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30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阻、线性光耦、运算放大器、二极管、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为充电电容提供了放电回路,避免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无输出时伺服电机仍会转动的异常现象,隔离电路能够传递双极性的电压信号来保证伺服电机能够正反向转动,利用分压电路将单极电源转化为双极电源,并且通过两个电压跟随电路将隔离电路的输入地和输出地分开。入地和输出地分开。入地和输出地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地说是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DS5202处理器板卡是具有高运算能力和快速I/O访问的板卡。通过Simulink编程,可以快速地通过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输出模拟信号。伺服电机转速受伺服电机控制器模拟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控制。将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并通过Simulink编程来控制DS5202处理器板卡输出正负两极的电压信号,就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伺服电机正反转的功能。
[0003]然而在实际使用中,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会由于高压或者过流损坏,这是因为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并联的电容充电造成的。当DAC数模转换器停止输出电压信号时,该充电电容与DAC数模转换器内部电路组成放电回路,瞬时产生的大电流会永久损坏DAC数模转换器的硬件电路,造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永久失效。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以避免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受到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以避免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受到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影响。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阻、线性光耦、运算放大器、二极管、电容,电阻一的一端分二路分别与DAC数模转换器的正极以及电阻二的一端连接,电阻一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一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一的阴极、电容一的一端以及线性光耦一的3号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一的输出端分三路分别与电容一的另一端,二极管一的阳极以及电阻三的一端连接,电阻三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一的1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的2号引脚、4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一的同相输入端、线性光耦二的1号引脚、3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二的同相输入端、DAC数模转换器的负极与GND1接地端连接,电阻二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容二的一端、二极管二的阳极、运算放大器二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线性光耦二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二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二极管二的阴极、电阻四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二的输出端连接,电阻四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二的2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的6号引脚分四路分别与线性光耦二的5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的反相输入端、电容三的一端以及电阻五的一端连接,电容三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阻五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三的输出端、电阻六的一端以及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线性光耦一的5号引脚、线性光耦二的6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的同相输入端、电阻六的另一端、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负极与GND2接地端连接;电阻七的一端与电
源VCC+连接,电阻七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电阻八的一端、运算放大器四的同相输入端以及运算放大器五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八的另一端与电源VCC

连接,运算放大器四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与GND1接地端连接,运算放大器五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与GND2接地端连接。
[0007]所述的DAC数模转换器位于DS5202处理器板卡内。
[0008]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一、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二、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三、所述的运算放大器四、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五的供电端正极与电源VCC+连接,供电端负极与电源VCC

连接。
[0009]所述的二极管一、所述的二极管二的型号为1N4007。
[0010]所述的线性光耦一、所述的线性光耦二的型号为HCNR201。
[0011]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一、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二、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三、所述的运算放大器四、所述的运算放大器五的型号为TL084CN。
[0012]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为充电电容提供了放电回路,避免DS5202处理器板卡的DAC数模转换器无输出时伺服电机仍会转动的异常现象,隔离电路能够传递双极性的电压信号来保证伺服电机能够正反向转动,利用分压电路将单极电源转化为双极电源,并且通过两个电压跟随电路将隔离电路的输入地和输出地分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5]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阻、线性光耦、运算放大器、二极管、电容,电阻一R1的一端分二路分别与DAC数模转换器的正极以及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电阻一R1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一U3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一D1的阴极、电容一C1的一端以及线性光耦一U1的3号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一U3的输出端分三路分别与电容一C1的另一端,二极管一D1的阳极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一U1的1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2号引脚、4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一U3的同相输入端、线性光耦二U2的1号引脚、3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二U4的同相输入端、DAC数模转换器的负极与GND1接地端连接,电阻二R2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容二C2的一端、二极管二D2的阳极、运算放大器二U4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线性光耦二U2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二C2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二极管二D2的阴极、电阻四R4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二U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四R4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二U2的2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6号引脚分四路分别与线性光耦二U2的5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U5的反相输入端、电容三C3的一端以及电阻五R5的一端连接,电容三C3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阻五R5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三U5的输出端、电阻六R6的一端以及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5号引脚、线性光耦二U2的6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U5的同相输入端、电阻六R6的另一端、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负极与GND2接地端连接;电阻七R7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七R7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电阻八R8的一端、运算放大器四U6的同相输入端以及运算放大器五U7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八R8的另一端与电源VCC

连接,运算放大器四
U6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与GND1接地端连接,运算放大器五U7的反相输入端、输出端与GND2接地端连接。
[0016]本技术中,DAC数模转换器位于DS5202处理器板卡内。
[0017]运算放大器一U3、运算放大器二U4、运算放大器三U5、运算放大器四U6、运算放大器五U7的供电端正极与电源VCC+连接,供电端负极与电源VCC

连接。运算放大器一U3、运算放大器二U4、运算放大器三U5、运算放大器四U6、运算放大器五U7的型号为TL084CN。
[0018]二极管一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递双极性模拟信号的单电源供电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电阻、线性光耦、运算放大器、二极管、电容,其特征在于:电阻一(R1)的一端分二路分别与DAC数模转换器的正极以及电阻二(R2)的一端连接,电阻一(R1)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一(U3)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一(D1)的阴极、电容一(C1)的一端以及线性光耦一(U1)的3号引脚连接,运算放大器一(U3)的输出端分三路分别与电容一(C1)的另一端,二极管一(D1)的阳极以及电阻三(R3)的一端连接,电阻三(R3)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一(U1)的1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2号引脚、4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一(U3)的同相输入端、线性光耦二(U2)的1号引脚、3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二(U4)的同相输入端、DAC数模转换器的负极与GND1接地端连接,电阻二(R2)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容二(C2)的一端、二极管二(D2)的阳极、运算放大器二(U4)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线性光耦二(U2)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二(C2)的另一端分三路分别与二极管二(D2)的阴极、电阻四(R4)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二(U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四(R4)的另一端与线性光耦二(U2)的2号引脚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6号引脚分四路分别与线性光耦二(U2)的5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U5)的反相输入端、电容三(C3)的一端以及电阻五(R5)的一端连接,电容三(C3)的另一端分四路分别与电阻五(R5)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三(U5)的输出端、电阻六(R6)的一端以及伺服电机控制器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线性光耦一(U1)的5号引脚、线性光耦二(U2)的6号引脚、运算放大器三(U5)的同相输入端、电阻六(R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鹏贤刘经天宋淑婷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