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851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包括支撑笼架,所述的支撑笼架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滑轮,设于所述支撑笼架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设于所述支撑笼架上部的交配诱导灯,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多功能底板,所述多功能底板上设有羽化盒和诱导产卵装置,所述诱导产卵装置上设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上设有遮蔽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黑水虻蛹的羽化、成虫交配、成虫产卵与虫卵收集整合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并分别满足各自需要的环境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立方米内的产卵量。此外,对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规模化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拉丁名Hermetia illucens,是双翅目水虻科下的一种食腐性昆虫。黑水虻可以高效、安全的转化有机废弃物,并且自身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排泄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料。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能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且运行成本低,环节可控,效益显著。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应用。
[0003]随着黑水虻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黑水虻幼虫的需求也随之庞大。但是当前黑水虻种虫繁育环节运行成本高,工序复杂。传统的黑水虻成虫繁育室通常为大空间散养化模式,该模式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繁殖效果不稳定,清理收集操作繁琐的问题,不能在满足黑水虻生活习性以及正常的生长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影响了种虫的充足供应,阻碍了黑水虻处理垃圾的应用。低成本饲养黑水虻成虫进行繁殖并提供大量种虫是黑水虻生物转化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笼架,所述的支撑笼架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设于所述支撑笼架上部的交配诱导灯,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多功能底板,所述多功能底板上设有羽化盒和诱导产卵装置,所述诱导产卵装置上设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上设有遮蔽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笼网为80目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配诱导灯的灯源为150W 6000K LED灯。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平罗星煜陈碧辉寇宗庆蒋雨果刘祖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