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及风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4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吹风机及风管机构,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壳体;马达,设置在壳体内;风扇,由马达驱动旋转以使得主气流自进风口进入;风管机构,具有出风口,气流从出风口吹出;风管机构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风管及与第一风管连接的第二风管;第二风管与第一风管连接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间隙,以补充气流;其特征在于,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管上;第二风管还包括用于与第一风管套接的支撑环、及连接支撑环和第二风管的支撑筋,补充气流自支撑筋之间流入主气流;支撑筋的数量为至少四根,或者,每相邻两根支撑筋之间的第二风管的弧长小于等于70mm。其使得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时能够抑制噪音,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快捷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风机及风管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吹风机及风管机构,属于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吹风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工具,通常用来清理花园或者街道等地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吹风机的不同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吹风机具有用以增强气流速度的风速模式及用以增强风量的风量模式。当吹风机在处于风量模式时,其是由出风口出风的气流(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在出风口处形成负压,而大气压强与负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的存在使外界的气流能够进入到虹吸管中,从而实现补充气流,以增大风量。
[0003]但是,大气压和负压之间的压差还会挤压虹吸管的最上层的外壁,使虹吸管最上侧的外壁发生形变。并且,这个负压不是一个定值,其实际是一个变值,所以这个压差也会是一个变值,使得虹吸管的形变也会在不停的变化,从而使得虹吸管抖动、震动,继而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风机及风管机构,其使得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时能够抑制噪音,从而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快捷方便。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
[0007]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08]风扇,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以使得主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
[0009]风管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具有出风口,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0010]所述风管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一风管及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第二风管;
[0011]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间隙,以通过所述间隙补充气流;
[0012]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管上;所述第二风管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风管套接的支撑环、及连接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第二风管的支撑筋,补充气流自所述支撑筋之间流入主气流;
[0013]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至少四根,或者,
[0014]每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弧长小于等于7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管内设置有六根支撑筋,每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弧长为45mm。
[0016]进一步地,至少四根所述支撑筋均匀排布。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管可沿所述第一风管的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吹风机的风速
或风量。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管具有与所述第二风管卡合以使得所述吹风机处于风速模式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第二风管卡合以使得所述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壳体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风管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管上,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壳体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管包括与第一风管连接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出风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风管的一侧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出风部一侧的直径,所述连接部的外壁沿所述连接部朝向出风部逐渐变小以呈弧形状。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管的出风口的直径和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口的比值为1.2-1.8。
[0021]进一步地,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用以握持的握持部、及用以连接所述握持部和壳体的连接杆。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构,用于安装在吹风机上,包括第一风管及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第二风管,
[0023]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具有间隙,以能够通过所述间隙流入气流;
[0024]所述第二风管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风管套接的支撑环、连接支撑环和所述第二风管的支撑筋,气流从所述支撑筋之间流入,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至少四根;
[0025]或者每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弧长小于等于70mm。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
[0027]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28]风扇,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以使得主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
[0029]风管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具有出风口,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0030]所述风管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一风管及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第二风管;
[0031]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间隙,以通过所述间隙补充气流;
[0032]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管上;所述第二风管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风管套接的支撑环、及连接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第二风管的支撑筋,补充气流自所述支撑筋之间流入主气流;
[0033]所述第二风管还具有位于进风侧的外壁向外翻折形成的翻边。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至少四根支撑筋,至少四根支撑筋用以连接支撑环及第二风管,从而使得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时,由于支撑筋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二风管的外壁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减小抖动、震动,减小第二风管的形变,减小或防止噪音的产生,以提高用户体验,方便快捷。
[0035]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吹风机处于风速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吹风机的第一风管及第二风管未安装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图5的侧视图。
[004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构的剖面图。
[004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第二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马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风扇,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以使得主气流自所述进风口进入;风管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具有出风口,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风管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一风管及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具有间隙,以通过所述间隙补充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风管上;所述第二风管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风管套接的支撑环、及连接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第二风管的支撑筋,补充气流自所述支撑筋之间流入主气流;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至少四根,或者,每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弧长小于等于7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内设置有六根支撑筋,每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的所述第二风管的弧长为45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四根所述支撑筋均匀排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可沿所述第一风管的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吹风机的风速或风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具有与所述第二风管卡合以使得所述吹风机处于风速模式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第二风管卡合以使得所述吹风机处于风量模式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壳体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风管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管上,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壳体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风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风管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管包括与第一风管连接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出风部,所述连接部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辉喻学锋常方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