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64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所述的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包括夯实层、复合防水层、砂土过滤层、积水漏斗、PC工程塑料管、固体填充层、纤维土层、加固层、沥青路面、下水道、排水渠和排水沟。该公路工程的排水路基结构,通过路面两侧下水道、路面渗水经过PC工程塑料管排入排水渠和内部复合防渗层呈一定的弧度汇集水流并排入排水渠构成内部排水系统,并利用过滤装置的设置和固体填充层的过滤,减少内部系统的堵塞,结合边坡复合防渗层及排水渠构成的外部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因常年降雨量过大,排水不及时造成的内部排水不彻底和外部路面积水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缓对公路路基破坏。公路路基破坏。公路路基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合作日益紧密,其中海外公路建设业务发展迅猛。而该地多处于河谷平原地貌区,该区域内土层多为含砂或粉土的粉质黏土,渗透性较强,年降雨量很大,且雨季时降雨迅猛,而公路路基分层填筑不合理,来不及排水等问题很容易导致内部排水不彻底和外部路面积水情况的发生,而国内在这方面处理办法往往是设置侧沟、排水沟、路基边坡防护以及加排水管等,这些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内部积水,排水通道堵塞,地面积水摩擦减小等问题的出现,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路基将无法处于干燥和稳定的状态,容易出现路基变形或塌陷现象,从而导致公路的破坏及行车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完善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不仅能够完成对路面表面的排水,而且还能将渗入路面之下的水排出,避免水渗透进入路基内而导致路基变形或塌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包括夯实层、复合防渗层、砂土过滤层、积水漏斗、PC工程塑料管、固体填充层、纤维土层、加固层、沥青路面、下水道、排水渠和排水沟,所述的夯实层、复合防渗层、砂土过滤层、固体填充层、纤维土层、加固层和沥青路面层叠形成一个渗水土体,夯实层设置在地基上,夯实层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复合防渗层,复合防渗层顶部设置砂土过滤层,砂土过滤层顶部埋设有积水漏斗,底部埋设有PC工程塑料管,积水漏斗与PC工程塑料管内腔连通,PC工程塑料管和夯实层顶部的复合防渗层之间有用于内部排水的夹缝,砂土过滤层顶部设置固体填充层,在固体填充层顶部设置纤维土层,纤维土层顶部设置加固层,加固层顶部设置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两侧设置有下水道,所述的渗水土体两侧为排水渠,用于内部排水的夹缝和下水道均与排水渠连通,排水渠连着排水沟。
[0006]进一步,所述的沥青路面两侧设置有路肩,下水道与排水渠连通。
[0007]进一步,所述的下水道内设置分层过滤装置,分层过滤装置为过滤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过滤孔I、过滤孔II和过滤孔III。
[0008]进一步,所述的复合防渗层由聚乙烯土工膜为上下支撑,其间夹入含添加剂的抗渗透性材料,并通过针刺纤维针刺而成。
[0009]进一步,所述的复合防渗层呈中部高于两侧的弧形结构。
[0010]进一步,所述的排水沟和排水渠底部均为矩形减速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该公路工程的排水路基结构,通过路面两侧下水道、路面渗水经过PC工程塑料
管排入排水渠和内部复合防渗层呈一定的弧度汇集水流并排入排水渠构成内部排水系统,并利用过滤装置的设置和固体填充层的过滤,减少内部系统的堵塞,结合边坡复合防渗层及排水渠构成的外部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因常年降雨量过大,排水不及时造成的内部排水不彻底和外部路面积水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缓对公路路基破坏。
[0013]2、在下水道内设置分层过滤装置,防止由于路面人工制造的垃圾、碎石子、树叶等堵塞储水箱的入口,在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后,完成对排水渠的排放;通过合理的设置土体的分层情况,完成对渗水的减缓及过滤,并通过PC工程塑料管排出。
[0014]3、通过夯实层顶部复合防渗层的设置,防止内部排水不彻底影响路基稳定性,并通过曲面设置,再次完成内部排水;通过夯实层外侧和排水沟内侧的复合防渗层设置,防止对路基和地基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公路破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下水道分层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分层过滤装置与排水渠布置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内部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排水渠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复合防渗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沥青路面、2

夯实层、3

地基;4

下水道、4
‑1‑
过滤孔III、4

2过滤孔II、4
‑3‑
过滤孔I、4
‑4‑
下水通道、4
‑5‑
排水口、5

路肩、6

加固层、7

纤维土层、8

固体填充层、9

积水漏斗、10

砂土过滤层、11

PC工程塑料管、12

复合防渗层、12
‑1‑
针刺纤维、12
‑2‑
聚乙烯土工膜、12
‑3‑
含添加剂的抗渗透性材料、13

矩形减速带、14

排水渠、14
‑1‑
阶梯、15

排水沟、16

夹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6,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包括夯实层2、复合防渗层12、砂土过滤层10、积水漏斗9、PC工程塑料管11、固体填充层8、纤维土层7、加固层6、沥青路面1、下水道4、排水渠14和排水沟15,所述的夯实层2、复合防渗层12、砂土过滤层10、固体填充层8、纤维土层7、加固层6和沥青路面1层叠形成一个渗水土体,通过合理的设置土体的分层情况,完成对渗水的减缓及过滤,并通过PC工程塑料管11排出。夯实层2设置在地基3上,夯实层2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复合防渗层12,通过夯实层2顶部复合防渗层12的设置,防止内部排水不彻底影响路基稳定性,防止顶部土体渗流破坏路基,两侧的复合防渗层12位于排水渠14和夯实层2之间,通过夯实层2外侧和排水沟15内侧的复合防渗层12设置,防止排水渠14和排水沟15对路基和地基3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公路破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复合防渗层12由聚乙烯土工膜12

2为上下支撑,其间夹入含添加剂的抗渗透性材料12

3,并通过针刺
纤维12

1针刺而成。复合防渗层12顶部设置砂土过滤层10,完成对土体的过滤,砂土过滤层10顶部埋设有积水漏斗9,底部埋设有PC工程塑料管11,积水漏斗9与PC工程塑料管11内腔连通,两者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基综合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夯实层(2)、复合防渗层(12)、砂土过滤层(10)、积水漏斗(9)、PC工程塑料管(11)、固体填充层(8)、纤维土层(7)、加固层(6)、沥青路面(1)、下水道(4)、排水渠(14)和排水沟(15),所述的夯实层(2)、复合防渗层(12)、砂土过滤层(10)、固体填充层(8)、纤维土层(7)、加固层(6)和沥青路面(1)层叠形成一个渗水土体,夯实层(2)设置在地基(3)上,夯实层(2)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复合防渗层(12),复合防渗层(12)顶部设置砂土过滤层(10),砂土过滤层(10)顶部埋设有积水漏斗(9),底部埋设有PC工程塑料管(11),积水漏斗(9)与PC工程塑料管(11)内腔连通,PC工程塑料管(11)和夯实层(2)顶部的复合防渗层(12)之间有用于内部排水的夹缝(16),砂土过滤层(10)顶部设置固体填充层(8),在固体填充层(8)顶部设置纤维土层(7),纤维土层(7)顶部设置加固层(6),加固层(6)顶部设置沥青路面(1),沥青路面(1)的两侧设置有下水道(4),所述的渗水土体两侧为排水渠(14),用于内部排水的夹缝(16)和下水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辉李宏杰和胜军刘坤伦肖锋高磊钟书郭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