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49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由上至下由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之间且由一层以上的吸收芯体经层叠连接而成的吸收层构成,并将各层固定连接为一体,在吸收层上设有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所述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包括纵向隙缝,该纵向隙缝位于吸收层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其两端沿吸收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吸收层的厚度方向上自吸收层的表层垂直贯穿底层,沿纵向隙缝的纵向长度方向在纵向隙缝的两侧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复数条横向隙缝,每侧的每一横向隙缝的一端均与纵向隙缝贯通连接,而另一端却远离所述纵向隙缝,并朝着吸收层侧边缘方向延伸,从而形成纵横交错连通结构的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的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的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


[0001]本技术属于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制品即纸尿裤,是婴儿和成人大量服用的用即弃衣着护卫内衣,主要用于吸收婴儿排出的尿液和老年人的失禁。由于尿不湿吸收制品具有方便携带、不必清洗,更换方便等优势,吸收制品给人们的日常卫生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0003]现有的吸收制品一般包括表层、导流层、吸收层、底膜和其他功能部位,但是决定吸收制品吸收性能的关键在于吸收芯体,第一代吸收芯体即传统吸收芯体,其由绒毛浆纤维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共混而成,该传统吸收芯体具有快速吸收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液体返渗严重的问题,因此,其逐渐被具有优异返渗性能的第二代吸收芯体即复合吸收芯取代。
[0004]目前,复合吸收芯已经成为吸收制品主流的芯体材料,其具有抗摔、不断层、不起坨、极致超薄的特点而广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复合吸收芯大部分为5层结构:上遮盖层、下遮盖层与中间的蓬松棉,其中蓬松棉的两侧面夹有高分子吸水颗粒,高分子材料主体分布于蓬松棉纤网之间,最外层一般有无纺布层进行包边。但是,复合吸收芯同样也存在着液体渗透、扩散与吸收慢的缺点,而且复合芯体的结构会严重抑制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收性能。针对上述缺陷,各个纸尿裤厂商对复合吸收芯进行优化,诸如:替换高分子材料的上下层分配、开槽、替换上下覆盖层材质、微调蓬松棉立体感与缝隙大小。
[0005]现有技术CN109009683A公开了一种快速吸收的尿裤芯体,包括复合芯体、高分子与绒毛浆短浆层和包裹层,所述复合芯体上设置有高分子与绒毛浆短浆层,所述的高分子与绒毛浆短浆层上通过包裹层包覆,并且包裹层与复合芯体的底层压合。
[0006]现有技术CN109044632A公开了一种用于卫生制品快速吸收的芯体,由上至下,包括:加速层,导流层和吸收层,所述加速层具有短木浆纤维,所述吸收层具有长植物纤维,所述加速层面积小于吸收层。通过设置加速层和导流层为进入吸收层前的液体提供了“瞬吸

缓放”的缓冲锁水机构,增加吸收层吸液时间和吸液接触面,从而达到提升吸收层吸液性能,防止侧漏的技术效果。
[0007]此外,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快一次性卫生护理制品芯体吸收的速度,有采用在一次性卫生护理制品芯体打孔及在一次性卫生护理制品芯体上制作隙缝等技术,这些技术实施后,一次性卫生护理制品芯体的吸收速度的确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隙缝的形状与结构如果设计不合理,不但影响复合吸收芯的吸收性能,达不到提高渗透扩散吸收的效果,而且有可能还会造成高吸水性树脂颗粒从隙缝溢出,从而造成原料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液体高渗透、高扩散与高吸收性能的,又能避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溢出撒漏的复合芯体,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09]所述的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由上至下由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之间且由一层以上的吸收芯体经层叠连接而成的吸收层构成,并将各层固定连接为一体,其结构特征为:在所述吸收层上设有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所述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包括纵向隙缝,所述纵向隙缝位于所述吸收层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其两端沿吸收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吸收层的厚度方向上自所述吸收层的表层垂直贯穿底层而形成连通的所述纵向隙缝,同时,沿纵向隙缝的纵向长度方向,在所述纵向隙缝的两侧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复数条的横向隙缝,每侧的每一所述横向隙缝的一端均与纵向隙缝一体贯通连接,而另一端却远离所述纵向隙缝,并朝着吸收层的侧边缘方向延伸,从而形成纵横交错连通结构的所述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所述吸收层对应于裆部中心位置位为参照,位于所述纵向隙缝同一侧的横向隙缝均由分别位于吸收层前段的前段横向隙缝、吸收层后段的后段横向隙缝构成,每一所述前段横向隙缝的另一端均与每一所述后段横向隙缝的的另一端相互远离。
[0011]优选地,位于纵向隙缝两侧的横向隙缝为轴对称分布设置。但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纵向隙缝两侧的横向隙缝分别间隔交错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纵向隙缝与横向隙缝的夹角为30
°‑
75
°

[0013]优选地,所述纵向隙缝的两端部分别距离所述吸收层纵向端部的距离均为5

15cm,优选为10

12cm,每一所述横向隙缝远离纵向隙缝的端部距离所述吸收层侧边缘的距离均为1

3cm,优选为2

3cm。
[0014]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0015]首先,本技术纵向隙缝、横向隙缝为一体连通结构,为复合芯体内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液提供膨胀空间,避免现有复合芯体内的高吸水性树脂因吸液膨胀空间受到约束抑制而导致其吸液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如其吸液能力仅为高吸水性树脂在自由状态下吸液倍率的60%

75%。
[0016]其次,本技术一方面将纵向隙缝、横向隙缝设置为夹角30
°‑
75
°
,另一方面每一前段横向隙缝的方向设置为与每一后段横向隙缝的的另一端相互远离。这样有利于促进液体沿着复合芯体前段、后段全面扩散开来,如此增强对液体的渗透扩散能力,提高复合芯体的利用率,促进复合芯体的吸液能力。
[0017]再次,本技术的纵向隙缝、横向隙缝为切痕状,缝隙的两侧面既相互分离又彼此接触连接,避免了在复合芯体成型过程中高吸水性树脂颗粒从隙缝溢出、撒漏的现象。
[0018]最后,纵向隙缝的两端部分别距离所述吸收层纵向端部,以及横向隙缝远离纵向隙缝的每一端部距离所述吸收层的侧边缘均设置一定的距离,既增加了复合芯体的柔软度,又不影响复合芯体的干、湿强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吸收制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设有横向隙缝轴对称分布设置的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示意图。
[0021]图3是针对图2沿A

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针对图2沿B

B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设有横向隙缝间隔交错设置的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同时参阅附图1

5,本技术所述吸收制品,包括透液性顶层2、不透液性底层4和位于所述透液性顶层、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层,其中,所述吸收层采用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1。该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1与现有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由上至下由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之间且由一层以上的吸收芯体经层叠连接而成的吸收层构成,并将各层固定连接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层上设有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所述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包括纵向隙缝,所述纵向隙缝位于所述吸收层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其两端沿吸收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吸收层的厚度方向上自所述吸收层的表层垂直贯穿底层而形成连通的所述纵向隙缝,同时,沿纵向隙缝的纵向长度方向,在所述纵向隙缝的两侧分别间隔地设置有复数条的横向隙缝,每侧的每一所述横向隙缝的一端均与纵向隙缝一体贯通连接,而另一端却远离所述纵向隙缝,并朝着吸收层的侧边缘方向延伸,从而形成纵横交错连通结构的所述渗透扩散吸收加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渗透扩散吸收的复合芯体,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吸收层对应于裆部的中心位置位为参照,位于所述纵向隙缝同一侧的横向隙缝均由前段横向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兰斯贝儿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