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71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上下扣合形成具有内腔的包装器,内腔内装载未羽化的寄生蜂卵粒;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羽化后寄生蜂进出的透气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为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多孔包装器投放到田间后,逐渐被田间的微生物等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便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个柱形壳卡紧后,由人工或无人机投放落地不会散开,确保寄生蜂卵粒在包装器不会漏出;无论包装器如何掉落地上,均能保证有一端的羽化透气孔不接触地面,保证了寄生蜂的正常羽化出蜂。羽化出蜂。羽化出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农业生态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对环境友好的农业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寄生蜂防治农业害虫,是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生物防治技术之一,它对减少田间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寄生蜂释放方法是将蜂卡折叠后夹在蔗叶叶鞘与蔗茎夹角处,或用牙签将蜂卡别在作物叶背面,在进行农田大面积放蜂防治时,这种操作既费工,又费时,工作效率低。尤其是甘蔗和玉米等高杆作物在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人工进入田间操作困难,农民田间投放时多放在靠路边处,而很少进入大田内部投放,从而也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导致很长时间赤眼蜂防控技术推广应用进展受限的原因。现有的赤眼蜂释放器,均是将卵粒黏贴在卡纸上,待赤眼蜂寄生后再裁剪成小块蜂卡,再人工装入释放器,整个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传统的寄生蜂释放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要求,急需改变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上下扣合形成具有内腔的包装器,内腔内装载未羽化的寄生蜂卵粒或气味挥发物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羽化后寄生蜂进出的透气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为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壳体。
[0005]透气孔的设置,既可保证包装器的透气性,又不影响寄生蜂的羽化出蜂率;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投放田间后会逐渐被田间的微生物等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壳体与下壳体上下扣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及保护功能,在无人机投放落地后不会散开,确保在包装器中的寄生蜂卵粒或装载物不会漏出。
[0006]所述下壳体为朝上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上侧外周环绕其一圈设有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扣;所述上壳体为朝下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下侧外周环绕其一周设有第二卡槽与第二卡扣;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上下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扣扣入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扣扣入所述第一卡槽内。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卡紧,由人工或无人机投放落地不会散开,确保寄生蜂卵粒在包装器不会漏出。
[0007]所述上壳体上的透气孔位于上壳体的壳底位置,所述下壳体的透气孔位于下壳体的壳底位置。透气孔位于包装器两端,无论包装器如何掉落地上,均能保证有一端的透气孔不接触地面,保证了寄生蜂的正常羽化出蜂。
[0008]所述透气孔的孔径范围为0.4mm~0.8mm。
[0009]所述包装器的直径范围为1.5cm~2.5cm。
[00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1](1)本圆柱型多孔包装器是由甘蔗渣、谷壳及淀粉等原料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挤塑机挤压定型。投放到田间后,逐渐被田间的微生物等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便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2](2)本圆柱型包装器,包括上下2个柱形壳,且分别具有卡扣、卡槽,2个柱形壳卡紧后,由人工或无人机投放落地不会散开,确保寄生蜂卵粒在包装器不会漏出。
[0013](3)本圆柱型包装器的上下2个柱形壳,分别开有多个透气孔,孔径为0.4mm

0.8mm。既能透气,又不影响寄生蜂羽化后出蜂,也可保护寄生卵不受蚂蚁等侵害。
[0014](4)本圆柱型包装器的上下2个柱形壳的壳底均留有多个羽化透气孔,无论包装器如何掉落地上,均能保证有一端的羽化透气孔不接触地面,保证了寄生蜂的正常羽化出蜂。
[0015](5)本包装器上下两端为圆角形设计,便于无人机投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沿纵向剖开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上壳体;2、下壳体;3、透气孔;4、第一卡槽;5、第一卡扣;6、第二卡槽;7、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
[0022]参阅图1至图3,为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下扣合形成具有内腔的包装器,内腔内装载未羽化的寄生蜂卵粒;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羽化后寄生蜂进出的透气孔3;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为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壳体。
[0023]透气孔3的设置,既可保证包装器的透气性,又不影响寄生蜂的羽化出蜂率;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在投放田间后会逐渐被田间的微生物等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下扣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及保护功能,在无人机投放落地后不会散开,确保寄生蜂卵粒在包装器不会漏出。
[0024]下壳体2为朝上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上侧外周环绕其一圈设有第一卡槽4与第一卡扣5;上壳体1为朝下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下侧外周环绕其一周设有第二卡槽6与第二卡扣7;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上下扣合时,第一卡扣5扣入第二卡槽6内,第二卡扣7扣入第一卡槽4内。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紧,由人工或无人机投放落地不会散开,确保寄生蜂卵粒在包装器不会漏出。
[0025]上壳体1上的透气孔3位于上壳体1的壳底位置,下壳体2的透气孔3位于下壳体2的壳底位置。透气孔3位于包装器两端,无论包装器如何掉落地上,均能保证有一端的透气孔3不接触地面,保证了寄生蜂的正常羽化出蜂。
[0026]透气孔3的孔径范围为0.4mm~0.8mm。
[0027]包装器的直径范围为1.5cm~2.5cm。
[0028]可降解材料选自淀粉、植物纤维和/或降解树脂。
[0029]可降解材料包括淀粉、植物纤维和降解树脂,还包括辅料。
[0030]可降解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淀粉40~50%、植物纤维2~5%、降解树脂20~30%和辅料15~38%。
[0031]本实施例中,将甘蔗渣、谷壳、淀粉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材料原料含量:淀粉40~50%、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蔗渣、谷壳等)2~5%、降解树脂(PBAT)20~30%、辅料15~38%),通过挤塑机挤压进入制模定型设备,制成具有本实施例的包装器。本实施例中的辅料包含聚乳酸、甘油、润滑剂和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在不同实例中,其辅料的配比有所不同,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配比。
[0032]实例1:注塑原料配比为淀粉45%、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蔗渣、谷壳等)3%、降解树脂(PBAT)23%、辅料29%,通过挤塑机将原料熔融注入模具腔,挤压定型。
[0033]实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上下扣合形成具有内腔的包装器,内腔内装载未羽化的寄生蜂卵粒或气味挥发物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羽化后寄生蜂进出的透气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均为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的多孔包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朝上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上侧外周环绕其一圈设有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扣;所述上壳体为朝下开口的圆柱型结构,其下侧外周环绕其一周设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江许汉亮李继虎安玉兴孙东磊毛永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