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51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呈中空状,所述轮毂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叶片,所述轮毂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轮毂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对其与轮毂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调整螺距,通过液压缸的输出端推动变压活塞向下移动,从而使该可变螺距的螺旋桨解决了通过更换螺旋桨实现螺距的调整,费时费力且增加了成本投入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


[0001]本申请涉及螺旋桨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

技术介绍

[0002]螺旋桨通常被使用在如飞机、船只、涡轮机的设备中和广泛多样配置的其它类似装置,用于通过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推力或流体流动来传送动力,螺距是指理论情况下螺旋桨旋转一周推动船只前进的距离,螺旋桨的螺距是螺旋桨叶片与螺旋桨轮毂之间的角度决定的。
[0003]现有的螺旋桨整体通过铸造完成,其螺距是固定的,然而螺旋桨螺距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螺距越大,转速越低,发动机的标准转速在5000

6000转/分钟,当船的实载重力改变时,发动机的转速就会改变,载重越大,转速越低,为了将发动机维持在标准转速,就需要改变螺旋桨的螺距,现有技术是通过更换不同的螺旋桨来实现,费时费力且需要配备多种标准的螺旋桨,增加了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呈中空状,所述轮毂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叶片,所述轮毂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轮毂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叶片靠近轮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轮毂的表面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的表面与转动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叶片通过转动轴与轮毂的表面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轮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隔板的上表面并与主动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顶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液压缸,所述主动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变压筒,所述变压筒内设置有流体,所述变压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变压活塞,所述变压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液压缸输出端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变压活塞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变压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远离变压筒的一端贯穿从动齿轮远离变压筒的一侧并与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部。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与转动轴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盘,所述转动轴表面位于
固定盘内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制动活塞,两个所述制动活塞的相背面固定连接有制动垫,且制动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轴靠近分流管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转动轴表面与连通管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连通孔,且连通孔贯穿连通槽的内壁。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制动活塞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贯穿连通孔。
[0013]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叶片转动,对其与轮毂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调整螺距,通过液压缸的输出端推动变压活塞向下移动,进而使变压筒内空间减小,使流体流动,通过分流管、连通槽与连通孔使流体进入连通管,并随着压力的增加使两个制动活塞相互远离,通过制动活塞带动制动垫挤压固定盘的内壁,进而使固定盘被固定,进而使转动轴被固定,确保叶片调整后被固定,从而使该可变螺距的螺旋桨解决了通过更换螺旋桨实现螺距的调整,费时费力且增加了成本投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轮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驱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的主视(变压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固定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轮毂;2、叶片;3、底板;4、顶板;5、连接件;6、驱动组件;61、电机;62、隔板;63、主动齿轮;64、从动齿轮;7、固定组件;71、液压缸;72、变压筒;73、变压活塞;74、固定部;741、固定盘;742、连通管;743、制动活塞;744、制动垫;745、连通槽;746、弹簧;75、分流管;8、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技术方案:
[0025]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包括轮毂1,轮毂1呈中空状,轮毂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叶片2,轮毂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轮毂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5,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6,顶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7。
[0026]具体的,通过连接件5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使螺旋桨转动,通过顶板4与底板3进行防水,避免驱动组件6和固定组件7内部进水受到损坏,通过驱动组件6带动叶片2转动,进而调整螺距,通过固定组件7对调整后的叶片2进行固定。
[0027]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叶片2靠近轮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轮毂1的表面开设有转动孔,转动轴8的表面与转动孔的内壁转动连接,叶片2通过转动轴8与轮毂1的表面转动连接。
[0028]驱动组件6包括与底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61,轮毂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62,隔板6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63,电机61的输出端贯穿隔板62的上表面并与主动齿轮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转动轴8远离叶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4,主动齿轮63与从动齿轮64啮合。
[0029]具体的,通过电机61的输出端带动主动齿轮63转动,进而在主动齿轮63与从动齿轮64啮合的作用下带动从动齿轮64转动,通过从动齿轮64带动转动轴8转动,进而带动叶片2转动,对其与轮毂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调整螺距。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4

5所示,固定组件7包括与顶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液压缸71,主动齿轮63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包括轮毂(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呈中空状,所述轮毂(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叶片(2),所述轮毂(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轮毂(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5),所述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6),所述顶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靠近轮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轮毂(1)的表面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8)的表面与转动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叶片(2)通过转动轴(8)与轮毂(1)的表面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与底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61),所述轮毂(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62),所述隔板(6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63),所述电机(61)的输出端贯穿隔板(62)的上表面并与主动齿轮(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8)远离叶片(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64),所述主动齿轮(63)与从动齿轮(64)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螺距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与顶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液压缸(71),所述主动齿轮(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变压筒(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志冬王佳泉刘跃文姜英德
申请(专利权)人:得利升青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