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40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所述复合吸收芯体从上至下包括第一膨化纸层、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蓬松非织造布层、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和第二膨化纸层,将各层依次叠合连接而成,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由若干条沿其宽度方向排列的蓬松非织造布条组成,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具有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


[0001]本技术属于吸收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修改复合芯体生产工艺,使得芯体出现导流效果的生产工艺,现阶段国内市场卫生用品吸收芯体以五层复合芯体为主,木浆高分子芯体(传统芯体)在芯体强度及干爽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但是复合芯体由于高分子分布及材料本身传导性能局限,液体的传导仅仅依靠材料本身及高分子本身的通液性无法使得吸收芯体得到充分利用,吸收芯体利用率低下是现阶段复合芯体存在较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流渗透效果不足,导致复合吸收芯体利用率和干爽性低的问题,以及复合吸收芯体饱和吸收时强行撑开得婴儿的裆部,容易对宝宝造成O形腿伤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0004]为达到快速渗透及快速传导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该所述复合吸收芯体从上至下包括第一膨化纸层、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蓬松非织造布层、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和第二膨化纸层,将各层依次叠合连接而成,其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0005](1)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由若干条沿其宽度方向排列的蓬松非织造布条组成,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0006](2)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具有60%

80%的幅宽比率,从而在两相邻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之间形成导流渗透通孔。
[0007](3)所述导流渗透通孔呈现间隙状长细缝或长切槽,并连通第一膨化纸层和第二膨化纸层,在复合吸收芯体饱和吸收液体后在裆部位置可折叠形成适身的凹形形状。
[0008]优选地,所述凹形形状为“V”或“U”型形状。
[0009]优选地,所述幅宽比率为70%

80%。
[0010]优选地,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由2条以上的蓬松非织造布条构成。
[0011]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0012]首先,导流渗透通孔使得复合吸收芯体的导流效果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在导流渗透通孔的作用下,避免了蓬松非织造布层对液体在复合吸收芯体上扩散、渗透过程中的阻隔作用,导流渗透通孔为一个较大的空隙,使得复合吸收芯体的第一膨化纸层(第一结构层)和第二膨化纸层(第五结构层)直接导通,这样表面液体可以通过间隙快速下渗到第二膨化纸层,使得液体可以快速渗透。
[0013]其次,在导流渗透通孔的作用下,液体会沿着间隙导流渗透通孔向两侧快速传导,增加扩散长度,增加复合吸收芯体的利用率,提高表面的干爽性。
[0014]最后,导流渗透通孔为间隙状,可折叠性较好,当复合吸收芯体吸收较多尿液时,在裆部位置会出现适身的凹形形状,具体为:蓬松非织造布层只有一个间隙时,吸液后裆部位置形成V型,或者蓬松非织造布层有两个间隙时,吸液后裆部位置形成U形,避免了出现饱和吸收时,复合吸收芯体呈现出一个较饱满的长方体,强行撑开婴儿的裆部,而长时间的裆部撑开,容易给宝宝造成O形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可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的导流渗透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2的导流渗透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实施例3的导流渗透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可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可快速传导吸收的吸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复合吸收芯体饱和吸液后的U型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同时参阅附图1

7,本技术所述的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复合吸收芯体1从上至下包括第一膨化纸层11、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12、蓬松非织造布层13、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14和第二膨化纸层15,将各层依次叠合连接而成,其结构特点在于:
[0024]其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13由2条以上的蓬松非织造布条构成,如蓬松非织造布条可以是2、3、4、5或6条,优选2条、3条或5条。
[0025]其二、在两相邻的蓬松非织造布条之间设有间隙状长细缝或长切槽的导流渗透通孔,从而使得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可折叠性较好。
[0026]其三、复合吸收芯体饱和吸收液体后,复合吸收芯体的两纵侧边能够分别沿着导流渗透通孔向纵向中心方向翻折,从而使得复合吸收芯体在裆部位置形成适身的凹形形状,如“V”或“U”型形状,避免撑开使用者腿部,也避免了摩擦使用者的腿部。
[0027]具体为:
[0028](1)蓬松非织造布层只有一个间隙时,即对蓬松非织造布层进行一份为二的分切时,吸液后裆部位置形成V型;
[0029](2)或者蓬松非织造布层只有两个间隙时,吸液后裆部位置形成U形。
[0030]适身的凹形形状避免了出现饱和吸收时,复合吸收芯体呈现出一个较饱满的长方体,强行撑开得婴儿的裆部,而长时间的裆部撑开,容易给宝宝造成O形腿。
[0031]以下通过实施例对蓬松非织造布层及其间隙状长细缝或长切槽的导流渗透通孔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将蓬松非织造布层13分切为3条蓬松非织造布条。其中,以位于纵向中线区域的蓬松非织造布条为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其幅宽比率为80%,位于所述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两侧的蓬松非织造布条13a、蓬松非织造布条13c,其幅宽比率均为80%。
[0034]在蓬松非织造布条13a、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之间,以及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与蓬松非织造布条13c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状长细缝或长切槽,即在两相邻的蓬松非织造布条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渗透通孔101、102。
[0035]所述导流渗透通孔101、102使得复合吸收芯体1的导流效果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所述导流渗透通孔101、102使得复合吸收芯体1扩散得到较大改善,获得可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1,其吸收速度、平面吸收性能和U型加压吸收性能显著提高,其吸收性能见附表。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将蓬松非织造布层13分切为3条蓬松非织造布条。其中,以位于纵向中线区域的蓬松非织造布条为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其幅宽比率为80%,位于所述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两侧的蓬松非织造布条13a、蓬松非织造布条13c,其幅宽比率均为60%。
[0038]在蓬松非织造布条13a、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之间,以及参照蓬松非织造布条13b与蓬松非织造布条13c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传导下渗的复合吸收芯体,所述复合吸收芯体从上至下包括第一膨化纸层、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蓬松非织造布层、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和第二膨化纸层,将各层依次叠合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非织造布层由若干条沿其宽度方向排列的蓬松非织造布条组成,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每一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具有60%

80%的幅宽比率,从而在两相邻所述蓬松非织造布条之间形成导流渗透通孔;所述导流渗透通孔呈现间隙状长细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昌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兰斯贝儿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