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58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控制方便,且能正确设定元件值的电感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感元件,其具有卷绕有线圈的鼓形磁心20、和包围该鼓形磁心20外周的环形磁心11;其中,在鼓形磁心20的上锷部21外周面、或环形磁心11的内周面任意一方上设有凸部14a~14c,在另一方上设有用于嵌合该凸部14a~14c的凹部21a~21c;该凹部21a~21c具有从此凹部的最深部向一方的外边部倾斜的倾斜面,以从最深部向凹部的开口部下垂的垂线为基准,从上述环形磁心的上面方向看,为左右不对称的断面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用于通用电子设备或工业用电子设备的电感元件。 现有技术图11是表示过去的电感元件的构造实例图。如该图所示,电感元件1是由环形磁心2、鼓形磁心6、线圈7构成。 在此,环形磁心2是由内部具有贯通孔3的圆筒状磁性部件构成,在其上部设有连接线圈7末端的连接端子4、5。贯通孔3的内部配置有鼓形磁心6。 鼓形磁心6由上凸缘6a、圆筒部6b及下凸缘6c构成。圆筒部6b上卷绕着线圈7。 在这类电感元件1中,通过鼓形磁心6的上凸缘6a和环形磁心2之间的间隙G1、鼓形磁心6的下凸缘6c和环形磁心2之间的间隙G2,使部分磁通量向外部漏泄而得到良好的饱和特性。但是,若间隙G1、G2过大,则初始电感的绝对值下降。因此,为了使电感元件1具有最佳的电感元件值及额定电流值,必须正确控制该间隙G1、G2是否按照设计值进行装配。 因此,为了使该间隙G1、G2达到适当的程度,需经公开过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在下凸缘的上面外周边部和环形磁心下端面的任意一方的面上设有凸起部,使该凸起部与另一方的面相接触而形成间隙。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是(电感元件)由在底板上设有壳形磁心嵌合用的台阶部、另一端由设有与壳形磁心嵌合的凸缘的方状鼓形磁心,以及为使间隙介于台阶部和凸缘之间、包覆于该鼓形磁心周围的方状壳形磁心组成,在台阶部及凸缘的外周4侧面或是壳形磁心的与台阶部及凸缘对向的内周4侧面上,分别设置有间隔用的小凸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13635号公报(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元件,其具有卷绕有线圈的鼓形磁心、和包围该鼓形磁心外周的环形磁心;其中,在上述鼓形磁心的上锷部外周面、或上述环形磁心的内周面任意一方上设有凸部,在另一方上设有用于嵌合该凸部的凹部;该凹部具有从此凹部的最深部向一方的外 边部倾斜的倾斜面,以从最深部向凹部的开口部下垂的垂线为基准,从上述环形磁心的上面方向看,为左右不对称的断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1-13 2003-38362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54333号公报(摘要、权利要求)发明的内容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但是,环形磁心及鼓形磁心是采用把金属氧化物粉末成形后,经过烧成所得到的具有高导磁率的铁氧体烧结物。铁氧体在烧成时,由于部件收缩,因此难以控制尺寸。所以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存在难以正确控制凸起的尺寸,间隙不能适当地设定,不良时甚至产生凸起不能很好地嵌合于凹部的情况。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控制方便,且能正确设定元件值的电感元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具有卷绕了线圈的鼓形磁心和包围了鼓形磁心外周的环形磁心的电感元件中,在鼓形磁心上凸缘的外周面或环形磁心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上设有凸部,在另外一方设有嵌合凸部的凹部;凹部具有从该凹部的最深部向一个方向的外边部倾斜的倾斜面,以从最深部向凹部的开口部下垂的垂线为基准,从环形磁心的上面方向看,为左右不对称的断面形状。 因此,能够提供尺寸控制方便,且能正确设定元件值的电感元件。 另外,除了上述发明之外的发明点是环形磁心为圆筒状或有底的圆筒杯状。这样,能够容易地制造环形磁心。 除了上述发明之外的发明点是环形磁心为矩形筒状或有底的矩形筒杯状。这样,能够容易地制造环形磁心。 除了上述发明之外的发明点是凸部为半球状或圆柱状。这样,接触凹部的面积可以控制在最小限度,就可以抑制由于接触面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磁通漏泄量的变动。 除了上述发明之外的发明点是凸部及凹部分别设置3处,具有左右不对称断面形状的凹部相对于圆周方向朝同一方向配置。这样,就可以用最小限度的零件数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除了上述发明之外的发明点是鼓形磁心还设有下凸缘;在鼓形磁心的下凸缘的外周面,或环形磁心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上设有凸部,在另一方上设有用于嵌合该凸部的凹部。这样,不仅是上凸缘、对于下凸缘的间隙也可以不根据场所而保持均匀,从而可以使元件的误差保持在最小。 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后,可以提供一种尺寸控制方便、且能正确设定元件值的电感元件。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的构造实例外观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电感元件的环形磁心和鼓形磁心的详细构造实例图。 图3是表示将构成图1所示电感元件的鼓形磁心固定于环形磁心时的状态图;图(A)表示固定前的状态,图(B)表示固定后的状态。 图4是图3所示凸部和凹部状态的放大图;图(A)表示固定前的状态、图(B)表示固定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将构成图1所示电感元件的鼓形磁心固定于环形磁心时的状态图;图(A)表示固定状态的上面图、图(B)表示固定状态的下面图。 图6是表示将构成图1所示电感元件的鼓形磁心固定于环形磁心状态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的构造实例外观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电感元件的断面形状的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的构造实例外观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的构造实例外观图。 图11是表示过去的电感元件的断面形状的断面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构造实例外观图。如该图所示,电感元件10以具有圆筒状的环形磁心11、和配置于环形磁心11内部的鼓形磁心20为主要构成要素。在此,环形磁心11和鼓形磁心20是由把金属氧化物粉末成形后,经过烧成所得到的具有高导磁率的铁氧体烧结物构成。 环形磁心11呈圆筒形状,在侧面11b处设有分别与内藏的线圈30(参照图6)前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12、13。在上面11a和下面11c之间,形成使之相联结的贯通孔14,后述的鼓形磁心20配置在其内部。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感元件10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环形磁心11的内部用虚线表示,设有贯通孔14。鼓形磁心20从下方插入、并固定于贯通孔14的内部。 鼓形磁心20以上凸缘21、圆筒部22及下凸缘23为主要构成要素,线圈卷绕在圆筒部22上面(在此图中省略)。在上凸缘21的侧面设有3处凹部21a~21c,分别与设置于环形磁心11的贯通孔14内周面上的凸部14a~14c相配合。在下凸缘23的中央部设有凸部23a,该凸部23a插入、并嵌合于贯通孔14的内部,可以防止鼓形磁心20向左右方向移动。 鼓形磁心20相对于环形磁心11的贯通孔14,从图的下方向上插入,一直移动到下凸缘23接触到环形磁心11的下面11c为止。 图3是把鼓形磁心20固定于环形磁心11时的状态图。如图3(A)所示,把鼓形磁心20插入于环形磁心11的贯通孔14中时,要一边确认使设置于环形磁心11的贯通孔14内周面的凸部14a~14c的位置,正好位于设在鼓形磁心20的上凸缘21外周面的凹部21a~21c的最深部,一边插入。 然后如图3(B)所示,一边握住环形磁心11的外周部,一边将鼓形磁心20的下凸缘23朝反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使凸部14a~14c从凹部21a~21c的最深部移动,直至凸部14a~14c的顶点在倾斜面的规定位置接触后栓住。这时,因为凸部14a~14c对于倾斜面外加了朝中心方向的力,鼓形磁心20相对于左右方向被固定。 图4是表示把凸部14a和凹部21a嵌合的状况放大后的图。如图4(A)所示,凹部21a具有从最深部21a1朝一个方向的外边部缓慢倾斜的倾斜面21a2,以从最深部21a1向凹部21a的开口部下垂的垂线为基准,从环形磁心11的上面方向看,为左右不对称的断面形状。 在将鼓形磁心20插入于环形磁心11的贯通孔14中时,要一边确认凸部14a的位置正好位于凹部21a的最深部21a1的部分,一边插入鼓形磁心20。然后,把鼓形磁心20插入到下凸缘23接触到环形磁心11的下面11c为止,再旋转鼓形磁心20和环形磁心11,使之朝图4(B)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4(B)所示,凸部14a在倾斜面21a2的规定位置栓住。相当于倾斜面21a2的凹部21b、21c的各倾斜面设置于鼓形磁心20的同一圆周方向侧。因此,若把鼓形磁心20在环形磁心11内朝图4(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则凸部14b、14c和凹部21b、21c也同样被固定。 图5是分别从顶面及底面看到的鼓形磁心20固定于环形磁心11状态时的平面图。图5(A)是从顶面看到的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野完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