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890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汽轮机、板式换热器、吸收式换热器,供热汽轮机通过供热管道与板式换热器器的换热输入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一次循环网管,一次循环网管上并联有与吸收式换热器换热输入端连接的供热循环管,吸收式换热器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二次循环网管,二次循环网管与热用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一次循环网管的供回水温的温差,提高管网的热量输送能力,节约管网建设投资,并降低循环泵的输送电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领域,特别是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系统,供暖方式以大、中型集中供暖为主,其它小型分散式供暖方式为辅。大中型供热系统的热源多为热电厂或大型供热锅炉房,管网大多采用一、二级网的形式,其工作过程如下:
[0003]热源、一级供、回水输送管道、热力交换站(热力站)组成一级网系统。热源产生和输出高温水,一般110℃

130℃左右,在一级循环水泵的作用下,经过一级网供水管道送到各个热力交换站,高温水在热力交换站,通过热力交换站设置的热交换设备

换热器与二级网40℃

50℃的用户回水进行热量交换

散热和吸热,经过热量交换后一级网的热水,温度降到了60℃

70℃左右,成为一级回水,经一级网回水管道流回热源,重新加热。而二级网回水经过热量交换,温度达到60℃

70℃,成为二级网供水。
[0004]热力交换站、二级供、回水输送管道、热用户散热器组成二级网系统。换热器在各个热力交换站相当于二级网系统的热源,二级网40℃

50℃的低温用户回水在换热器中吸收了一级网高温供水的热量,成为60℃

70℃的二次供水,在二级循环水泵的作用下,经过二级网供水管道到用户家中的散热器进行散热
‑‑‑
与热用户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保持热用户室内温度18℃

20℃,散热后的水温一般在40℃

50℃,通过二级回水管道流回换热器进行再次加热。
[0005]先目前,供热系统的供热半径一般在20公里左右,一级网的热力交换站一般采用汽水换热器,二级网的热力交换站一般采用水

水换热器,一次网和二次网之间的温差较低,能耗损失大,不利于长距离供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汽轮机、板式换热器、吸收式换热器,所述供热汽轮机通过供热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输入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一次循环网管,所述一次循环网管上并联有与吸收式换热器换热输入端连接的供热循环管,吸收式换热器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二次循环网管,所述二次循环网管与热用户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长距离供热系统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上连接有第一冷却循环管道和第二冷却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管道与供热汽轮机的乏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冷却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多个吸收式换热器,所述多个吸收式换热器通过多根供热循环管并联在一次循环网管上,多个吸收式换热器通过多根二次循环网管与多
个热用户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循环网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泵。
[0012]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循环网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水泵。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回水泵。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提高一次循环网管的供回水温的温差,提高管网的热量输送能力,节约管网建设投资,并降低回水泵的输送电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供热汽轮机,2

板式换热器,3

吸收式换热器,4

供热管道,5

一次循环网管,6

供热循环管,7

二次循环网管,8

冷却塔,9

第一冷却循环管道,10

第二冷却循环管道,11

第一回水泵,12

第二回水泵,13

第三回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请参阅附图1所示,包括供热汽轮机1、板式换热器2、吸收式换热器3,所述供热汽轮机1通过供热管道4与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输入端连接,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一次循环网管5,所述一次循环网管5上设置有第一回水泵11,一次循环网管5上并联有与吸收式换热器3换热输入端连接的供热循环管6,吸收式换热器3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二次循环网管7,所述二次循环网管7与热用户连接,二次循环网管7上设置有第二回水泵12。
[0021]本技术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供热汽轮机1通过供热管道4为板式换热器2提供换热热源,经过板式换热器2换热后一次循环网管5通过供热循环管6为吸收式换热器3提供换源,经过换热后的热水再通过供热循环管6的回水管道流入一次循环网管5的回水管道,再经板式换热器2加热后形成热水循环,经吸收式换热器3换热后的热水最后通过二次循环网管7为用户供热,供热后通过二次循环网管7的回水管道,经吸收式换热器3加热后形成热水循环。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长距离供热系统还包括冷却塔8,所述冷却塔8上连接有第一冷却循环管道9和第二冷却循环管道10,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管道9与
供热汽轮机1的乏汽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却循环管9道上设置有第三回水泵13,第一冷却循环管9将供热汽轮机1的乏汽冷却为冷凝水进入下一工序,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管道10与板式换热器2的冷却端连接并为板式换热器2进行冷却。
[0024]实施例3: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换热器3包括多个吸收式换热器,所述多个吸收式换热器3通过多根供热循环管6并联在一次循环网管5上,多个吸收式换热器3通过多根二次循环网管7与多个热用户连接,从而能为更多的用户进行供热,具体实施时,可更具具体的用户数量设置不同数量的吸收式换热器3。
[0026]需要对以上实施例说明是,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看出,一次循环网管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汽轮机(1)、板式换热器(2)、吸收式换热器(3),所述供热汽轮机(1)通过供热管道(4)与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输入端连接,板式换热器(2)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一次循环网管(5),所述一次循环网管(5)上并联有与吸收式换热器(3)换热输入端连接的供热循环管(6),吸收式换热器(3)的换热输出端连接有二次循环网管(7),所述二次循环网管(7)与热用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供热系统还包括冷却塔(8),所述冷却塔上连接有第一冷却循环管道(9)和第二冷却循环管道(10),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管道(9)与供热汽轮机(1)的乏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董达齐立新张若龙王勇桑哲杨滨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