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32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上盖、密封圈、脱模布和真空袋膜;底座设有内腔和密封槽,内腔的形状与碳纤维外壳需要成型的形状相匹配,密封槽围绕内腔周侧外布置一圈;上盖设有气嘴接口,气嘴接口导通上盖相对的两表面;密封圈嵌入密封槽内,密封圈夹持于底座与上盖之间;脱模布设于内腔内;真空袋膜覆盖于脱模布上;所以此方案对生产的设备要求低,制作简练,成本低,环保,做出来的碳纤维制品后期返工少,质量好,良品率高,切实解决了现有成型方法无法兼顾加工质量和成本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体育用品、机械、汽车等领域,其重量比铝轻,强度却高于钢,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和可设计性等一系列优点,所制作的外壳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和独特的外观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0003]目前成熟的外壳成型工艺主要有SMC、RTM、真空袋压以及热压罐等四种成型工艺。其中,大部分的制品都采用热压罐工艺热压罐成型法前期投资大、成本高,过程复杂。不适于微小型企业的小批量生产或产品试样等,因此优化和简化工艺,减低工艺成本,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成型方法无法兼顾加工质量和成本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上盖、密封圈、脱模布和真空袋膜;所述底座设有内腔和密封槽,所述内腔的形状与碳纤维外壳需要成型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内腔周侧外布置一圈;所述上盖设有气嘴接口,所述气嘴接口导通所述上盖相对的两表面;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夹持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脱模布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真空袋膜覆盖于所述脱模布上。
[0006]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3~5mm。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邵氏硬度在10度到20度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脱模布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内腔边缘以外,并置于所述密封槽以内。
[0009]优选的,所述真空袋膜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密封槽以外。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槽内部为台阶面,所述密封圈一表面为与所述台阶面匹配的台阶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槽之间夹持有所述真空袋膜。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由于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夹持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脱模布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真空袋膜覆盖于所述脱模布上,所以在进行生产时,将装配好的所述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台上进行加热,并经所述气嘴接口对所述成型模具内部进行充气加压,以利用所述真空袋膜膨胀压紧所述预浸环氧树脂碳布,即可完成碳纤维外壳的压弯成型,所以此方案对生产的设备要求低,制作简练,成本低,环保,做出来的碳纤维制品后期返工少,质量好,良品率高,切实解决了现有成型方法无法兼顾加工质量和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外壳制作方式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如下:
[0020]10、碳纤维外壳;11、预浸环氧树脂碳布;12、脱模布;13、真空袋膜;
[0021]20、底座;21、内腔;22、密封槽;
[0022]30、上盖;31、气嘴接口;
[0023]4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20、上盖30、密封圈40、脱模布12和真空袋膜13;底座20设有内腔21和密封槽22,内腔21的形状与碳纤维外壳10需要成型的形状相匹配,密封槽22围绕内腔21周侧外布置一圈;上盖30设有气嘴接口31,气嘴接口31导通上盖30相对的两表面;密封圈40嵌入密封槽22内,密封圈40夹持于底座20与上盖30之间;脱模布12设于内腔21内;真空袋膜13覆盖于脱模布12上。
[0026]其具体应用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0027]步骤S1,根据碳纤维外壳10需要成型的形状,制作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包括底座20和上盖30;底座20设有内腔21和密封槽22,内腔21的形状与碳纤维外壳10需要成型的形状相匹配,密封槽22围绕内腔21周侧外布置一圈;上盖30设有气嘴接口31,气嘴接口31导通上盖30相对的两表面;
[0028]步骤S2,根据密封槽22的形状,制作密封圈40;
[0029]步骤S3,在内腔21内涂脱模剂,然后在内腔21的表面贴上预浸环氧树脂碳布11,在预浸环氧树脂碳布11上贴上脱模布12,在脱模布12上贴上真空袋膜13;
[0030]步骤S4,将密封圈40嵌入密封槽22内,并利用上盖30压紧密封圈40;
[0031]步骤S5,将装配好的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台上进行加热,并经气嘴接口31对成型模具内部进行充气加压,以利用真空袋膜13膨胀压紧预浸环氧树脂碳布11;
[0032]步骤S6,完成成型处理,从成型模具内取出经预浸环氧树脂碳布11成型的碳纤维外壳10。
[0033]相比于热压罐工艺热压罐成型法,此方案对生产的设备要求低,制作简练,成本低,环保,做出来的碳纤维制品后期返工少,质量好,良品率高,切实解决了现有成型方法无
法兼顾加工质量和成本的问题。
[0034]优选的,在步骤S2中,密封圈40的厚度大于密封槽22的深度3~5mm,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上盖30和底座20能够稳定夹持密封圈40,其中,上盖30与底座20之间可利用螺栓拧紧固定。
[0035]优选的,在步骤S2中,配好适量的硅胶原料,然后在模具上倒入硅胶原料并填实,放置到加热台上加热硫化,冷却后出模修边得到密封圈40,采用此方式制作密封圈40后,能够确保密封圈40的质量,为生产过程中的气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0036]优选的,在步骤S2中,设定密封圈40的邵氏硬度在10度到20度之间,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密封圈40的硬度和形变能力,为制作过程中的密封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0037]优选的,在步骤S5中,进行加热的温度在140℃~180℃之间;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温度的适宜,以此便于生产质量优良的碳纤维外壳10。
[0038]优选的,在步骤S5中,进行充气加压的气压在0.4MPa~0.8MPa之间;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则可确保气压的适宜,以便于生产质量优良的碳纤维外壳10。
[0039]优选的,在步骤S6中,先对成型模具进行水冷处理,并在水中脱模取出成型后的碳纤维外壳1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盖、密封圈、脱模布和真空袋膜;所述底座设有内腔和密封槽,所述内腔的形状与碳纤维外壳需要成型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内腔周侧外布置一圈;所述上盖设有气嘴接口,所述气嘴接口导通所述上盖相对的两表面;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夹持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脱模布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真空袋膜覆盖于所述脱模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外壳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大于所述密封槽的深度3~5mm。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利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雷迅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