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导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8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前置导轮。该前置导轮包括:第一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管的内壁和尾轴管的外壁,在第一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一内环向筋板,第一盖板设置于第一内环向筋板上并在第一导管和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检测腔,第一密封塞用于第一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第二导轮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叶片及第二盖板,第二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导管的内壁和尾轴管的外壁,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相互连接,在第二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二内环向筋板,第二盖板设置于第二内环向筋板上并在第二导管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二检测腔,第二密封塞用于第二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该前置导轮安装和拆卸方便,气密性好。气密性好。气密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导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导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逐渐显现,国际油价处于震荡上涨状态,使得航运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降低运营成本成为船舶行业的主要任务。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船舶水动力节能装置成为了船舶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
[0003]现有采用在螺旋桨前安装前置导轮,用于减少能量损失,以实现较佳的节能效果。大多数前置导轮为一体成型结构,虽然支撑强度较好,但是对于长时间使用前置导轮而言,这种前置导轮因容易受损需要进行更换,在检修、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极为不方便,维护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各个零件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如果连接位置不紧密,容易出现海水进入导致零件腐蚀,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导轮,安装和拆卸方便,气密性好。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前置导轮,用于安装在螺旋桨前方的尾轴管上,所述前置导轮包括:
[0007]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轮包括第一导管、第一叶片及第一盖板,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尾轴管的外壁,在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一内环向筋板,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环向筋板上并在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检测腔,第一密封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一检测腔,用于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
[0008]第二导轮,所述第二导轮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叶片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尾轴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彼此靠近的一侧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二内环向筋板,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环向筋板上并在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二检测腔,第二密封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二检测腔,用于所述第二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轮还包括第一叶板,在所述第一叶片上凸设有第一导叶展向筋板,所述第一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叶展向筋板上并在所述第一叶片、第一叶板和所述尾轴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气密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密封性检测;
[0010]所述第二导轮还包括第二叶板,在所述第二叶片上凸设有第二导叶展向筋板,所述第二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叶展向筋板上并在所述第二叶片、第二叶板和所述尾轴管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二气密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二腔体,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密封性检测。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位于第一导轮、所述第二导轮及船体之间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0012]加强轴板,位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接;
[0013]两个翼板,分别位于所述加强轴板的两侧,所述翼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轴板,另一端连接于船体;
[0014]第一肋板,位于所述翼板和所述第一导轮之间,所述第一肋板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轴板和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船体;
[0015]第二肋板,位于所述翼板和所述第二导轮之间,所述第二肋板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轴板和所述第二导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船体。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前置导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为分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一体成型结构相比,分体式结构自由灵活,便于检修和安装,降低了维护成本。通过设置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两个导管能够产生附加推力。通过在第一导管和尾轴管之间设置第一叶片,在第二导管和尾轴管之间设置第二叶片,两个叶片能够产生有利预旋流,减小螺旋桨尾流能量损失,使螺旋桨入流场更均匀,有利于提高螺旋桨效率,且可以改善尾部流动分离,恢复尾部船体表面压力。
[0018]通过在第一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一内环向筋板,在起到支撑第一盖板的同时,起到了第一盖板和第一导管之间的隔离,使在第一导管和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检测腔;通过在第二导管的外壁凸设有第二内环向筋板,在起到支撑第二盖板的同时,起到了第二盖板和第二导管之间的隔离,使在第二导管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二检测腔,以实现气密性检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前置导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前置导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前置导轮在安装时利用基平台定位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前置导轮第一出口圆钢分别相切于第一同心圆和第二同心圆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前置导轮在安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第一导轮;2、第二导轮;3、加强结构;
[0026]11、第一导管;111、第一内环向筋板;12、第一叶片;121、第一导叶展向筋板;
[0027]21、第二导管;211、第二内环向筋板;22、第二叶片;221、第二导叶展向筋板;
[0028]31、加强轴板;32、翼板;33、第一肋板;34、第二肋板;
[0029]100、尾轴管;
[0030]200、基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置导轮,用于安装在螺旋桨前方的尾轴管100上,如图1所示,该前置导轮包括第一导轮1和第二导轮2,第一导轮1和第二导轮2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
[0036]第一导轮1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导轮,用于安装在螺旋桨前方的尾轴管(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导轮包括:第一导轮(1),所述第一导轮(1)包括第一导管(11)、第一叶片(12)及第一盖板,所述第一叶片(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11)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尾轴管(100)的外壁,在所述第一导管(11)的外壁凸设有第一内环向筋板(111),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环向筋板(111)上并在所述第一导管(11)和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检测腔,第一密封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一检测腔,用于所述第一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第二导轮(2),所述第二导轮(2)包括第二导管(21)、第二叶片(22)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叶片(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管(21)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尾轴管(100)的外壁,所述第一导管(11)和所述第二导管(21)彼此靠近的一侧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管(21)的外壁凸设有第二内环向筋板(211),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环向筋板(211)上并在所述第二导管(21)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第二检测腔,第二密封塞选择性穿设所述第二检测腔,用于所述第二检测腔的密封性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1)还包括第一叶板,在所述第一叶片(12)上凸设有第一导叶展向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灏超吴赞黄树权黄振宇黄国富蔡维中陈雷强郭峰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