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5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包括防护箱、上位机、散热组件、接线组件、密封盖板和显示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上位机,且上位机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上位机的一端连接安装有接线组件,且接线组件的一端穿过防护箱与外界连接,所述防护箱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端面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该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便于使用,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风电机组光纤维护时的工序与工时;操作简单,将光电转换器上的接头按顺序接入风机光纤盒,使得多芯光纤测试值集中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对比与故障处理。方便对比与故障处理。方便对比与故障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为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场的运行时间推移,通讯光缆在维护过程中难免会在风机光纤盒中出现接口乱序、光纤断芯等问题。
[0003]现有的技术方案为使用红光笔在A风机光纤盒上逐芯打光,在B风机找出对应芯的方式来校序,然后再使用稳定光源与光功率计配合测量每一芯的信号衰减值,风电机组一般采用12芯光缆,逐芯测量操作繁琐,进度慢,且要求A、B风机上的两个技术人员配合默契,并熟悉风电机组的光纤通讯原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因此,设计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便于使用,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风电机组光纤维护时的工序与工时;操作简单,将光电转换器上的接头按顺序接入风机光纤盒,使得多芯光纤测试值集中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对比与故障处理。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包括防护箱、上位机、散热组件、接线组件、密封盖板和显示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上位机,且上位机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上位机的一端连接安装有接线组件,且接线组件的一端穿过防护箱与外界连接,所述防护箱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端面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
[0007]所述上位机的发送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编码模块;所述上位机的接收端包括解码模块、分光器和光功率测量模块,所述上位机的接收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解码模块。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通风网和通风槽,所述防护箱的端面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且通风槽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通风网,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编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6芯片为核心;所述光功率测量模块的核心部件为BH1710FVC系列集成光强感应芯片,所述解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6芯片为核心。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线组件包括防尘筒、光纤串口、转动座、挡尘板和安装垫板,所述防尘筒固定安装在防护箱的外壁一侧,且防尘筒的一端贯穿防护箱,所述防尘筒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光纤串口,且光纤串口的另一端与上位机电性连接,所述防尘筒的端面顶部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之间设置有挡尘板,所述
挡尘板的内侧端面中央贴合安装有安装垫板,且安装垫板与防尘筒的内壁贴合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组件包括防护框、显示器、防撞板和操作面板,所述防护框固定安装在密封盖板的端面中央,且防护框的端面中央固定安装有显示器,且显示器与上位机电性连接,所述防撞板固定安装在防护箱的内侧顶部,所述防撞板的底部下方设置有操作面板,且操作面板固定安装在上位机的顶部。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箱的外壁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搬运握把,所述防护箱的底部端面四周均固定安装有防水支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便于使用,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风电机组光纤维护时的工序与工时;操作简单,将光电转换器上的接头按顺序接入风机光纤盒,使用多通道光电转换模块,实现多芯光纤同步测量;而且,光纤校序与衰减值测量同步进行,测量结果统一显示在上位机上;同时,发送端在每芯光纤内发送顺序编码,接收端解码后便可显示每芯光纤对应顺序,使得多芯光纤测试值集中显示在屏幕上,方便对比与故障处理。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中风机光纤盒存在的问题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整体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上位机的发送端结构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上位机的接收端结构图;
[0021]图中:1、防护箱;2、上位机;3、散热组件;4、接线组件;5、密封盖板;6、显示组件;7、搬运握把;8、防水支座;31、散热风扇;32、通风网;33、通风槽;41、防尘筒;42、光纤串口;43、转动座;44、挡尘板;45、安装垫板;61、防护框;62、显示器;63、防撞板;64、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6所示,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包括防护箱1、上位机2、散热组件3、接线组件4、密封盖板5和显示组件6,防护箱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上位机2,且上位机2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防护箱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3,上位机2的一端连接安装有接线组件4,且接线组件4的一端穿过防护箱1与外界连接,防护箱1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5,密封盖板5的端面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6;
[0024]上位机2的发送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编码模块;上位机2的接收端包括解码模块、分光器和光功率测量模块,上位机2的接收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解码模块。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风扇31、通风网32和通风槽
33,防护箱1的端面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33,且通风槽33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通风网32,防护箱1的内部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1;通过散热组件3便于对防护箱1的内部进行散热,散热风扇31工作时,通过通风网32和通风槽33便于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编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6芯片为核心;光功率测量模块的核心部件为BH1710FVC系列集成光强感应芯片,解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6芯片为核心。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接线组件4包括防尘筒41、光纤串口42、转动座43、挡尘板44和安装垫板45,防尘筒41固定安装在防护箱1的外壁一侧,且防尘筒41的一端贯穿防护箱1,防尘筒41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光纤串口42,且光纤串口42的另一端与上位机2电性连接,防尘筒41的端面顶部两侧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转动座43,转动座43之间设置有挡尘板44,挡尘板44的内侧端面中央贴合安装有安装垫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箱(1)、上位机(2)、散热组件(3)、接线组件(4)、密封盖板(5)和显示组件(6),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上位机(2),且上位机(2)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另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3),所述上位机(2)的一端连接安装有接线组件(4),且接线组件(4)的一端穿过防护箱(1)与外界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合页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板(5),所述密封盖板(5)的端面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6);所述上位机(2)的发送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编码模块;所述上位机(2)的接收端包括解码模块、分光器和光功率测量模块,所述上位机(2)的接收端通过串口通讯连接12个解码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风扇(31)、通风网(32)和通风槽(33),所述防护箱(1)的端面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33),且通风槽(33)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通风网(32),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光纤校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6芯片为核心;所述光功率测量模块的核心部件为BH1710FVC系列集成光强感应芯片,所述解码模块以STC11F02E

SOP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和军梁黄仁泷冯川宁李鹏安宇徐子杰谢丽娜姜楠姜伟刘舒明赵振荣王朝阳齐振中刘富忠王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