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726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包括水泥浆漏斗和注浆管,所述水泥浆漏斗包括呈倒圆锥形的漏斗本体,所述注浆管连通衔接设置在漏斗本体下端的出液口处;所述注浆管通过单次弯折分成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和水泥浆漏斗下端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可拆式装配,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尾部为螺纹段。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施工工艺的技术上增加了稳定浆料至初凝的步骤,可有效保证浆料的充盈度,使注浆质量真正的变得可控。使注浆质量真正的变得可控。使注浆质量真正的变得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张法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参照DB33∕T 2154

2018 《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行业内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具体施工工艺为:先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或钢绞线)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这种方法在桥梁、大跨度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浇筑后会留下孔道和预应力筋,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成后向孔道内注浆一般采用真空式压浆机或者活塞式压浆机,注满后稳压2min后关闭阀门并拆除注浆管,然而这种处理方法在拆除注浆管的同时往往会流出一部分浆料,直接造成锚垫板下方浆料出现不饱满的情况,压浆不密实,导致预应力筋成型质量差,且增大了预应力筋裸露与空气接触发生锈蚀的风险且不具备可控性,锈蚀问题直接会影响预应力筋的寿命。
[0004]因此,在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时如何保证压浆密实,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后张法预应力压浆不密实这一难题,提高了预应力筋的防腐能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包括水泥浆漏斗和注浆管,所述水泥浆漏斗包括呈倒圆锥形的漏斗本体,所述注浆管连通衔接设置在漏斗本体下端的出液口处;所述注浆管通过单次弯折分成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和水泥浆漏斗下端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可拆式装配,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尾部为螺纹段。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式装配为螺纹连接,其中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水泥浆漏斗的出液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段。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为圆弧弯曲结构,所述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一体弯曲成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浆漏斗和注浆管装配后构成L型结构且相互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的表面镀锌。
[0011]上述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应当将箱梁两端锚板周围预应力筋间隙提前采用早强水泥封堵,封堵要求为:封锚密实牢固,以防压浆渗水和破裂;步骤二:开始向孔道内压浆;压浆前需预先在箱梁两端的锚环上安装进出浆短钢管,进出浆短钢管的一端与锚环带有的压浆孔连接、另一端压浆操作时与阀门连接;压浆采用真空式压浆机或者活塞式压浆机;步骤三:观察当出浆口与压入浆液的流动度相同时,关闭出浆口并保持3~5min后继续保持0.5Mpa的状态稳压5min,同时要求:从制拌浆料至停止压浆的整个过程不超过40min;步骤四:待步骤三中的所述稳压操作完成后拔出所述进出浆短钢管,并将注浆管安装在现有的锚垫板上丝孔内,然后将水泥浆漏斗安装在注浆管上;步骤五:通过水泥浆漏斗继续加浆料,待浆料初凝后拆除注浆管件,完成注浆;步骤六:拆除后及时清理水泥浆漏斗和注浆管。
[0012]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所述早强水泥为纯水泥稠浆不加砂制成,所述锚环带有的压浆孔为丝孔。
[0013]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所述注浆管安装在现有的锚垫板上和所述水泥浆漏斗安装在注浆管上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施工方法在传统施工工艺的技术上增加了二次注浆稳定至初凝的步骤,可有效保证锚垫板下方浆料的充盈度,使注浆质量真正的变得可控,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预应力筋进而从根本上增加箱梁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质量、环保、循环利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且施工方法简单易于人员掌握,施工用到的水泥浆漏斗和注浆管容易设计和组装,便于推广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能克服传统施工工艺的施工缺点,解决了后张法预应力压浆不密实这一难题,提高了预应力筋的防腐能力,提高了箱梁等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安全可靠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号为:1为水泥浆漏斗,2为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包括水泥浆漏斗1和注浆管2,所述水泥浆漏斗1包括呈倒圆锥形的漏斗本体,所述注浆管2连通衔接设置在漏斗本体下端的出液口处;所述注浆管2通过单次弯折分成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和水泥浆漏斗1下端之间
的连接位置处可拆式装配,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尾部为螺纹段。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式装配为螺纹连接,其中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水泥浆漏斗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段。
[0020]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段为圆弧弯曲结构,所述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一体弯曲成型。
[0021]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浆漏斗1和注浆管2装配后构成L型结构且相互连通。
[0022]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2的表面镀锌。
[0023]本专利技术上述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应当将箱梁两端锚板周围预应力筋间隙提前采用早强水泥封堵,封堵要求为:封锚密实牢固,以防压浆渗水和破裂;步骤二:开始向孔道内压浆;压浆前需预先在箱梁两端的锚环上安装进出浆短钢管,进出浆短钢管的一端与锚环带有的压浆孔连接、另一端压浆操作时与阀门连接;压浆采用真空式压浆机或者活塞式压浆机;步骤三:观察当出浆口与压入浆液的流动度相同时,关闭出浆口并保持3~5min后继续保持0.5Mpa的状态稳压5min,同时要求:从制拌浆料至停止压浆的整个过程不超过40min;步骤四:待步骤三中的所述稳压操作完成后拔出所述进出浆短钢管,并将注浆管2安装在现有的锚垫板上丝孔内,然后将水泥浆漏斗1安装在注浆管2上;步骤五:通过水泥浆漏斗1继续加浆料,待浆料初凝后拆除注浆管件,完成注浆;步骤六:拆除后及时清理水泥浆漏斗1和注浆管2。
[0024]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所述早强水泥为纯水泥稠浆不加砂制成,所述锚环带有的压浆孔为丝孔。
[0025]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的所述注浆管2安装在现有的锚垫板上和所述水泥浆漏斗1安装在注浆管2上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浆漏斗(1)和注浆管(2),所述水泥浆漏斗(1)包括呈倒圆锥形的漏斗本体,所述注浆管(2)连通衔接设置在漏斗本体下端的出液口处;所述注浆管(2)通过单次弯折分成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直段的一端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段的另一端和水泥浆漏斗(1)下端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可拆式装配,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尾部为螺纹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式装配为螺纹连接,其中在所述竖直段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水泥浆漏斗(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为圆弧弯曲结构,所述竖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一体弯曲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漏斗(1)和注浆管(2)装配后构成L型结构且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2)的表面镀锌。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注浆管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应力张拉完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开立于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宝冶郑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