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166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和螺旋桨;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端面和与第一主体端面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主体端面;以第一主体端面与第二主体端面宽度方向视角为基准,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迎流侧和与迎流侧相对的背流侧;所述迎流侧包括迎流基线,所述迎流基线位于推进器主体迎流方向的最前端,呈与流体作用力方向相对的凸出的弧形;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推进器主体的背流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推进器,主体结构采用仿生鱼鳍结构设计,降低了在水中前行的阻力,并可以将推进器多机构部件集成在鱼鳍主体的内部,例如控制器、电源等,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方便安装拆卸。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方便安装拆卸。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方便安装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推进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推进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推进器用于水下或水面航行无的动力推进。工作在水面或水下环境,受水流阻力作用。减小水下推进器的阻力,将使水下推进器获得更佳的推进性能。
[0003]目前现有的水下推进器存在很多技术缺陷:
[0004](1)结构设计不合理,过于板正的结构会造成水的阻力过大,降低续航时间,影响推进器的航行速度,甚至可能导致推进器工作失效,从而造成船舶工作效率降低,增加成本的投入。
[0005](2)电源和推进器主体为分离式结构,整体的重量太大、不方便携带、安装和拆卸步骤复杂,造成一些非专业人士不能自主运作推进器。
[0006](3)能源供应不稳定,能源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为推进器提供稳定的能量,造成推进器航行速度下降,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较小阻力、结构紧凑的水下推进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水下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和螺旋桨;
[0010]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端面和与第一主体端面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主体端面;以第一主体端面与第二主体端面宽度方向视角为基准,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迎流侧和与迎流侧相对的背流侧;所述迎流侧包括迎流基线,所述迎流基线位于推进器主体迎流方向的最前端,呈与流体作用力方向相对的凸出的弧形;
[0011]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推进器主体的背流侧。
[00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主体面与第二主体面间隔的方向上,所述迎流基线位于二者间隔之间;所述迎流侧进一步包括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所述第一迎流面连接迎流基线及第一主体面,第二迎流面连接迎流基线和第二主体面。
[00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流侧呈与迎流侧同向的内凹的弧形。
[00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背流侧设置有电机座,所述推进器进一步包括电机,经电机座安装在推进器主体上,所述电机与螺旋桨连接。
[00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主体上设置有密封舱,包括舱主体和由舱主体围城的舱腔,所述舱腔内设置有电源,与电机电连接。
[00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舱主体部分位于第一主体面,部分位于第二主体面,且,其位于第一主体面的部分和位于第二主体面的部分呈对称设置。
[00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舱主体呈流线型。
[001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进一步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环绕设置在螺旋桨的外周侧
[001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设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格栅网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密封腔主体连接。
[002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迎流侧和背流侧间隔方向的第一端,二者经弧形过渡结构连接,在迎流侧和背流侧间隔方向的第二端,二者经平面连接。
[002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迎流侧和背流侧间隔方向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板,用于将推进器安装至待推进机构。
[0022]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技术提供的推进器,主体结构采用仿生鱼鳍结构设计,降低了在水中前行的阻力,并可以将推进器多机构部件集成在鱼鳍主体的内部,例如控制器、电源等,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方便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a为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1b为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第一视角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第四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0]101

第一主体端面,102

第二主体端面,103

迎流侧,1031

迎流基线,1032

第一迎流面,1033

第二迎流面,104

背流侧,105

过渡弧形结构;
[0031]2‑
螺旋桨;
[0032]3‑
电机座;
[0033]4‑
电机;
[0034]501

舱主体,502

舱腔;
[0035]6‑
电源;
[0036]701

第一端部,702

第二端部,703

格栅部;
[0037]8‑
顶板;
[0038]9‑
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等,即可以指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直接通信,也可以
指部件间的间接连接,间接通信。
[00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用于暗指相对重要性。
[004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推进器,可搭载在水下设备上,用于水下设备的推进运行。
[0043]水下推进器结构参考图1至图4,包括推进器主体和安装在推进器主体上的螺旋桨。
[0044]本技术提供的水下推进器的推进器主体呈近似鱼鳍的性状。参考附图1,推进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端面101和与第一主体端面101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主体端面102;水下推进器工作时,第一主体端面101和第二主体端面102不作为迎流面,不承载或承载较小的流体阻力,所以,两个主体端面可做成平面形,或者也可以采用流线型,以减小流体阻力对推进器的作用。
[0045]以第一主体端面101与第二主体端面102宽度方向视角为基准(即两个主体端面平面延伸的方向,也即图1所展现出的水下推进器的主视图的方向),推进器主体包括迎流侧和与迎流侧103相对的背流侧104;推进器的鱼鳍形状通过迎流侧和背流侧的形状来构造。
[0046]迎流侧103包括迎流基线1031,所述迎流基线1031位于推进器主体迎流方向的最前端,以图1所示的方向,迎流基线1031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进器主体和螺旋桨;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第一主体端面和与第一主体端面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二主体端面;以第一主体端面与第二主体端面宽度方向视角为基准,所述推进器主体包括迎流侧和与迎流侧相对的背流侧;所述迎流侧包括迎流基线,所述迎流基线位于推进器主体迎流方向的最前端,呈与流体作用力方向相对的凸出的弧形;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推进器主体的背流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主体面与第二主体面间隔的方向上,所述迎流基线位于二者间隔之间;所述迎流侧进一步包括第一迎流面和第二迎流面,所述第一迎流面连接迎流基线及第一主体面,第二迎流面连接迎流基线和第二主体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流侧呈与迎流侧同向的内凹的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背流侧设置有电机座,所述推进器进一步包括电机,经电机座安装在推进器主体上,所述电机与螺旋桨连接。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恭差侯梦溪于仕超赵大刚李森茂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博迈得海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