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36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2
一种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船首或船尾端组装左舷和右舷两个片体的首楼,首楼高度≥8m,首楼距离船首或船尾外边缘的距离为L1;所述的首楼为门式结构;将滚装船的中部驾驶楼分段拆除;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首楼,并安装形成边驾驶楼;分别在船首和船尾设置锚泊及系泊平台,系泊平台保持与主甲板足够的高度,以满足设立首锚链舱,使抛锚和起锚时锚链可以顺利进出锚链舱。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现有的滚装船改造成为内河大件运输船,不需要重新修建内河大件运输船停泊码头,用现有滚装船码头即可完成大件运输,不仅解决了内河大件运输问题,还有效降低了造船成本。了造船成本。了造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运输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内河大件运输还没有一种专用运输船,随着国家大型工程例如桥梁、风电设备等建设的提速和高质量发展,内河大件运输呈逐渐上升趋势,现阶段这类大型设备运输还是采用租用一般海船、货船或者是租用多艘驳船零时组队 抬装的形式进行运输,这样的运输方式很难有适装各类大型设备运输的要求,大多数为一次性投入,耗资巨大,效率不高,而且安全性、适航性都不具备优越性,经济性很差。综上,一种适于多种装载方法的大型大件运输船是适于生产快速发展的必然要解决的方案。
[0003]现有内河滚装运输行业始于2002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长江内河已经具有标准船型,其航行性能和经济性均达到了一定高度,已经适航于B级航区及急流航段,而且主尺度已经最大达到总长113.8m,型宽25.4m,最大船宽达到25.8m,型深4.4m,采用浅U型首和三球尾型线,设有中部驾驶楼,这种船型对于滚装标准船型具有装车数量大、稳性好的比较优势,该船设计航区为B级航区J2的航段,设有中部驾驶楼,这种船型主要装载是载货汽车,不适于装运大件。现有内河滚装船的大尺度型线和优秀的航行性能作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母型船型进行开发或是改建具有优良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将现有的滚装船改造成为内河大件运输船,不需要重新修建内河大件运输船停泊码头,用现有滚装船码头即可完成大件运输,不仅解决了内河大件运输问题,还有效降低了造船成本。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船首或船尾端组装左舷和右舷两个片体的首楼,首楼高度≥8m,首楼距离船首或船尾外边缘的距离为L1;所述的首楼为门式结构;S2:将滚装船的中部驾驶楼分段拆除;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首楼,并安装形成边驾驶楼;S3:分别在船首和船尾设置锚泊及系泊平台,系泊平台保持与主甲板足够的高度,以满足设立首锚链舱,使抛锚和起锚时锚链可以顺利进出锚链舱。
[0006]优选地,S2.1: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船尾,并改装为尾驾驶楼。
[0007]优选地,S1.1:L1取值为13

15m。
[0008]优选地,在步骤S3中,门式结构位于分两舷距纵中心9m,总宽18m的片体甲板室支撑上,且横跨于两舷片体;门式结构上设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距主甲板高度8.5m,形成高
8.5m,宽18m的大型门式开口,用于大件设备采用滚装运输方式进行装载。
[0009]优选地,适用于60车滚装船改造,所述的60车滚装船尺寸为:总长113.8m、总宽25.8m、型深4.4m、型宽23.4m、吃水2.8m;改造方法如下:1)保留主船体和首部跳板系统,使其仍然具有滚装装载功能;2)在船首安装首楼,首楼距离船首边缘的距离为14m;拆除中部驾驶楼,将驾驶室分段吊装迁移至船首,并改为首驾驶楼,首驾驶楼自#197肋位至首封板,在首楼分两舷距纵中心9m,总宽18m的片体甲板室支撑上设门式结构,门式结构横跨于两舷片体,门式结构上设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距主甲板高度8.5m,形成了高8.5m、宽18m的大型门式开口,用于大件设备采用滚装运输队大件运输船进行装载;上层建筑由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二甲板、第三甲板、第四甲板、第五甲板和第六甲板;3)上层建筑两舷片体自第三甲板197#1肋位至212#1肋位,及212#1肋位~船首在片体第三甲板上设置锚泊及系泊平台;使本平台距主甲板就有足够的高度,满足设立首锚链舱并就有适用的容积,使抛锚、起锚时锚链可以顺利进出锚链舱;4)左舷自197肋位~船首依次布置梯口、储物间和锚链舱;5)右舷自197肋位~首依次布置梯口、餐厅、锚链舱和厨房;6)船尾至11#肋位的左右两舷尾锚及系泊平台,设置左锚机、右锚机和带缆桩;7)11#~117#是大件装载甲板,长度为93m,宽度25.8m,大件长度最大长度为105m;8)在52#~55#肋位的左、右两舷设置机舱梯口,左、右两舷设有系泊带缆桩;9)第二甲板上设置梯口、船员室、厕浴室、锚链舱和储物间;10)第三甲板上设置梯口、船员室,且第三甲板上自197肋位~首为锚泊及系泊平台;11)第四甲板上设置船员室、厕浴室和会议室;12)第五甲板作为驾驶甲板,第五甲板的左右舷设驾驶室、船员室和厕浴室;13)第六甲板用作顶篷甲板,布置桅杆信号设备及操纵灯具。
[0010]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目前市面上没有内河大件运输船,运送一些大件时,往往会采用两艘并列的运输船进行航运;如果重新制造内河大件运输船,其成本非常昂贵,而且还要修建相应的码头,考虑到经济成本问题,各个船舶制造企业并没探索出适合的解决方案。本技术方案选择了将现有的滚装船改造成为内河大件运输船(尤其是对60车滚装船进行的改造),其优点在于:滚装船的主甲板很适合作为大件运输的载体,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滚装船数量非常富裕,改造成为内河大件运输船比较合适;而且不需要重新修建内河大件运输船停泊码头,用现有滚装船码头即可完成大件运输,不仅解决了内河大件运输问题,还有效降低了造船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船尾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船首结构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甲板平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甲板平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六甲板平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舯横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机舱梯道剖面;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甲板平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甲板平面图。
[0012]图中:锚泊及系泊平台1、第二甲板2、第三甲板3、第四甲板4、第五甲板5、第六甲板6、承重墩7、主甲板8、悬伸甲板9。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包括S1:在船首或船尾端组装左舷和右舷两个片体的首楼,首楼高度≥8m,首楼距离船首或船尾外边缘的距离为L1;所述的首楼为门式结构;S2:将滚装船的中部驾驶楼分段拆除;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首楼,并安装形成边驾驶楼;S3:分别在船首和船尾设置锚泊及系泊平台,系泊平台保持与主甲板足够的高度,以满足设立首锚链舱,使抛锚和起锚时锚链可以顺利进出锚链舱。
[0014]例如: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船尾,并改装为尾驾驶楼。
[0015]优选地,L1取值为13

15m。
[0016]门式结构位于分两舷距纵中心9m,总宽18m的片体甲板室支撑上,且横跨于两舷片体;门式结构上设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距主甲板高度8.5m,形成高8.5m,宽18m的大型门式开口,用于大件设备采用滚装运输方式进行装载。
[0017]实施例1:以原川江60车位载货汽车滚装船改建作为初选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船首或船尾端组装左舷和右舷两个片体的首楼,首楼高度≥8m,首楼距离船首或船尾外边缘的距离为L1;所述的首楼为门式结构;S2:将滚装船的中部驾驶楼分段拆除;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首楼,并安装形成边驾驶楼;S3:分别在船首和船尾设置锚泊及系泊平台,系泊平台保持与主甲板足够的高度,以满足设立首锚链舱,使抛锚和起锚时锚链可以顺利进出锚链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2.1:将拆除后的中部驾驶楼分段吊装至船尾,并改装为尾驾驶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1.1:L1取值为13

15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门式结构位于分两舷距纵中心9m,总宽18m的片体甲板室支撑上,且横跨于两舷片体;门式结构上设有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距主甲板高度8.5m,形成高8.5m,宽18m的大型门式开口,用于大件设备采用滚装运输方式进行装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装船改造为内河大件运输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60车滚装船改造,所述的60车滚装船尺寸为:总长113.8m、总宽25.8m、型深4.4m、型宽23.4m、吃水2.8m;改造方法如下:1)保留主船体和首部跳板系统,使其仍然具有滚装装载功能;2)在船首安装首楼,首楼距离船首边缘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智衡姚奉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一凡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