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856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载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载器本体底部的支撑架上的第一配重抛载机构和第二配重抛载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第二配重抛载机构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包括一次抛载信号接收器,用于获取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圆形支撑板,所述圆形支撑板的板体上开有弧形口,所述圆形支撑板的周侧开有与所述弧形口的第一周向端连通的缺口;支撑套,设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轴向两侧;第一配重体,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弧形口配合连接的挂接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重抛载系统能够根据运载器的使用需求进行二次配重抛载,且配重抛载的稳定性好。抛载的稳定性好。抛载的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载器
,具体为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以下简称运载器)是一种新型的海底探测装备,它可以为正在海底作业的深海载人潜水器HOV、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深海混合型运载器HROV运送设备(例如,采样器、传感器等),也可以将深海载人潜水器HOV、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深海混合型运载器HROV采得的样品运送至海面的科考船上。
[0003]运载器的作业过程如下,通过配重使得运载器的重力大于其浮力,从而使运载器能够下沉,当运载器下沉至接近海底时,进行第一次配重的抛载操作,以使得运载器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此时,运载器可水平移动至设定好的作业地点,当运载器与潜水器对接作业完成后,进行第二次配重的抛载操作,以使得运载器的重力小于其浮力,从而使运载器能够上浮至海面。
[0004]由于海底工况复杂,配重释放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0005]申请号为CN202010516814.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海底监测平台重块自动释放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器,用以接收外部信号;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端部设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绷紧所述钢丝绳,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外部重块释放信号,所述牵引机构工作并使得所述钢丝绳松弛,所述钢丝绳上设有重块释放机构;所述重块释放机构包括: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钢丝绳上;夹爪,所述钢丝绳绷紧时所述凸块与所述夹爪相抵,并转动所述夹爪以夹紧配重件;弹性件,所述钢丝绳松弛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夹爪转动并松开所述配重件。该装置适用于无缆式海底监测装置,可自行抛载回收,稳定性高。
[0006]但是该自动释放装置不能进行二次配重抛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能够进行二次配重抛载,且配重抛载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载器本体底部的支撑架上的第一配重抛载机构和第二配重抛载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第二配重抛载机构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包括一次抛载信号接收器,用于获取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圆形支撑板,所述圆形支撑板的板体上开有弧形口,所述圆形支撑板的周侧开有与所述弧形口的第一周向端连通的缺口;支撑套,设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轴向两侧;一次抛载驱动部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一次抛载驱动部件包括抛载驱动轴,
所述抛载驱动轴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套配合连接;以及第一配重体,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弧形口配合连接的挂接体;所述第二配重抛载机构包括二次抛载信号接收器,用于获取第二次配重抛载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次配重抛载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连接架,包括连接架横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架横杆轴向两端的连接架竖杆;所述连接架横杆开有允许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脚轴向穿入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架横杆还开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轴向开口;所述连接架竖杆的自由端配设有支撑螺帽;所述支撑脚上设有与所述轴向开口形状配合的支撑块;第二配重体,开有允许所述支撑脚轴向穿入的第一通孔,还开有允许所述连接架竖杆轴向穿入的第二通孔;二次抛载驱动部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二次抛载驱动部件包括抛载驱动臂和抛载限位夹,所述抛载限位夹与所述连接架横杆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圆形支撑板在所述缺口处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形状与所述缺口的形状配合的缺口填充体,连接所述缺口填充体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转动轴,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扭簧,以及设置在所述缺口填充体背向所述弧形口侧且用于与所述圆形支撑板的外周侧抵触连接的挡体,所述扭簧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圆形支撑板连接、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缺口填充体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配重体的第一竖向侧面开有允许另一所述第一配重体的挂接体水平进入的组装槽,所述挂接体开有连接孔,所述第一配重体的第二竖向侧面开有与所述组装槽连通的对接孔,所述第一配重体的第二竖向侧面与所述第一配重体的第一竖向侧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对接孔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组装槽在开设所述对接孔侧设有磁吸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横杆在所述轴向开口的顶部边缘及底部边缘均呈倒圆角设置;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轴向开口接触侧的顶部边缘及底部边缘均呈倒圆角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配重抛载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架竖杆套接并设于所述第二配重体顶部的间隔套。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配重体的顶部设有卡槽,所述第二配重体的底部设有与另一所述第二配重体的卡槽配合连接的卡接凸起。
[0015]作为优选,所述卡接凸起包括卡钩部,所述第二配重体的周侧开有剖口槽,所述第二配重体还开有连通所述卡槽和所述剖口槽的卡钩部容置口。
[0016]作为优选,所述抛载限位夹包括两竖向夹板和连接两所述竖向夹板的横向夹板,所述连接架横杆开有与所述竖向夹板配合连接的夹体定位槽。
[0017]作为优选,所述竖向夹板及所述横向夹板与所述连接架横杆接触侧设有磁吸层。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配重抛载系统能够根据运载器的使用需求进行二次配重抛载,且配重抛载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配重抛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配重抛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圆形支撑板、支撑套及第一配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圆形支撑板及支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配重体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配重体组装在一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配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配重抛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架与第二配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脚及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架与支撑脚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架、支撑脚及第二配重体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配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两个第二配重体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架上夹体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包括设置在运载器本体1底部的支撑架1

1上的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

1的支撑脚1

2上的第二配重抛载机构3,以及与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第二配重抛载机构3连接的控制器。
[002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包括一次抛载信号接收器,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运载器本体(1)底部的支撑架(1

1)上的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和第二配重抛载机构(3),以及与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第二配重抛载机构(3)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配重抛载机构(2)包括一次抛载信号接收器,用于获取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次配重抛载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圆形支撑板(2

1),所述圆形支撑板(2

1)的板体上开有弧形口(2

1a),所述圆形支撑板(2

1)的周侧开有与所述弧形口(2

1a)的第一周向端连通的缺口(2

1b);支撑套(2

2),设于所述圆形支撑板(2

1)的轴向两侧;一次抛载驱动部件(2

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一次抛载驱动部件(2

3)包括抛载驱动轴(2

3a),所述抛载驱动轴(2

3a)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撑套(2

2)配合连接;以及第一配重体(2

4),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弧形口(2

1a)配合连接的挂接体(2

4a);所述第二配重抛载机构(3)包括二次抛载信号接收器,用于获取第二次配重抛载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次配重抛载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连接架(3

1),包括连接架横杆(3

1a)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架横杆(3

1a)轴向两端的连接架竖杆(3

1b);所述连接架横杆(3

1a)开有允许所述支撑架(1

1)上的支撑脚(1

2)轴向穿入的安装孔(3

1c),所述连接架横杆(3

1a)还开有与所述安装孔(3

1c)连通的轴向开口(3

1d);所述连接架竖杆(3

1b)的自由端配设有支撑螺帽(3

1f);所述支撑脚(1

2)上设有与所述轴向开口(3

1d)形状配合的支撑块(1

3);第二配重体(3

2),开有允许所述支撑脚(1

2)轴向穿入的第一通孔(3

2a),还开有允许所述连接架竖杆(3

1b)轴向穿入的第二通孔(3

2b);二次抛载驱动部件(3

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二次抛载驱动部件(3

3)包括抛载驱动臂(3

3a)和抛载限位夹(3

3b),所述抛载限位夹(3

3b)与所述连接架横杆(3

1a)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海无缆自主运载器的配重抛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支撑板(2

1)在所述缺口(2

1b)处设有缓冲件(2

5);所述缓冲件(2

5)包括形状与所述缺口(2

1b)的形状配合的缺口填充体(2

5a),连接所述缺口填充体(2

5a)与所述圆形支撑板(2

1)的转动轴(2

5b),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

5b)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锦锋杨平宇翁利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瀚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