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芯体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吸收性卫生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46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芯体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吸收性卫生制品。所述复合芯体结构依次包括PE膜表层、第一高吸水树脂层、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和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PE膜表层上设计有下渗孔,下渗孔的孔径为0.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芯体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吸收性卫生制品


[0001]本技术涉及吸收性卫生制品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芯体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吸收性卫生制品。

技术介绍

[0002]纸尿裤是一次性使用后即可抛弃的产品,其主要材料为无纺布、湿强纸、绒毛浆、高吸水树脂、PE膜、橡皮筋等制成,分为幼儿专用与成人专用。尤其是幼儿专用的纸尿裤,解决了宝宝和妈妈不少的烦恼。但是在使用纸尿裤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尿布疹。造成尿布疹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纸尿裤的干爽性得不到保障,容易滋生细菌,无法保持表层的环境干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阻隔液体回渗的芯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纸尿裤的芯体回渗量大的问题,无法保持表层的环境干爽而造成的尿布疹等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复合芯体结构,所述复合芯体结构依次包括PE膜表层、第一高吸水树脂层、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和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其中,PE膜表层上设计有下渗孔,下渗孔的孔径为0.1mm-1.0mm,下渗孔的分布密度为20-600个/cm2。
[0006]优选地,构成第一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一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大于构成第二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二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
[0007]优选地,在第一吸水树脂颗粒中,25-50目颗粒占比75-90%;和
[0008]在第二吸水树脂颗粒中,35-80目颗粒占比80-95%。
[0009]优选地,所述下渗孔为变直径的圆孔结构,并且上表面的孔径大于下表面的孔径。
[0010]优选地,所述PE膜表层的克重为15-35g/m2;和/或
[0011]所述蓬松无纺布的克重为25-50g/m2。
[0012]优选地,所述底层的克重为20-50g/m2。
[0013]优选地,所述复合芯体结构的长度为30-50cm,宽度为8-15cm。
[0014]优选地,所述复合芯体结构中的各层通过压合连接为一体结构。
[0015]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所述吸收性卫生制品包括所述的复合芯体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吸收性卫生制品为卫生巾或纸尿裤。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9]在多层结构设计上,采用PE膜作为芯体表层,PE膜表层上设计有下渗孔,下渗孔的孔径为0.1mm-1.0mm,分布密度为20-600个/cm2,使得液体不宜回渗。PE膜表层下方直接设计为第一高吸水树脂层,可实现液体的快速吸收。第一高吸水树脂层后设计为蓬松无纺布
层,起到导流作用,使得液体快速下渗而确保表面的干爽性。本技术中还设计有第二高吸水树脂层,确保芯体结构的可吸收量,即使是大量液体也能吸收,不会出现渗漏现象,也能保持表面干爽。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后设计为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既能对吸水树脂颗粒进行约束,也能加大芯体结构的吸液量。
[0020]对第一高吸水树脂层和第二高吸水树脂层进行结构设计,第一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较粗,吸水树脂颗粒堆积密度较小,这使得第一高吸水树脂层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导流空隙,有助于实现未吸收液体的快速下渗,提升通液速度,而避免未吸收液体在表面汇集。而第二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较细,吸水树脂颗粒堆积密度较大,一方面提升了芯体的吸收能力,使得下渗液体达到瞬吸,另一方面也较好地切断了液体继续下渗的途径,避免液体渗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芯体结构的层状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芯体结构的PE膜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PE膜表层、11-导流孔、2-第一高吸水树脂层、3-蓬松无纺布层、4-第二高吸水树脂层、5-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复合芯体结构>
[0026]本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芯体结构,所述复合芯体结构依次包括PE膜表层、第一高吸水树脂层、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和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
[0027]技术提供的这一复合芯体结构采用PE膜作为表层,传统的芯体表层都是采用无尘纸或无纺布。本技术通过将PE膜作为芯体的表层,使得芯体更薄、更软、导流更均匀、更具有三维稳定性、强力更大,液体不宜回渗。
[0028]PE膜表层上设计有下渗孔,下渗孔的孔径(指直径)为0.1mm-1.0mm,优选孔径为0.2mm,下渗孔的分布密度为20-600个/cm2。在对下渗孔的结构进行设计时,专利技术人基于对液体下渗的通过程度及效果,将下渗孔的孔径确定为0.1mm-1.0mm。若孔径过小,将影响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的通过,滞留芯体表面,影响表面的干爽度,若孔径过大,对下层液体的回渗无法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也将影响芯体表面干爽度。在上述孔径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人将下渗孔在PE膜表层的分布密度设计为20-600个/cm2,确保液体下渗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术语“PE膜”属于现有材料,指聚乙烯(polyethylene)膜。
[0029]除了孔径和分布密度外,还可以对下渗孔进行如下优化:所述下渗孔为变直径的圆孔结构,并且上表面的孔径大于下表面的孔径。这样的孔设计可以快速地将液体导流到第一高吸水树脂层中,提高液体的吸收速度,可有效防止发生漏液等现象,而且导流孔的下
口径小于上口径,可以有效防止下渗的液体发生回流,能提高吸收芯体表面的干爽性。
[0030]PE膜表层下方直接设计为第一高吸水树脂层,可实现液体的快速吸收。第一高吸水树脂层后设计为蓬松无纺布层,起到导流作用,使得液体快速下渗而确保表面的干爽性。本技术中还设计有第二高吸水树脂层,确保芯体结构的可吸收量,即使是大量液体也能吸收,不会出现渗漏现象,也能保持表面干爽。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后设计为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既能对吸水树脂颗粒进行约束,也能加大芯体结构的吸液量。
[003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一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大于构成第二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二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更优选地,在第一吸水树脂颗粒中,25-50目颗粒占比75-90%;在第二吸水树脂颗粒中,35-80目颗粒占比80-95%。
[0032]第一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较粗,吸水树脂颗粒堆积密度较小,这使得第一高吸水树脂层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导流空隙,有助于实现未吸收液体的快速下渗,提升通液速度,而避免未吸收液体在表面汇集。而第二吸水树脂颗粒的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芯体结构依次包括PE膜表层、第一高吸水树脂层、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树脂层和无尘纸或无纺布底层;其中,PE膜表层上设计有下渗孔,下渗孔的孔径为0.1mm-1.0mm,下渗孔的分布密度为20-600个/c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第一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一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大于构成第二高吸水树脂层的第二吸水树脂颗粒的粒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孔为变直径的圆孔结构,并且上表面的孔径大于下表面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膜表层的克重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敏杰李长泳田春兰许永升于庆华荣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