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组装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22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组装模型,具体涉及建筑模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楼层模型板,且底板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楼梯模型板,所述第一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楼层模型板,所述第二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三楼层模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卡块组一、卡块组二、拨杆、阻挡板以及弹簧,撤去拨杆上的拉力,阻挡板运动到初始状态,卡块组一卡接进入到卡块组二的内部,实现了第二楼层模型板与第一楼层模型板的快速连接,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快速拼接,便于组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设置了固定块以及圆孔,灯带穿过圆孔的内部,由固定块对灯带进行固定,保证灯带的稳定工作。的稳定工作。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组装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组装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市场上的建筑模型都是一体式结构,组装起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组装模型,设置了卡块组一、卡块组二、拨杆、阻挡板以及弹簧,阻挡板和卡块组一进入到容纳腔的内部,插块和卡块组二进入到卡槽的内部,当插块完全进入到卡槽内,撤去拨杆上的拉力,这时阻挡板运动到初始状态,卡块组一进入到卡块组二的内部,卡块组二与卡块组一之间卡接,实现了第二楼层模型板与第一楼层模型板的快速连接,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快速拼接,便于组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组装模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楼层模型板,且底板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楼梯模型板,所述第一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楼层模型板,所述第二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三楼层模型板,所述第三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设置有楼顶模型板,所述第二楼层模型板的顶端表面设有卡槽,且第二楼层模型板的顶部前表面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卡槽相通;r/>[0006]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且拨杆的周向侧外壁靠近阻挡板的一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固定,所述阻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一,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的顶端与第三楼层模型板的底端固定,且插块的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二,所述卡块组二与卡块组一卡接,所述插块与卡块组二的长度之和小于卡槽的长度。
[0007]优选的,所述阻挡板的直径小于容纳腔的高度,且阻挡板设置为圆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楼层模型板与第二楼层模型板通过卡块组一和卡块组二卡接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楼顶模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楼顶模型板的顶端表面设有多个条纹,所述固定块的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设置有灯带。
[0010]优选的,所述灯带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蓄电池,且灯带的一端穿过圆孔内部并在其外表面设置有多个LED灯珠。
[0011]优选的,所述灯带的末端一侧绕接在首端一侧灯带的外表面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通过设置了卡块组一、卡块组二、拨杆、阻挡板以及弹簧,阻挡板和卡块组一进入到容纳腔的内部,插块和卡块组二进入到卡槽的内部,当插块完全进入到卡槽内,撤去拨杆上的拉力,这时阻挡板运动到初始状态,卡块组一进入到卡块组二的内部,卡块组二与卡块组一之间卡接,实现了第二楼层模型板与第一楼层模型板的快速连接,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快速拼接,便于组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0014]2、通过设置了固定块以及圆孔,灯带穿过圆孔的内部,由固定块对灯带进行固定,随后将灯带末端一侧绕接在首端一侧灯带的外表面,可对灯带固定,保证灯带的稳定工作,由蓄电池对LED灯珠供电,增加了建筑模型的展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楼层模型板与第二楼层模型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底板;2、第一楼层模型板;3、楼梯模型板;4、第二楼层模型板;5、第三楼层模型板;6、楼顶模型板;7、灯带;8、蓄电池;9、容纳腔;10、拨杆;11、阻挡板;12、弹簧;13、卡块组一;14、卡槽;15、插块;16、卡块组二;17、固定块;18、圆孔;19、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组装模型,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楼层模型板2,且底板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楼梯模型板3,第一楼层模型板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楼层模型板4,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端连接有第三楼层模型板5,第三楼层模型板5的顶端设置有楼顶模型板6,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端表面设有卡槽14,且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部前表面设有容纳腔9,容纳腔9与卡槽14相通;
[0023]容纳腔9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拨杆10,拨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11,且拨杆10的周向侧外壁靠近阻挡板11的一侧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容纳腔9的内壁固定,阻挡板1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一13,卡槽14的内部安装有插块15,插块15的顶端与第三楼层模型板5的底端固定,且插块15的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二16,卡块组二16与卡块组一13卡接,插块15与卡块组二16的长度之和小于卡槽14的长度。
[0024]如图3所示,阻挡板11的直径小于容纳腔9的高度,且阻挡板11设置为圆形结构,便于阻挡板11进入到容纳腔9的内部。
[0025]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楼层模型板2与第二楼层模型板4通过卡块组一13和卡块组二16卡接固定,实现了第一楼层模型板2与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连接。
[0026]如图1

3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向外拉动着拨杆10,拨杆10拉动着阻挡板11,由阻挡板11和容纳腔9共同挤压着弹簧12,弹簧12产生弹性形变,由于容纳腔的高度大于阻挡板11的直径,便于阻挡板11和卡块组一13进入到容纳腔9的内部,此时将第二楼层模型板4放入到第一楼层模型板2的顶端,插块15和卡块组二16进入到卡槽14的内部,当插块15完全进入到卡槽14内,撤去拨杆10上的拉力,弹簧12恢复形变,这时阻挡板11运动到初始状态,卡块组一13进入到卡块组二16的内部,卡块组二16与卡块组一13之间卡接,实现了第二楼层模型板4与第一楼层模型板2的快速连接,同理,第二楼层模型板4与第三楼层模型板5之间也是同样方式安装固定,实现了建筑模型的快速拼接,便于组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0027]如图1和图4所示,楼顶模型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且楼顶模型板6的顶端表面设有多个条纹,固定块17的表面设有圆孔18,圆孔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组装模型,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楼层模型板(2),且底板(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楼梯模型板(3),所述第一楼层模型板(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楼层模型板(4),所述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端连接有第三楼层模型板(5),所述第三楼层模型板(5)的顶端设置有楼顶模型板(6),所述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端表面设有卡槽(14),且第二楼层模型板(4)的顶部前表面设有容纳腔(9),所述容纳腔(9)与卡槽(14)相通;所述容纳腔(9)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拨杆(10),所述拨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11),且拨杆(10)的周向侧外壁靠近阻挡板(11)的一侧套设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容纳腔(9)的内壁固定,所述阻挡板(1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一(13),所述卡槽(14)的内部安装有插块(15),所述插块(15)的顶端与第三楼层模型板(5)的底端固定,且插块(15)的一侧设置有卡块组二(16),所述卡块组二(16)与卡块组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鑫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