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982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7
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拦水坝、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PAM第一投加装置、第二拦水坝、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PAM第二投加装置、第三拦水坝、第四拦水坝、污水快速处理装置和第五拦水坝;第一拦水坝、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PAM第一投加装置、第二拦水坝、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PAM第二投加装置、第三拦水坝、第四拦水坝和第五拦水坝沿、河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污水快速处理装置设在第五拦水坝的河道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SS、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确保其处理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相关地表水体要求。保其处理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相关地表水体要求。保其处理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相关地表水体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突发事件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治理水体水质、水量波动大。以典型突发事件尾矿库泄露为例,由尾矿库泄露造成的河道水体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及悬浮物、油类、重金属、COD、盐类等。且受支干流及降雨影响,水量波动大,根据不同河流地理位置及区域降水特性,水量波动能达到数十倍差异。
[0003]突发事件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主体,一般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用水或城市河道等地表水体。对受污染后的水体治理标准较高。对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通常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标准要求。对于农田灌溉用水需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2005)。城市河道水一般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中相关标准要求。
[0004]目前,应急治理水体处理系统主要采用简单的絮凝沉淀的方法,该方法不能应对水质水量突变的影响,且由于混合搅拌不均,不能保证治理后的出水效果,无法满足应急治理水体处理需求。
[000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应急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应急治理水体处理系统不能应对水质水量突变的影响,不能保证治理后的出水效果,无法满足应急治理水体处理需求的问题。r/>[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拦水坝、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PAM第一投加装置、第二拦水坝、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PAM第二投加装置、第三拦水坝、第四拦水坝、第五拦水坝和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0008]所述第一拦水坝、第二拦水坝、第三拦水坝、第四拦水坝和第五拦水坝按从待处理河道的上游至下游的顺序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拦水坝、第二拦水坝、第三拦水坝和第四拦水坝上均留有供水通过坝体的缺口;
[0009]所述第一拦水坝、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和PAM第一投加装置均设在待处理河道的上游;所述第二拦水坝、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PAM第二投加装置和第三拦水坝均设在待处理河道的中游;所述第四拦水坝和第五拦水坝设置在待处理河道的下游;
[0010]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和PAM第一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均位于第一拦水坝和第二拦水坝之间;
[0011]所述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和PAM第二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
添加点均位于第二拦水坝和第三拦水坝之间;
[0012]所述污水快速处理装置设置在第五拦水坝的河道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五拦水坝的前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五拦水坝的后方。
[0013]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设备,所述污泥处理设备设置在污水快速处理装置后方用于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产生的底泥进行脱水处理。
[0014]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和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均包括脱钼剂配制仓、脱钼剂加药泵和脱钼剂输药槽。
[0015]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设置在第一拦水坝上缺口的后方;所述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设置在第二拦水坝上缺口的后方。
[0016]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和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均包括石灰乳配药罐、石灰乳加药泵和石灰乳投加管道;所述PAM第一投加装置和PAM第二投加装置均包括PAM配药罐、PAM加药泵和PAM投加管道。
[0017]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位于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和PAM第一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的上游;所述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位于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和PAM第二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的上游。
[0018]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和PAM第一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与第二拦水坝之间的距离1km

3km;所述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和PAM第二投加装置在河道中的添加点与第三拦水坝之间的距离1km

3km,其中,石灰乳投加装置位于PAM投加装置之前。
[0019]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第一拦水坝、第二拦水坝、第三拦水坝、第四拦水坝和第五拦水坝的坝体的内坡坡比为1:1.5~1:2,外坡坡比为1:1~1:1.5。
[0020]本技术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快速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抽取污水的泵,泵位于污水快速处理装置紧邻拦截河道段的河道边岸处。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针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应急治理水体特性各异且水量、水质波动大的特点,本技术能够适应突发事件水环境的水质、水量变化,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SS、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确保其处理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相关地表水体要求。与传统水处理系统相比,该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综合考虑污染水体扩散、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对应急水体的治理更有针对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污染水体进行高效快速处理,且处理过程污染水体漏、洒、渗的风险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对污染水体周围的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00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0025]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其中,1、第一拦水坝;2、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3、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4、PAM第一投加装置;5、第二拦水坝;6、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7、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8、PAM第二投加装置;9、第三拦水坝;10、第四拦水坝;11、第五拦水坝;12、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8]实施例1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拦水坝1、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2、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3、PAM第一投加装置4、第二拦水坝5、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6、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7、PAM第二投加装置8、第三拦水坝9、第四拦水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拦水坝(1)、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2)、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3)、PAM第一投加装置(4)、第二拦水坝(5)、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6)、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7)、PAM第二投加装置(8)、第三拦水坝(9)、第四拦水坝(10)、第五拦水坝(11)和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所述第一拦水坝(1)、第二拦水坝(5)、第三拦水坝(9)、第四拦水坝(10)和第五拦水坝(11)按从待处理河道的上游至下游的顺序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拦水坝(1)、第二拦水坝(5)、第三拦水坝(9)和第四拦水坝(10)上均留有供水通过坝体的缺口;所述第一拦水坝(1)、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2)、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3)和PAM第一投加装置(4)均设在待处理河道的上游;所述第二拦水坝(5)、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6)、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7)、PAM第二投加装置(8)和第三拦水坝(9)均设在待处理河道的中游;所述第四拦水坝(10)和第五拦水坝(11)设置在待处理河道的下游;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2)、石灰乳第一投加装置(3)和PAM第一投加装置(4)在河道中的添加点均位于第一拦水坝(1)和第二拦水坝(5)之间;所述脱钼剂第二投加装置(6)、石灰乳第二投加装置(7)和PAM第二投加装置(8)在河道中的添加点均位于第二拦水坝(5)和第三拦水坝(9)之间;所述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设置在第五拦水坝(11)的河道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五拦水坝(11)的前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五拦水坝(11)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设备,所述污泥处理设备设置在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后方用于对污水快速处理装置(12)产生的底泥进行脱水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串联应急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钼剂第一投加装置(2)和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政文熊佳安广增王雨龙
申请(专利权)人: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