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09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点棱结构,包括动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动触点、静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静触点,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动弹簧可受驱动移动至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相互接触的位置,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上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多个棱结构,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中至少一面设置为向朝向面突出的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够避免出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面形成氧化膜,导致继电器故障的情况,又能够让继电器承受更大的分断电流和电压,是继电器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利于继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点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触点的
,主要涉及一种触点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继电器中均具有动弹簧片和静弹簧片,动触点设置在动弹簧片上,静触点设置在静弹簧片上,动触点可沿着静触点接触上下移动,但现有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均设置为光滑的结构,且动触点与静触点均为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那么动触点与静触点在长时间使用后,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面容易形成氧化膜,而氧化膜则会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不良,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使用,而继电器出现这种故障,必然会影响继电器生产厂家的销售情况,不利于继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
[0003]同时,现有的继电器由于动触点与静触点均设置为光滑的结构,使得动触点、静触点之间的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值,导致继电器触点工作时的载流温度不断升高,进而降低了继电器能够承受载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棱结构,既能够避免出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面形成氧化膜,导致继电器故障的情况,又能够让继电器承受更大的分断电流和电压,是继电器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利于继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
[0005]为此,提供一种触点棱结构,包括动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动触点、静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静触点,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动弹簧可受驱动移动至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接触的位置,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上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多个棱结构,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中至少一面设置为向朝向面突出的弧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中其中一面设置为弧面,另一面设置为平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朝向静触点的面设置为弧面,静触点朝向动触点的面设置为平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棱结构的大小相等。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棱结构设置为三棱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静触点均为长方体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棱结构分别设置在静触点朝向动触点的面上,各个棱结呈阵列设置,且同列的各个棱结构分别平行于静触点的长边,同行的各个棱结构分别平行于静触点的短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的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棱结构,动触点上的各个棱结构分别与静触点上的各个棱结构一一对应设置。
[0013]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触点棱结构,通过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上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多个棱结构,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侧面中至少一面设置为向朝向面突
出的弧面,各个棱结构将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具有下述的两点的有益效果:
[0014](1)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侧面中至少一面设置为向朝向面突出的弧面,使静触点和动触点在接通或分断时产生滚动摩擦,既有利于去掉触点表面氧化膜,又能缓冲触点闭合时产生的能量;
[0015](2)在动触点、静触点接触的过程中各个槽结构能够相互摩擦,进而将动触点、静触点表面的氧化膜结构摩擦掉;
[0016](3)在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朝向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棱结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通过各个棱结构的接触闭合,且在动触点与静触点分断时实现尖端放电,让继电器能够承受更大的分断电流和电压;
[0017]换言之,本技术既能够避免出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面形成氧化膜,导致继电器故障的情况,又能够让继电器承受更大的分断电流和电压,是继电器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利于继电器生产厂家的推广销售。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触点棱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触点棱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

动触点;2

静触点;3

动弹簧;4

静弹簧;5

棱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实施例一
[0026]见图1,本实施例的触点棱结构,包括动弹簧3、静弹簧4、动触点1、静触点2,其中,动触点1设置在动弹簧3的一端,静触点2设置在静弹簧4的一端,动弹簧3的一端可上下移动至与静弹簧4的一端接触,进而带动动触点1、静触点2接触,动触点1、静触点2均为块状结构为长方体结构,静触点2朝向动触点1的一面上设有不限于两个的棱结构5,每个棱结构5相互对齐;动触点1朝向静触点2的一面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
[0027]为了保证动触点1、静触点2之间能够有效接触,各个棱结构5的大小相等。
[0028]为了保证动触点1、静触点2的接触面结构的稳定,将各个棱结构5设置为三棱锥。
[0029]为了显著提高接触斑点数量和面积,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继电器触点工作时的载流温度,静触点2上的各个三棱锥成阵列设置,且同列的各个三棱锥分别平行于静触点2的长边,同行的各个三棱锥分别平行于静触点2的短边。
[0030]为了有效减少动触点1及静触点2相互朝向面的氧化物,将静触点2或动触点1相互朝向的侧面中其中一面设置为弧面,另一面设置为平面。
[0031]为了保证动触点1及静触点2接触的过程中,动触点1下压的力能将去掉静触点2顶面的氧化物,动触点1朝向静触点2的侧面设置为弧面,静触点2朝向动触点1的侧面设置为平面。
[0032]实施例二
[0033]见图3,本实施例的触点棱结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动触点1朝向静触点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不限于两个的棱结构5,动触点1上的各个棱结构5分别与静触点2上的各个棱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其余结构均不变。
[003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棱结构,包括动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动触点、静弹簧及设置在其一端的静触点,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动弹簧可受驱动移动至动触点与静触点相互接触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动触点、静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上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多个棱结构,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中至少一面设置为向朝向面突出的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或动触点相互朝向的面中其中一面设置为弧面,另一面设置为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朝向静触点的面设置为弧面,静触点朝向动触点的面设置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棱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