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798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系统、动力系统和载人车厢,动力系统位于载人车厢上方,动力系统包括四个能够单独更换行驶方向的行走轮,四个行走轮呈正方形分布,载人车厢通过车厢吊杆悬挂在动力系统下方;轨道系统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行驶导轨,行驶导轨包括固定在地面上方的横梁和两条横截面为L型的轨道,竖向部分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横向部分分别用于供两侧的行走轮行走,两条轨道的横向部分之间留有供车厢吊杆穿出的间隙,且车厢吊杆外设有位于间隙内的定位件,间隙小于行走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两个行走轮之间均设有一排辅助轮。适用于个人或双人乘坐,提高私密性、舒适性和快捷性。舒适性和快捷性。舒适性和快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有地下轨道交通、地面轨道交通和高架轻轨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乘坐的私密性、舒适性和快捷性的需求变大,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满足以上需求的交通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适用于个人或双人乘坐,提高私密性、舒适性和快捷性。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系统、动力系统和载人车厢,所述动力系统位于载人车厢上方,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四个能够单独更换行驶方向的行走轮,四个所述行走轮呈正方形分布,所述载人车厢通过车厢吊杆悬挂在动力系统下方;
[0005]所述轨道系统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行驶导轨,所述行驶导轨包括固定在地面上方的横梁和两条横截面为L型的轨道,两条轨道L型的横向部分朝内设置围成恰好能够容纳动力系统的空腔,竖向部分的顶端固定在横梁上,横向部分分别用于供两侧的行走轮行走,两条轨道的横向部分之间留有供车厢吊杆穿出的间隙,且车厢吊杆外设有恰好位于间隙内的定位件,所述间隙小于行走轮的直径,且同侧的两个行走轮之间均设有一排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底端高于行走轮的底端。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停靠子系统包括若干个升降井,所述升降井靠候车区的一侧设有自动闸门,所述升降井中均设有中转导轨,所述中转导轨与行驶导轨组成和工作原理相同,且中转导轨一端与行驶导轨末端接通,所述中转导轨均配备有控制其升降的升降电机,通过升降电机带动中转导轨在升降井中上下移动。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件为外套在车厢吊杆上的滚动轴承。通过滚动轴承减小对轨道的摩擦。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行走轮为球型。便于更换方向。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载人车厢的车头为圆柱型,且顶部收口设置。减少空气阻力,同时还能增强车厢稳定性与舒适性。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载人车厢顶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与轨道底侧相抵的万向滚珠。避免载人车厢在刹车或转弯时由于惯性造成偏移。
[00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智能控制系统的操控下,适用于个人或双人乘坐,能够根据乘客的起点和终点定制行驶路线,能够简化行驶路径,同时不会停靠其他站,减少停靠时间,缩短路程时间,提高快捷性;仅能容纳个人或
者双人,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员接触的机会,提高乘坐卫生性,相比常见的轨道交通中多人同乘一个车厢,私密性和舒适性提高,不会存在人员嘈杂、气流不通畅或空气不清新等情况。
[00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4]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行驶导轨、动力系统和载人车厢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一行驶导轨和动力系统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实施例一停靠子系统和站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系统、动力系统4和载人车厢6,动力系统4位于载人车厢6上方,动力系统4包括四个能够单独更换行驶方向的行走轮4a,最好是,行走轮4a为万向轮。除此之外,行走轮4a也可为球型,行走轮4a的驱动方式可以直接采用固特异球形轮胎的驱动方式。四个行走轮4a 呈正方形分布,载人车厢6通过车厢吊杆5悬挂在动力系统4下方。
[0020]轨道系统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行驶导轨3,即所有的行驶导轨3互相平行或垂直。行驶导轨3包括固定在地面上方的横梁1和两条横截面为L型的轨道。两条轨道L型的横向部分朝内设置围成恰好能够容纳动力系统4的空腔,竖向部分的顶端固定在横梁1上。横向部分分别用于供两侧的行走轮4a行走。两条轨道的横向部分之间留有供车厢吊杆5穿出的间隙,且车厢吊杆5外设有恰好位于间隙内的定位件 5a。最好是,定位件5a为外套在车厢吊杆5上的滚动轴承,通过滚动两侧的滚动轴承减少对轨道的摩擦,同时还能很好的限定行走轮的移动方向,不产生偏移。
[0021]其中,本实施例以3条纵向的行驶导轨3和3条横向的行驶导轨3举例说明,在纵向的行驶导轨3的交汇处,纵向延伸的左右两侧的纵向的行驶导轨3分设有与横向延伸的居中设置的行驶导轨3连通的第一转弯弯道3a。
[0022]最好是,两条轨道横向部分之间的间隙小于同侧的两个行走轮4a之间的间距的一半,且同侧的两个行走轮4a之间均设有一排辅助轮4b,辅助轮4b的底端高于行走轮4a的底端。
[0023]最好是,轨道系统还包括停靠子系统,停靠子系统包括3个升降井2,所述升降井2靠候车区9的一侧设有自动闸门8,升降井2中均设有中转导轨7,中转导轨7 与行驶导轨3组
成和工作原理相同,且中转导轨7一端与行驶导轨3末端接通。中转导轨7均配备有控制其升降的升降电机2a,具体的,升降电机2a固定在升降井2 的顶部,所述升降电机2a的输出端连接有缆绳,通过缆绳将中转导轨7连接在一起。当有载人车厢6驶入到中转导轨7上时,通过升降电机2a带动中转导轨7和该载人车厢6整体向下移动,直至到达地面,再打开自动闸门8,实现上下客。上客完毕后,再通过升降电机2a带动中转导轨7和该载人车厢6整体向上移动至与行驶导轨 3齐平。
[0024]其中,靠停靠子系统设置的行驶导轨3分设有向停靠子系统弯曲的第二转弯通道3b。
[0025]最好是,如图2左上角区域所示,行驶导轨3靠近中转导轨7后,分别向两侧分出与中转导轨7数量相同的分支,以衔接中转导轨7。
[0026]最好是,载人车厢6的车头为圆柱型,且顶部收口设置。减少空气阻力m提高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快捷性,同时还能增强车厢稳定性与舒适性。甚至,可以设置为鸟笼状,提高美观性。
[0027]最好是,载人车厢6顶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设有与轨道底侧相抵的万向滚珠6a。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包括轨道系统、动力系统(4)和载人车厢(6),所述动力系统(4)位于载人车厢(6)上方,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四个能够单独更换行驶方向的行走轮(4a),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行走轮(4a)呈正方形分布,所述载人车厢(6)通过车厢吊杆(5)悬挂在动力系统(4)下方;所述轨道系统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行驶导轨(3),所述行驶导轨(3)包括固定在地面上方的横梁(1)和两条横截面为L型的轨道,两条轨道L型的横向部分朝内设置围成恰好能够容纳动力系统(4)的空腔,竖向部分的顶端固定在横梁(1)上,横向部分分别用于供两侧的行走轮(4a)行走,两条轨道的横向部分之间留有供车厢吊杆(5)穿出的间隙,且车厢吊杆(5)外设有恰好位于间隙内的定位件(5a),所述间隙小于行走轮(4a)的直径,且同侧的两个行走轮(4a)之间均设有一排辅助轮(4b),所述辅助轮(4b)的底端高于行走轮(4a)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轻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博众品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