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27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主要由导种管、外壳体、动锥盘、导流板及传动轴构成。该排种器对不同作业速度有很好的适应性且在高速作业条件下工作性能稳定。动锥盘盘面边缘圆环上连续无间隔分布33个复式型孔用于排种器充种,复式型孔结构主要由弧形种腔和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两部分构成,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对待充种种子有充填复合力具有引导作用,弧形种腔主要用于隔离待投与待清种子,满足精量化作业要求。导流板与动锥盘共同作用于种室内的种群,加剧种群的运动状态,提升充种区范围,降低种子和复式型孔间相对速度,增大种群复合填充力,从而使排种器的充种性能有效提高,具备不同作业速度下的适应性。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精密播种机的排种器,具体是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排种器作为播种机械的核心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播种质量。目前机械式大豆排种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排种器结构的优化与创新,对排种器种室内种群运动状态对充种性能的影响以及种子充种机理研究尚不明确,导致大豆机械式排种器高速作业时存在排种稳定性差,对不同作业速度适应性差等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带有导流板能够主动引导并加剧种腔内种群运动状态并增大种群复合填充力的排种器,排种盘采用圆环和锥盘的组合体,圆环周围连续无间隔分布有复式型孔结构。复式型孔设计弧形种腔结构能够有效分离种腔内多余种子,设计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提高排种器充种时的复合填充力,进而提高排种器对不同作业速度条件的适应性,实现大豆机械式排种器的高速精量点播,为机械式大豆排种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种管、前壳体、挡种板、导流板、动锥盘、复式型孔、传动轴、链轮、后壳体、弹性销、导种轨道、排种口。其中,所述导种管设置在前壳体上并与之贯通,后壳体上设有排种口,所述动锥盘上设有形状固定的复式型孔结构,该结构带有主动引导种子复合填充力进行充种的斜面;传动轴上装有柔性材料制造的弧形导流板与传动轴和动锥盘一起转动增加排种器内部种群运动剧烈程度,降低种子和复式型孔间相对运动速度,增大充种区域,提高种子所受复合充填力。
[0005]所述前壳体主要由导种管、及螺纹孔、固定螺栓组成,其中位于前壳体边缘的螺纹孔用于和后壳体进行装配,前壳体表面上的三个螺纹孔用于和挡种板进行装配。
[0006]所述后壳体主要由固定架、固定架上的螺栓孔、导种轨道、排种口组成,其中导种轨道位于后壳体内壁面上。
[0007]所述复式型孔结构主要由带有一定坡度的凹槽和弧形种室构成,在原有普通方形型孔的结构基础上将其一端面内凹留有隔离待投种子与待清种子的弧形种室,另一端面降低角度使其沿排种器转动方向形成凹槽并延续至相邻型孔开口处用于引导种子复合填充力协助充种。
[0008]所述导流板主要由四片圆弧形导流片和中心轴孔构成,中心轴孔带有键槽,导流板通过传动轴安装在前壳体与动锥盘之间随传动轴一起转动。
[0009]所述动锥盘主要采用圆环和锥盘的组合体,锥面边缘圆环上均匀分布有33个复式型孔结构,中心设有六边形轴孔,六边形轴孔带有定位销孔,完成定位销的安装。
[0010]所述传动轴的中间部分为正六边形轴和安装销孔,通过排种轮上的正六边形孔对其进行限位,轴的前部设有矩形键,从而与导流板装配带动导流板旋转。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通过设计导流板加剧种群运动剧烈程度,降低待充种子和复式型孔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提升种群充种倾角增大充种区域,增大种子充种时的复合充填力,复式型孔结构右端面处的斜面凹槽充种时引导种子复合充填力方向指向型孔内部,引导种子进入型孔内部,通过导流板和复式型孔的共同配合有效提升排种器的充种效果,进一步提升机械式大豆排种器对不同作业速度的适应性,满足高速作业下机械式排种器的精量播种稳定性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的整体装配图。
[0013]图2为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的三维爆炸视图。
[0014]图3为动锥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复式型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前壳体和挡种板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工作原理图。
[0021]图中:1、导种管,2、前壳体,3、挡种板,4、导流板,5、动锥盘,6、复式型孔,7、传动轴,8、链轮,9、壳体,10、弹性销,11、导流轨道,12、排种口,13、弧形种腔,14、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5、复式型孔,I充种区,II清种区,III护种区,IV投种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

8所示,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导种管1、前壳体2、挡种板3、导流板4、动锥盘5、复式型孔6、传动轴7、链轮8、后壳体9、弹性销10、导流轨道11、排种口12、弧形种腔13、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复式型孔15。其中,导种管1、前壳体2、后壳体9、排种口12共同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并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台架试验平台上,导种管1设置在前壳体2的外侧并与之贯通,后壳体的表面中心设有圆形孔与传动轴正六边形轴身底部进行配合。动锥盘5的内壁中心设有正六边形孔及限位销孔与传动轴7的正六边形轴身配合,用限位销固定动锥盘。动锥盘5的锥面末端圆环上连续无间隔分布33个复式型孔15,每个复式型孔15由带有一定坡度的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和弧形种腔13构成,种子引导槽延伸至相邻型孔的开口处。导流板4通过中心的轴孔与键槽和传动轴7前段的键进行配合,由前壳体2内壁面和动锥盘5中心正六边形孔壁面限位固定。
[0024]所述导种管1设置在排种器前壳体2的外侧壁面,并与前壳体2内侧相接贯通,前壳体内侧壁面设有与挡种板3装配的螺栓孔,前壳体2内壁面与动锥盘5内部空间形成封闭的种室,种子由导种管1进入种室。
[0025]所述传动轴7在链条或电机等动力源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动锥盘5和导流板6由传
动轴7带动绕其轴线旋转,种室内种群由导流板6转动引起沿圆周切向的流通,从而使复式型孔15与种群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减慢,带充种种子复合充填力增大,使种子落入复式型孔15的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并进入弧形种腔13内完成充种。
[0026]所述复式型孔15结构由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和弧形种腔13共同组成,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在充种过程中将种子按顺序引导至复式型孔开口处进行规则排列,同时由距种腔最近的一粒种子最先进入弧形种腔13内完成充种,随动锥盘5的转动种腔内恰好将一粒种子与其余种子隔离,其余种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型孔内甩落完成清种过程。
[0027]所述复式型孔15运动至挡种板3所包围的区域内,弧形种腔13内的种子在自身重力与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种腔内滑落,运动至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14底部端面处,由于其与型孔底部具有90度夹角,在端面支持力、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待投种子保持稳定状态直到排种口处被排出。
[002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9内容所示,大致将该排种器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I充种区、II清种区、III护种区和IV投种区。种子在进入排种器内部后首先经过充种区进行充种,经过充种区的种子在自身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面导流式大豆高速精量排种器,是由导种管、外壳体、复式形孔、动锥盘、导流板、排种口和传动轴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锥盘锥面倾角为45
°
且锥面边缘圆环上连续无间隔分布33个复式型孔;所述复式形孔由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弧形种腔组成,每个复式型孔的引导槽延伸至下一个复式形孔的开口处,弧形种腔内恰能保留一粒种子将其余种子有效分离,右端面开口倾斜凹槽坡度为3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祥董建鑫陈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