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81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包括耦合器主体、加固组件、固定块以及引脚,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所述引脚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外侧。该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通过在引脚的外部增设有加固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耦合器结构的引脚稳定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由于加固组件的固定块是被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侧面,且它是套接在引脚的外部,所以当固定块安装完毕后,可以同时连接固定好耦合器主体和引脚,从而实现提高引脚连接强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在后续使用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在安装时不易出现引脚弯折的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耦合器
,具体为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电耦合器就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的电转光,光转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0003]现市面上的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大多数在应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够实现其本身的光电转换的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引脚因为硬度较低,导致了在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引脚和耦合器本身弯折的情况,连接的不够稳定,强度较低,同时多数的光电耦合器结构在使用时的密封性能不高,只能够实现单层密封的效果,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大多数在应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够实现其本身的光电转换的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引脚因为硬度较低,导致了在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引脚和耦合器本身弯折的情况,连接的不够稳定,强度较低,同时多数的光电耦合器结构在使用时的密封性能不高,只能够实现单层密封的效果,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包括耦合器主体、加固组件、固定块以及引脚,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所述引脚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外侧,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块、胶条、插杆和粘接片,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有胶条,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安装插杆,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侧开设插孔,所述插杆插入在插孔的内部,所述耦合器主体和固定块之间采用粘接片进行连接,所述耦合器主体的上方设有上盖。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粘接片,所述粘接片呈对称分布形式。
[0009]优选的,所述胶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胶条的中间设有穿孔,所述引脚贯穿穿孔。
[0010]优选的,所述插杆呈圆柱形,所述插杆分布在粘接片的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插环,所述插环镶嵌在耦合器主体的顶部,所述上盖的底部开设第一内凹槽,所述耦合器主体的顶部开设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相互贴合在一起。
[0012]优选的,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
第一内凹槽、第二内凹槽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涂抹胶水,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防护片,所述防护片的顶部设有防滑区。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通过在引脚的外部增设有加固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耦合器结构的引脚稳定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由于加固组件的固定块是被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侧面,且它是套接在引脚的外部,所以当固定块安装完毕后,可以同时连接固定好耦合器主体和引脚,从而实现提高引脚连接强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在后续使用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在安装时不易出现引脚弯折的情况;
[0017](2)、该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通过在耦合器主体和上盖之间安装了密封条,并在上盖的底部设有插环,在对耦合器主体和上盖进行固定时,首先将上盖底部的插环插入在耦合器主体的内部,这样即可完成第一重连接,然后在耦合器主体的上方设有的第二内凹槽,以及在上盖下方设有的第一内凹槽,当耦合器主体和上盖合并在一起时,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就会贴合在一起,接着再将密封条粘接在两组内凹槽内部,如此就完成了对该耦合器的双重密封效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该耦合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耦合器主体侧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耦合器主体

1、上盖

2、插环

3、第一内凹槽

4、第二内凹槽

5、密封条

6、引脚

7、防护片

8、防滑区

9、安装槽

10、胶水

11、加固组件

12、固定块

13、胶条

14、插杆

15、粘接片

16、插孔

17、穿孔

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包括耦合器主体1、加固组件12、固定块13以及引脚7,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7,所述引脚7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12,所述加固组件12固定在耦合器主体1的外侧,所述加固组件12包括固定块13、胶条14、插杆15和粘接片16,所述固定块13的内部设有胶条14,所述固定块13的侧面安装插杆15,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外侧开设插孔17,所述插杆15插入在插孔17的内部,所述耦合器主体1和固定块13之间采用粘接片16进行连接,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上方设有上盖2,通过在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设有加固组
件12,可以同时连接固定好耦合器主体1和引脚7,从而实现提高引脚7连接强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在后续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5]所述固定块13的侧面固定连接粘接片16,所述粘接片16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在固定块13的外部设有粘接片16,可以便捷的将固定块13安装在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
[0026]所述胶条1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胶条14的中间设有穿孔18,所述引脚7贯穿穿孔18,通过在固定块13的内部设有胶条14,较好的提高了和引脚7之间的密封性能和摩擦力,功能性较强。
[0027]所述插杆15呈圆柱形,所述插杆15分布在粘接片16的两侧,通过在固定块13的外部设有插杆15,方便了对固定块13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器主体(1)、加固组件(12)、固定块(13)以及引脚(7),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7),所述引脚(7)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12),所述加固组件(12)固定在耦合器主体(1)的外侧,所述加固组件(12)包括固定块(13)、胶条(14)、插杆(15)和粘接片(16),所述固定块(13)的内部设有胶条(14),所述固定块(13)的侧面安装插杆(15),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外侧开设插孔(17),所述插杆(15)插入在插孔(17)的内部,所述耦合器主体(1)和固定块(13)之间采用粘接片(16)进行连接,所述耦合器主体(1)的上方设有上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3)的侧面固定连接粘接片(16),所述粘接片(16)呈对称分布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条(1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胶条(14)的中间设有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震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