二座块一侧设有一触碰件,该第二座块沿第一导杆移动而使触碰件触动任一第一极限开关时,该第一极限开关可输出讯号至第一驱动件,则该第一驱动件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一导螺杆反向旋转。
[0011]较佳地,该第二导杆上设置有二定位块,其中一定位块介于二移动块之间,该二定位块一侧分别设有一第二极限开关,电性连接该第二驱动件,该二移动块沿第二导杆往复移动至接触任一第二极限开关时,该第二极限开关可输出讯号至第二驱动件,则该第二驱动件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二导螺杆反向旋转。
[0012]较佳地,该导线架包含二架杆,该二架杆的一端连接二移动块,一延伸杆,连接于该二架杆的另一端,复数该导线件设于延伸杆。
[0013]较佳地,各该导线件分别设有一圈部,织带穿经各该圈部。
[0014]较佳地,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双向马达,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转速大于第二驱动件,使该第一导螺杆的转速大于第二导螺杆的转速。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平面排线机构,其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织带的排列方式整齐,便于后端业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提升后端业者的制程效率,甚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兹举本技术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圆筒钩编机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设置的前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导引织带的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排线机构 10,设置于一圆筒钩编机1,可导引该圆筒钩编机1输出、垂落的织带2呈平面状地排列于一箱体3内,包含有一第一导轨11、一第一导螺杆12、一移动架13、二移动块14、15、一第二导螺杆16、一第一驱动件17、一第二驱动件 18及一导线架19。
[0023]该第一导轨11与第一导螺杆12,平行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1所设的一架体20上而垂直织带2的垂落方向,该圆筒钩编机1可同时钩编、输出复数织带2,各该织带2自圆筒钩编机1顶侧垂落而下至箱体3,该第一导螺杆12底侧更平行架设有一第一导杆21。
[0024]该移动架13,架设于该第一导轨11与第一导螺杆12上,包含一第一座块 22、一第二座块24与连接于第一座块22与第二座块24之间的一第二导杆26,该第一座块22一侧设有一导轮28,该导轮28抵接于第一导轨11,而可在该第一导轨11上滚动,该第一导螺杆12穿枢第二座块24,该第一导杆21穿经第二座块24。
[0025]该二移动块14、15,可移动地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导杆26,而位于该第一座块22与第二座块24之间。
[0026]该第二导螺杆16,可旋转地架设于该第一座块22与第二座块24之间并穿枢该二移动块14、15,当该第二导螺杆16旋转时可促使二移动块14、15移动,又,该第二导螺杆16垂直第一导轨11与第一导螺杆12。
[0027]该第一驱动件17,为双向马达,架设于该架体20一侧并连接第一导螺杆 12一端,并电性连接该圆筒钩编机1的电控系统(图中未示),可驱动该第一导螺杆12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移动架13沿着第一导轨11往复移动。
[0028]该第二驱动件18,为双向马达,其输出转速小于该第一驱动件17,架设于该第二座块24一侧并连接第二导螺杆16一端,并电性连接该圆筒钩编机1 的电控系统,可驱动该第二导螺杆16旋转,该第二导螺杆16的转速低于第一导螺杆12的转速,可使该二移动块14、15缓慢地在第二导杆26上往复移动。
[0029]该导线架19,包含二架杆30、32,该二架杆30、32的一端连接二移动块 14、15,一延伸杆34,连接于该二架杆30、32的另一端,复数该导线件36,设于该延伸杆34,分别设有一圈部38,各该织带2穿经各该圈部38垂落于箱体3内。
[0030]此外,该架体20对应第一导杆21两端的位置设有二第一极限开关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排线机构,能导引一圆筒钩编机输出、垂落的织带呈平面状地铺排于一箱体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导轨与一第一导螺杆,平行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而垂直织带的垂落方向;一移动架,架设于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上;二移动块,能移动地相对设置于该移动架;一第二导螺杆,能旋转地架设于该移动架并穿枢二移动块,垂直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一第一驱动件,设于该第一导螺杆一端,能驱动该第一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移动架沿着该第一导轨往复移动;一第二驱动件,设于该第二导螺杆一端,能驱动该第二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其转速与该第一导螺杆的转速不同,促使该二移动块更能在该移动架上往复移动;及一导线架,架设于该二移动块,包含若干导线件,织带经由该导线件垂落于所述箱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架体,架设于所述圆筒钩编机,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螺杆架设于所述架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排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更架设有一第一导杆,所述移动架包含一第一座块、一第二座块与连接于所述第一座块与所述第二座块之间的一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座块一侧设有一导轮,该导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滚动,所述第一导螺杆穿枢所述第二座块,所述第一导杆穿经该第二座块并平行该第一导螺杆,所述第二导杆穿经二移动块而平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锦祥
申请(专利权)人:项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