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39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包括:中顶横梁上板,中顶横梁上板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中顶横梁下板,包括下板主体和连接板,连接板设于下板主体前后两侧,连接板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加强管,加强管上设有第三减重孔;中顶横梁上板与中顶横梁下板焊接连接,第一凹槽嵌设在第二凹槽内,中顶横梁上板与中顶横梁下板之间组合形成腔体,加强管设于腔体内,加强管远离减重孔的平面与中顶横梁下板的下表面焊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通过在中顶横梁上板和中顶横梁下板之中增设了一个加强管,有效的增加了中顶横梁的刚度,提高了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强度,保证对玻璃顶盖的支撑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汽车顶盖可分为钣金顶盖和天幕玻璃顶盖两种类型,其中带有钣金顶盖的车型采光性不好,驾乘人员头部包络小,人机性能差。钣金顶盖面积大而平坦,厚度普遍较薄,刚度、模态、抗凹性能普遍较差,部分区域容易凹陷,尺寸精度也难以控制。而带有天幕玻璃顶盖的车型车内加强梁少,侧围和顶盖之间连接不强,不利于顶盖刚度和模态控制,在汽车发生事故时,无法有效的保障车内人员的人生安全。
[0003]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中顶横梁上板和中顶横梁下板之中增设了加强管,有效的增加了中顶横梁的刚度,提高了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强度,保证对玻璃顶盖的支撑需求,也提高车身强度,提升车身的安全性。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包括:
[0007]中顶横梁上板,所述中顶横梁上板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
[0008]中顶横梁下板,包括下板主体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下板主体前后两侧,所述下板主体呈U型,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加强管,所述加强管顶部和底部均为平面,所述加强管上设有第三减重孔;
[0009]其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与中顶横梁下板焊接连接,且所述第一凹槽嵌设在第二凹槽内,所述中顶横梁上板与中顶横梁下板之间组合形成腔体,所述加强管设于腔体内,且所述加强管远离减重孔的平面与中顶横梁下板的下表面焊接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中顶横梁上板和中顶横梁下板之中增设了加强管,有效的增加了中顶横梁的刚度,提高了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强度,保证对玻璃顶盖的支撑需求,也提高车身强度,提升车身的安全性。
[0011]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上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液孔。
[0012]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上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定位孔。
[0013]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上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四减重孔。
[0014]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下板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块。
[0015]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下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定位孔。
[0016]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下板上设有第二漏液孔。
[0017]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下板上设有第二减重孔。
[0018]优选的,所述中顶横梁下板上设有顶棚安装孔。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中顶横梁上板和中顶横梁下板之中增设了加强管,有效的增加了中顶横梁的刚度,提高了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强度,保证对玻璃顶盖的支撑需求,也提高车身强度,提升车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顶横梁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顶横梁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加强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包括:
[0029]中顶横梁上板1,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1,
[0030]中顶横梁下板2,包括下板主体21和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设于下板主体21前后两侧,所述下板主体21呈U型,所述连接板22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3,
[0031]加强管3,所述加强管3顶部和底部均为平面,所述加强管3上设有第三减重孔31;
[0032]其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焊接连接,且所述第一凹槽11嵌设在第二凹槽23内,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之间组合形成腔体,所述加强管3设于腔体内,且所述加强管3远离第三减重孔31的平面与中顶横梁下板2的下表面焊接连接。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包括:
[0035]中顶横梁上板1,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1,
[0036]中顶横梁下板2,包括下板主体21和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设于下板主体21前后两侧,所述下板主体21呈U型,所述连接板22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3,
[0037]加强管3,所述加强管3顶部和底部均为平面,所述加强管3上设有第三减重孔31;第三减重孔31可以减轻重量。
[0038]其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焊接连接,且所述第一凹槽11嵌设在第二凹槽23内,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之间组合形成腔体,所述加强管3设于腔体内,且所述加强管3远离第三减重孔31的平面与中顶横梁下板2的下表面焊接连接。
[0039]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液孔12。
[0040]第一漏液孔12可以让电泳漏液漏出。
[0041]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定位孔13。
[0042]设置第一安装定位孔13便于将中顶横梁安装在车身上。
[0043]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四减重孔14。
[0044]第四减重孔14可以减轻整个结构的重量。
[0045]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下板2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卡块24。
[0046]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下板2上设有第二安装定位孔25。
[0047]设置第二安装定位孔25便于将中顶横梁安装在车身上。
[0048]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下板2上设有第二漏液孔26。
[0049]第二漏液孔26可以让电泳漏液漏出。
[0050]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顶横梁下板2上设有第二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顶横梁上板(1),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1),中顶横梁下板(2),包括下板主体(21)和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设于下板主体(21)前后两侧,所述下板主体(21)呈U型,所述连接板(22)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3),加强管(3),所述加强管(3)顶部和底部均为平面,所述加强管(3)上设有第三减重孔(31);其中,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焊接连接,且所述第一凹槽(11)嵌设在第二凹槽(23)内,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与中顶横梁下板(2)之间组合形成腔体,所述加强管(3)设于腔体内,且所述加强管(3)远离第三减重孔(31)的平面与中顶横梁下板(2)的下表面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幕汽车的中顶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横梁上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漏液孔(12)。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冬冬刘业鹏李灿王金龙刘多加钱梅林袁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