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3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包括进水主管、集水管和若干个分水管,所述集水管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上,若干个所述分水管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上,所述进水主管上设置有过滤装置、静态平衡阀、调节管和压差控制器,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动态平衡阀,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污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水主管上设置过滤装置,保证洁净的水进行传递,避免影响弯道处水流流速,同时,采用在进水主管上设置静态平衡阀和压差控制器,保证进水主管内部的水压稳定,在各个分水管上设置动态平衡阀,通过静态平衡阀、压差控制器和动态平衡阀的相互配合,保证管道内的水压进水端和出水端的水流起到独立平衡的作用,实现管道系统内水流的水力平衡。水流的水力平衡。水流的水力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暖供暖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辐射采暖,简称地暖,是将温度不高于60摄氏度的热水或发热电缆,暗埋在地热地板下的盘管系统内加热整个地面,通过地面均匀地向室内辐射散热的一种采暖方式。地热辐射采暖与传统采暖方式相比,具有舒适、节能和环保等诸多特点。在国外这项技术不仅大量应用于民用住宅和医院、商场、写字楼、健身房和游泳馆等各类公共建筑,还大量应用于花坛、厂房、足球场、飞机库和蔬菜大棚等建筑系统的保温,甚至应用于室外道路、屋顶、楼梯、机场跑道和各类工业管线的保温。
[0003]其中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水利失调是最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热的质量,以及供热公司的经济利益,有的供热管路流量超出设计流量,将会引起居民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人出现不适感,同时也造成了供热量的浪费,还会造成管路压力过大,有可能损坏供热管网,当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较低时,会引起居民室内供热不足,不能够满足居民供暖的需求。
[0004]同时现有的供暖系统中,在传递热水的过程中,容易有杂质聚集,影响供暖系统中弯管处水流量的传递速度,同时,供热管网内水力平衡使得进水端和出水管处的水压起到独立平衡调节的作用,无法保证管道水流动态水力平衡效果。
[0005]此外,供热管在进行安装时,大多采用一体化结构,因为室内面积过大,一体化结构的管道占用面积过大,不好运输和安装,且一旦供热管某一处发生损坏,不易维修,导致整个供热管网报废。
专利技术内容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零件在进行镭雕产生的尘屑,在用气枪除尘时导致车间环境不好,对加工者听力产生伤害,且除尘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包括进水主管、集水管和若干个分水管,所述集水管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上,若干个所述分水管连接在所述集水管上,所述进水主管上设置有过滤装置、静态平衡阀、调节管和压差控制器,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动态平衡阀,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若干个污水管。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管道两侧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上,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相向倾斜布置在所述过滤管道内。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状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网状的密度。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污水管的数量有2个,2个所述污水管布置在所述过滤管道两侧。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污水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活性炭。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集水管管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卡接槽,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件和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抵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卡扣件弹性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分水管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卡扣件包括弹簧和圆形卡块,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圆形卡块连接在所述弹簧上。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分水管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集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螺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
[00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进水主管上过滤装置、静态平衡阀、调节管和压差控制器,静态平衡阀的设置保证经过过滤管道过滤的水流能够平稳地进行流出,调节管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可以根据压差控制器设定的流速进行调节,从而保证整个进水主管每个环节的实现水力平衡,压差控制器的设置,使得进水主管和集水管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差,使得进水主管和集水管之间的水力平衡,同时通过在各个分水管上对应设置动态平衡阀,保证各个分水管内的热水传递的平衡,此结构通过在进水主管上设置过滤装置,静态平衡阀、调节管和压差控制器,从而来实现供热管网内的进水主管和分水管的水流独立平衡,确保用户在开启管道流水供热时,供热管道内的水流能够不会随着供热水流的流动而发生变化,确保了管道系统内水流的动态水利平衡效果,从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0024]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其中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相向倾斜设置,避免过滤网的设置对于进水主管内的水流增加过大的阻力,影响水流的平衡,同时污水管内设置有活性炭,活性炭分别和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保证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活性炭将水流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污水管进行排出,保证了供热管道内的水正常流动,使得供热管道内的弯管处不会聚集大量的污垢,从而避免影响进水主管和分水管内的水力平衡。
[0025]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集水管管壁上设置安装槽,安装槽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卡接槽,分水管上设置若干个卡扣件和抵接块,抵接块抵接在安装槽内,卡扣件弹性卡接在卡接槽内,将集水管和分支管之间卡接固定在一起,同时通过在集水管上设置第二连接耳,在分支管上设置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对集水管和分支管进行二次固定,保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离,此结构的设置,使得集水管和分支管可以通过卡接和螺丝固定即可完成集水管和分支管的连接,在现场安装时,无需占有大量的面积,且安装便捷,提高安装效率,后期对其进行维修时,拆卸方便,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的使用参考图
[0028]图2为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中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3为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中集水管和分水管连接结构的分解剖视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
进水主管;2

集水管;3

分水管;4

过滤装置;41

过滤管道;42

第一过滤网;43

第二过滤网;5

静态平衡阀;6

调节管;7

压差控制器;8

动态平衡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主管(1)、集水管(2)和若干个分水管(3),所述集水管(2)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1)上,若干个所述分水管(3)连接在所述集水管(2)上,所述进水主管(1)上设置有过滤装置(4)、静态平衡阀(5)、调节管(6)和压差控制器(7),所述分水管(3)上设置有动态平衡阀(8),所述过滤装置(4)上设置有若干个污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管道(41)、第一过滤网(42)和第二过滤网(43),所述过滤管道(41)两侧连接在所述进水主管(1)上,所述第一过滤网(42)和所述第二过滤网(43)相向倾斜布置在所述过滤管道(4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43)的网状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2)网状的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9)的数量有2个,2个所述污水管(9)布置在所述过滤管道(41)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管水力平衡调节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晔邹威吴荣荣苏剑锟叶慧薛康张玉沛洪伟岛卫先立杨天武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