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月专利>正文

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22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属于钢结构除锈工艺领域,通过采用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抛射至钢结构件表面,弹丸以较大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对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增附丸以较小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产生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形成面接触方式,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除锈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抛丸除锈方法。
[0003]抛丸除锈清理过程:由电气控制的可调速输送轮道将钢结构件或钢材送进清理机室体内抛射区,其周身各面受到来自不同坐标方位的强力密集弹丸打击与磨擦,使之其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污物迅速脱落,钢材表面就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面,在清理室外两边进出口轮道装卸工件;
[0004]落入钢材上面的弹丸与锈尘经吹扫装置吹扫,撒落下来的丸尘混合物由回收螺旋输送到室体漏斗、纵横向螺旋输送机汇集于提升机下部,再提升到机器上部的分离器里,分离后的纯净弹丸落入分离器料斗中内,供抛丸循环使用,抛丸清理中产生尘埃,由抽风管送向除尘系统,净化处理后的净气排放到大气中,颗粒状尘埃被捕捉收集。
[0005]但在抛丸除锈工艺中,单靠通过弹丸与钢结构件之间的撞击和摩擦使锈层脱落,除锈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它通过采用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抛射至钢结构件表面,弹丸对钢结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对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增附丸以较小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产生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形成面接触方式,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将待处理的钢结构件输送至抛丸除锈机中,启动抛丸除锈机,以一定速率向钢结构件同时抛射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
[0012]S2、弹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破坏其表面的锈层;
[0013]S3、增附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撞击的同时,因惯性作用,增附丸表面产生延伸囊,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贴附,吸附其表面的破碎锈层;
[0014]S4、通过弹丸和增附丸的共同作用,加速钢结构件表面锈层的脱落,使钢结构件表面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面,实现除锈过程。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弹丸的直径为0.8mm

2.5mm,所述增附丸的直径为1cm

5c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增附丸包括球壳,所述球壳采用与弹丸相同的材质,所述球壳的内部设有自压内芯。
[0017]进一步的,所述球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包液膜,所述包液膜和球壳之间填充有去离子水。
[0018]进一步的,所述球壳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液孔,所述液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延伸磁膜,多个所述液孔均匀分布于多个包液膜的内侧。
[0019]进一步的,所述包液膜远离球壳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柔性压片,所述柔性压片的一端与球壳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柔性压片之间呈局部上下叠放状态,所述柔性压片采用柔性橡胶制成。
[002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磁膜包括组合膜,所述组合膜靠近包液膜的一端涂设有主磁性涂层。
[0021]进一步的,所述液孔的内壁上涂设有副磁性涂层,所述副磁性涂层位于延伸磁膜和包液膜之间。
[0022]进一步的,所述自压内芯包括柔性包袋,所述柔性包袋的内部填充有多个颗粒硬球。
[0023]进一步的,所述球壳上还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溢气孔,所述溢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气棉,所述透气棉位于相邻包液膜之间。
[0024]3.有益效果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通过采用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抛射至钢结构件表面,弹丸以较大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对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增附丸以较小的速率撞击至钢结构件,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在运动惯性作用下产生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形成面接触方式,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0027](2)本专利技术中的小颗粒状弹丸即为现有技术中的铁丸、锰钢丸或由其它材质制成的除锈弹丸,对钢结构件表面的锈层起到主要破坏作用,使锈层的附着强度大大减小,再结合增附丸对锈层起到的二次破坏作用,并吸附、清除已被破坏的锈层,有效提高锈层的脱落速率,进而提高除锈效率。
[0028](3)增附丸包括球壳,球壳采用与弹丸相同的材质,使增附丸具有一定的强度,在使用时不易发生撞击损坏的情况,并且,因增附丸体积较大,在抛出后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其撞击钢结构件时的速率小于弹丸撞击速率,即撞击力度较小,进一步降低了增附丸损坏的概率。
[0029](4)延伸磁膜对液孔起到封闭作用,包液膜内的去离子水可以进入液孔中,同时在延伸磁膜的阻挡下,不易从液孔中溢出,并且,当去离子水大量进入液孔中后,会造成延伸磁膜向球壳外侧膨胀,即:发生步骤S3中所提及的增附丸表面产生延伸囊这一情况,延伸囊即为包裹有去离子水的延伸磁膜。
[0030](5)通过主磁性涂层和副磁性涂层之间的磁性引力,使延伸磁膜在初始状态下,较为稳定地位于液孔的内侧,即:增附丸表面呈光滑、无凸起状态,在向钢结构件喷射时,有效保证球壳与钢结构件形成点接触状态,当球壳与钢结构件形成撞击后,撞击点附近的多个延伸磁膜再向外膨胀,与钢结构件表面贴附,吸附清除其表面的破碎锈层。
[0031](6)在除锈过程中,球壳带着其内侧的自压内芯同步向钢结构件抛射,当球壳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自压内芯因运动惯性继续向前移动,颗粒硬球在柔性包袋内分散移动,自压内芯发生形状变形,并以与球壳相近的速率,快速撞击至距离钢结构件较近的多个柔性压片上,柔性压片向球壳内壁弯曲,对包液膜造成挤压,促使包液膜内侧的去离子水通过液孔进入延伸磁膜中,使延伸磁膜快速向外膨胀形成延伸囊,直至与钢结构件表面贴附,当球壳从钢结构件表面脱离时,延伸磁膜可将部分锈层带离,从而起到清除钢结构件表面破碎锈层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增附丸的立体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增附丸在使用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增附丸在使用前的局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压片处的局部立体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延伸磁膜的局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压内芯的局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处理的钢结构件输送至抛丸除锈机中,启动抛丸除锈机,以一定速率向钢结构件同时抛射小颗粒状弹丸和大颗粒状增附丸;S2、弹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摩擦,破坏其表面的锈层;S3、增附丸撞击至钢结构件表面时,对其产生撞击的同时,因惯性作用,增附丸表面产生延伸囊,延伸囊与钢结构件表面贴附,吸附其表面的破碎锈层;S4、通过弹丸和增附丸的共同作用,加速钢结构件表面锈层的脱落,使钢结构件表面获得一定粗糙度的光洁表面,实现除锈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丸的直径为0.8mm

2.5mm,所述增附丸的直径为1cm

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附丸包括球壳(1),所述球壳(1)采用与弹丸相同的材质,所述球壳(1)的内部设有自压内芯(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包液膜(3),所述包液膜(3)和球壳(1)之间填充有去离子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的增附式除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壳(1)上开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
申请(专利权)人:孙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