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552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涉及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筒体、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风力结构,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和出风管,筒体内的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箱,筒体内的出风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箱,进风管的顶部固定有风力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进风管的顶部固定风力结构,能够通过自然界的风力带动风力结构上的第一扇叶转动,进而带动风力结构上的第二扇叶转动,加速外界空气进入筒体内,加速筒体内部的空气流通,同时第一过滤箱和第二过滤箱能够分别对从进风管和出风管进入筒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使筒体的内部能够更加的清洁,通风效果较好。通风效果较好。通风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一体化预制泵站
,特别是涉及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通常需要设置通风装置,对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内部进行通风,使得维护人员能够安全顺利的进入到泵站的筒体内进行维护和管理,但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存在以下不足:
[0003]1、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为单一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构成,通风效果较差。
[0004]2、现有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进风管和出风管无法对外界进入筒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不利于筒体内部的清洁。
[0005]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包括筒体、第一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和风力结构,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筒体内的进风管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箱,所述筒体内的出风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箱,所述进风管的顶部固定有风力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风力结构包括第一扇叶、支撑板、转轴、底座和第二扇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固定,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套接固定在转轴的上端,所述第二扇叶套接固定在转轴的下端。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与进风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底座与进风管的内部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叶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扇叶位于底座内。r/>[0011]优选的,所述风力结构的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顶棚,所述出风管的顶部通过支撑柱也固定有顶棚。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内部与进风管的内部贯通,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内部插放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插放座,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分别对应插放在两组所述插放座之间,且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的正下方。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内部与出风管的内部贯通,所述第二过滤箱与第一过滤箱的结构相同。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在进风管的顶部固定风力结构,通过自然界的风带动风力结构上的第一扇叶转动,能够带动风力结构上的第二扇叶转动,加速外界空气进入筒体内,进而加速筒体内部的通风效率,提高筒体内部的空气流通,通风效果更好。
[0017]2、本技术通过在进风管上设置第一过滤箱,并在出风管上设置第二过滤箱,能够通过第一过滤箱对从进风管进入筒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通过第二过滤箱对从出风管进入筒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使筒体的内部能够更加的干净,使用效果更佳。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风力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过滤箱的内部结构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筒体;2、进风管;3、出风管;4、第一过滤箱;41、插放座;42、第一过滤板;43、第二过滤板;5、第二过滤箱;6、风力结构;61、第一扇叶;62、支撑板;63、转轴;64、底座;65、第二扇叶;7、顶棚。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包括筒体1、第一过滤箱4、第二过滤箱5和风力结构6,筒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和出风管3,筒体1内的进风管2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箱4,筒体1内的出风管3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箱5,进风管2的顶部固定有风力结构6。
[0027]进一步地,风力结构6包括第一扇叶61、支撑板62、转轴63、底座64和第二扇叶65,支撑板62的顶部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62固定,转轴63通过轴承与支撑板62转动连接,第一扇叶61套接固定在转轴63的上端,第二扇叶65套接固定在转轴63的下端,外界风力带动第一扇叶61转动,能够带动转轴6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扇叶65转动,能够加速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筒体1内,加快筒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
[0028]进一步地,底座64的底部与进风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底座64与进风管2的内部连通。
[0029]进一步地,第一扇叶61位于支撑板62的上方,第二扇叶65位于底座64内。
[0030]进一步地,风力结构6的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有顶棚7,出风管3的顶部通过支撑柱也固定有顶棚7,顶棚7能够有效的避免雨水进入筒体1内。
[0031]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箱4的内部与进风管2的内部贯通,第一过滤箱4的内部插放有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均为活性炭过滤板,能够有
效的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0032]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箱4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插放座41,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分别对应插放在两组插放座41之间,且第二过滤板43位于第一过滤板42的正下方,便于对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的内部进行清理。
[0033]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箱5的内部与出风管3的内部贯通,第二过滤箱5与第一过滤箱4的结构相同。
[0034]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外界风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风力结构6上的第一扇叶61转动,第一扇叶61转动能够带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转动能够带动第二扇叶65转动,第二扇叶65转动能够加速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筒体1内,此时筒体1内的空气在压强的作用下通过出风管3排出筒体1,实现筒体1内部的通风,在通风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第一过滤箱4时,能够通过第一过滤箱4内的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进行过滤,使进入筒体1内的空气能够更加的洁净,同理出风管3上的第二过滤箱5能够有效的对经过出风管3进入筒体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使筒体1的内部能够更加的清洁,并在使用一短时间后,通过将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内的第一过滤板42和第二过滤板43取出,即可对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的内部进行清理。
[00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包括筒体(1)、第一过滤箱(4)、第二过滤箱(5)和风力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和出风管(3),所述筒体(1)内的进风管(2)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箱(4),所述筒体(1)内的出风管(3)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箱(5),所述进风管(2)的顶部固定有风力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结构(6)包括第一扇叶(61)、支撑板(62)、转轴(63)、底座(64)和第二扇叶(65),所述支撑板(62)的顶部通过支撑柱与支撑板(62)固定,所述转轴(63)通过轴承与支撑板(6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61)套接固定在转轴(63)的上端,所述第二扇叶(65)套接固定在转轴(63)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4)的底部与进风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底座(64)与进风管(2)的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置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赛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